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峰
摘 要:审计整改在整个审计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决定着审计结果的落地见效,本文对审计整改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充分阐述,对审计整改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高质量完成审计整改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审计;审计质量;审计整改
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成效落地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影响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漏洞和短板是否全面、系统、及时补齐,关系到审计工作最终质量和成效。目前,在审计整改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审计整改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审计整改是积极推动被审单位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手段。被审计单位严格按照审计意见进行认真整改,才能将“纸面”的问题落到实处,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否则再好的决策蓝图也是镜中花,再好的规划愿景也是水中月,再有价值的审计意见也只能束之高阁。
(二)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审计发现的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和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是妨碍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实瓶颈和潜在隐患。通过全面系统地整改,才能不断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风险挑战的能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审计最终目的
审计监督只是手段,补齐短板、促进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根本目的的唯一手段。如果不重视问题整改,那么审计发现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只会越拖越严重,最终可能会造成积重难返,审计监督和服务的效果更无从谈起。
二、审计整改存在的問题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下半场”,是审计监督充分发挥作用的“收官之战”,从根本上决定着审计最终目的的实现程度。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整改不到位仍然是制约审计监督效果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主要有以下集中表现。
(一)重视程度不够
被审计单位缺乏积极整改的动力。在现场审计阶段,被审计单位通常积极配合,就审计发现的疑点和问题与审计组反复沟通,竭尽所能将问题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解释清楚,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问题数量和金额,甚至可以直接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进入整改阶段,被审计单位感觉“木已成舟”“为时已晚”,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审计整改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行动上往往缺乏积极整改的动力,导致对审计整改重视程度不够。
(二)“选择性”整改
审计发现的问题既有立行立改的,也有需要逐步深化改革的;既涉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也涉及规章制度方面的缺陷;既有长时间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也有失职失责造成的管理疏漏。整改时,被审计单位会优先选择需要整改问题中的“大多数”,这类问题一般通过收缴、扣回和账务调整等很快就会整改完成,同时完成整改的问题数量和金额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对于剩下的“少数”问题会因整改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牵涉的部门较多等原因而慢慢变成“关键少数”,这类问题数量虽少,但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甚至是致命的。
(三)治标不治本
有的单位审计整改工作仍然停留在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层面;对深化改革、建章立制的审计建议并未全面、系统性地执行;本应“举一反三”由点到面地进行系统整改,却变成了点对点、一对一的局部整改,没有从根本上、源头上、制度上消除问题滋生的土壤和环境,导致某些问题“屡审屡犯”“屡改屡犯”,既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又浪费了审计资源。
三、强化审计整改的建议
审计整改的力度越大,审计成效发挥得就越充分。为推动切实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持续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审计整改“设计图纸”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报告既是审计质量的集中反映,也是被审计单位进行问题整改的依据和遵循,更是审计整改的“最初一公里”。为此,需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做到微观入手,宏观着眼,从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高质量审计意见和建议,针对性要求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而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操作性要求不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而要给出“施工图”“说明书”式的整改措施和“药方”,不断提高审计发现问题的层次和高度,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含金量”。被审计单位可以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照方抓药”“按图索骥”,更好更及时更高效地进行问题整改、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二)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便于审计整改“辨证施治”
系统观念要求以系统思维为出发点,立足整体视域看待审计发现问题,通过系统思维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系统方法整改审计发现问题,不局限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坚持从长远上、全局上、源头上整改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高度重视审计揭示的问题和隐患,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做到全局性谋划,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审计发现问题,找到“病根”、找准“病灶”,辨证施治、对症用药;做好整体性推进,涉及体制机制的审计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不能畸轻畸重、单刀突进。只有坚持系统观念,认真全面的进行问题整改,才能补齐保安全促发展的管理和制度短板,彻底消除相关问题发生的根源。
(三)建立健全整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脚踏实地”
为使审计整改到位,归根结底建立健全与审计整改的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用制度确保审计整改“脚踏实地”。
一是健全审计整改限时报告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要在规定时限内以书面形式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报告,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说明原因及后续整改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时限。
二是完善审计整改跟踪回访制度。审计机关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督促和检查核实。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查明原因,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虚假整改,提请有关部门给予处罚。
三是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把审计整改和追责、问责贯通起来,结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健全审计整改问责制度,促使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审计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服务是根本目的。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后半篇文章”,是确保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维护审计监督权威的重要保。进入新时代,做好审计问题的整改工作,能及时补齐保安全促发展的管理和制度短板,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翟存根. 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30(1):22-22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