浅谈中国各时代背景下的铜镜特征

2021-07-04 05:45吕海波
科学与财富 2021年7期
关键词:铜镜纹饰

吕海波

摘  要:铜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每个时代的铜镜都受当时政治体系、经济、文化、工艺技术的直接影响而不断变化着。

关键词:铜镜;;时代特征

一、概述

铜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照容到打制石器工具时的“石镜”,再到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都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铜镜既是生活用具,同时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其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文华丽、铭文丰富。铜镜背面装饰的各种图案和铭文,内容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通长把一面铜镜按部位划分为正面和背面。正面即镜面用来梳妆整容。镜背按部位又分为纽、纽座、内区、外区、边缘等部分,一般饰于内区的为主题纹饰,这是决定铜镜的名称和时代的主要依据。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都有其相应的时代特点。

二、铜镜各时代特征

齐家文化和夏、商、西周时期是铜镜发展的婴儿时期。这一阶段铜镜发现较少,这个时期的铜镜皆为圆形,尺寸较小,镜体单薄,含锡量少。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橄榄形等,无钮座。镜背以素面为主,也有装饰简单的几何图案或动物图案的,装饰风格抽象简练,质朴自然。这一时期的铜镜有叶脉纹镜、重环纹镜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的解放和进步,人们从思想意识到生活习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青铜渐失往日作为礼器重器的辉煌,各种小型金属工艺品盛行一时,铜镜从数量、质量和铸造工艺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除常见的圆形外,方形镜开始出现,多为三弦钮。镜背纹饰从简单的单层纹饰到出现了地纹、主纹、附纹的多层纹饰,常见纹饰有“山”字纹、叶纹、花瓣纹、羽状地纹、云雷纹、菱纹、禽兽纹等,构图巧妙,层次丰富,风格独特。随着铸造工艺日渐纯熟,还出现了复合镜、透空雕、金银错、镶嵌和涂朱彩绘等特种工艺镜。这一时期的铜镜有花叶纹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狩猎纹镜等。

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铜镜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各地形成铸镜中心,发现数量多、分布广。汉镜较战国铜镜含铅量高,且厚重,呈深灰色。多为圆形、兽形、博山形钮。钮座有圆、方、连珠、连弧、柿蒂等多种形式。镜缘宽厚,并逐渐形成斜坡状。四乳纹、草叶纹、连弧纹、博局纹、星云纹、龙虎纹、神人、四神纹等,以及受画像石、画像砖影响产生的画像镜都是这一时期极富时代特色的纹饰,并主要采用浅雕、线条式、浮雕式的表现手法。纹饰造型更加的饱满生动,体现了汉朝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此时以吉祥语为主的铭文镜也很流行,内容多为祈求富贵安乐等,如“大乐富贵,得所好,千秋万岁,宜酒食”、“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与天相寿,与地相长”等等,铭文字体多样,内容丰富。此时流行的铜镜有星云纹镜、四乳镜、四神镜、博局镜、连弧纹镜、柿蒂纹镜、涡纹镜、画像镜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连年,社会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南北发展极不平衡。北方大体沿用东汉晚期的式样,并有简化、倒退的趋势。相比之下南方更为繁华,铜镜纹饰主要为神兽纹、变形四叶纹和瑞兽纹,且出现了鸳鸯纹和云雁纹,为之后花鸟纹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此时亦流行神兽镜、龙虎镜等。

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的统一,封建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进入了一个繁荣强盛的历史时代。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异常活跃,铜镜铸造业也进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其造型新颖、题材广泛、铸造精湛,带来了中国铜镜史的新纪元。《全唐诗》中咏镜诗多达千余篇,亦可见一斑。唐镜镜体普遍厚实,锡铅含量高,多呈银白色,就是所谓的“水银沁”镜。其造型多样,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外,还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形委角等。半圆形钮居多,方形和伏兽形钮、龟钮亦很流行。装饰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动感强烈。多为瑞兽、山水、宝相花、忍冬、蔓草、葡萄、瑞花、株花、孔雀、凤凰、蜜蜂、蝴蝶、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纹饰,无一不具有呼之欲出的“出镜”动感。其中,以纯植物纹饰作为装饰内容,在中国铜镜史上实属首次。此时亦出现宗教符号镜。金银平脱、螺钿、贴金银片、镶嵌宝石等特种工艺出现并且制作十分精良。唐镜处处显漏出繁华、富贵、华丽的气息。此时流行的铜镜有瑞兽葡萄镜、宝相花镜、万字镜、花枝鏡等。

宋朝铜镜,铜质与唐代明显不同,含锡量减少,含铅量增加,且加入了锌,镜体发灰,镜身轻薄。这与当时翻砂技术的流行亦是分不开的。新出现盾形、瓶形、钟形、鼎形、长条形、扇形、带柄形等多种镜形。纹饰走向世俗化,缠枝花草、双鱼比目、鸳鸯展翅等极富生活气息。仙山楼阁、云中飞鹤、寻仙访道、鹊桥相会等神仙人物故事镜成为装饰的主题,它们是宗教神学盛行的物质反映。此时铜镜铭文以诗文题记和商标字号为主。铜镜上刻有边款和花押,标明铸造时间、地点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此时有吉祥铭文镜、八卦纹镜等。

辽长期与宋对峙,战争不断。他们靠掠夺来的汉族工匠发展起了自己的手工业,制镜业亦是如此。因而辽镜与五代、宋镜较为一致,少有自己的特点。铜镜有契丹文字镜、鸾凤牡丹镜等。

金代铜镜虽不少仿唐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时有双鱼镜、龙纹镜、双凤镜、菊花镜、大定通宝钱纹镜、海舶镜等。

元代铸造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金银器上,铜镜铸造业趋向衰落,这与其建国时间短暂应是分不开的。此时铜镜形制多似宋朝,亦采用浅浮雕手法,但质地较宋朝粗糙许多,多为黄铜。有炉形海浪钱纹镜等。

明清时期,铜镜逐渐被水银玻璃镜取而代之,铜镜随着玻璃镜的普及开始退出社会生活的历史舞台。明清铜镜多数比宋镜厚重,镜体大,主要为黄铜色。明镜多以仿古为主,毫无新意。清朝铜镜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大多在结婚时作为嫁妆,象征和美团圆,或悬挂于门楣作镇宅除妖之用。清代乾隆时期,虽然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的铜镜还比较精致,但是依旧无法挽留铸镜业衰落消逝的步伐。

三、结语

纵观4000多年的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从齐家文化时期与商周铜镜的起源初始阶段,到春秋战国勃兴阶段和隋唐的鼎盛时期,再到明清的衰落,铜镜的形制、纹饰、工艺深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战国时期铜镜发展迅速,铸制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两汉铜镜最重要的是创新,工匠们给铜镜纹饰和铭文赋予更深刻的含义,表现出对生活的强烈呼唤。透过唐代铜镜我们能触摸到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灿烂夺目的时代脉络,那充满青春活力的鸾翔凤舞、花鲜兽跃的图文正是升平盛世的印记。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铜镜有着各自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点,在它们上面凝聚的中国民族艺术传统是深厚的,他们之间继承发展的脉络是清晰的。郭沫若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着的”。而那些瑰丽堂皇、玲琅满目的铜镜不正是我们值得夸耀的民族工艺的代表吗!铜镜虽然退出了人们生活的舞台,但它所传递的中国民族艺术神韵绝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泯灭!

参考文献:

[1]管维良:《中国铜镜史》,重庆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庞颖:《中国铜镜纹饰研究》,《甘肃农业》,200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铜镜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铜镜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