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霏霏,钟爱兰
晋江市医院肾内科,福建晋江 362200
糖尿病肾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病, 也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发病率较高且逐年上升。 患者会出现蛋白尿及慢性高血糖等症状,该病代谢紊乱较为复杂,一旦发展至终末期会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及时预防至关重要[1]。 临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通过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会导致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病情加重,加之部分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缺乏足够认知,导致其依从性较低,需要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进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2]。 该次研究对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90 例进行分组,观察组45 例患者,男25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35 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5.52±6.53)岁;病程3~14 年,平均病程(8.52±0.48)年。 对照组45 例患者,男24 例,女21 例;年龄最小36 岁,最大77 岁,平均年龄(56.55±6.54)岁;病程4~15 年,平均病程(9.52±0.48)年。 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经活体病理检查后确诊;②均无严重急慢性疾病; ③病情均较稳定; ④均为未透析患者。 排除标准:①生活不能自理者;②依从性较低者;③存在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者。 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加强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药物的具体用法与用药剂量,叮嘱其谨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者停药,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另外, 在患者入院之后向其发放宣传资料, 加强病房巡视,定期了解治疗的基本情况,对于患者治疗期间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
1.2.2 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当天, 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分析个人情况,与患者深入沟通,了解其实际情况与具体病程,是否知晓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等。 之后可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与文化程度为其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保证通过有效的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 患者入院第2 天,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与日常行为举动,与其进行语言交流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是否出现不良心理, 对于情绪异常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其恰当的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身高与体重计算其体质量,并根据计算结果帮助患者规划饮食,严格控制每天对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叮嘱患者家属谨遵医嘱落实饮食方案,并且监督患者控制饮食。患者入院第3 天可通过图片或者小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 同时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给予患者一定鼓励与安慰,提升其治疗的信心与依从性,可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另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护理干预, 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用药指导, 向其讲解不同类型药物的作用、 服用方式、相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其了解按时按量规律性用药的重要性。 第4 天要加强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 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需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控制, 以有氧运动为主,保证适宜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中途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并注意休息。 第5 天指导其自我监测血糖, 讲解血压仪与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式。 第6、7 天进行并发症预防,告知患者并发症出现的特点与应对方式,指导患者加强足部与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 第8 天强化指导,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于相关知识掌握较差的患者要进行单独指导[3]。 ②人性化护理:根据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实施自我护理与日常用药护理,可在护理过程中建立基本的管理体系与治疗知识,让患者自觉遵医嘱接受治疗, 定期监测患者的自我状况, 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简单问题可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并处理。 另外,指导患者完成心理方面的自我护理, 通过积极沟通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赢取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其积极性与配合度,促进其尽快康复[4]。
分析护理前后血糖水平、SAS 评分、SDS 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SAS 评分评定患者的焦虑情绪,50~59 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 分表示中度焦虑,69 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评分越低表示焦虑程度越轻[5]。SDS 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50~60 分表示轻度抑郁,61~70 分表示中度抑郁,70 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评分越低表示抑郁程度越轻[6]。 自我效能感评分采用Likert5 分制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越强[7]。 生活质量评分每项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观察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
组别时间 FBG(mmol/L) 2 hPG(mmol/L)HbAlc(%)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 组间护理后值P 组间护理后值11.52±2.95 5.88±1.37 10.81±2.18 6.75±1.98 2.423<0.05 13.23±2.08 8.69±2.03 13.09±2.18 10.37±3.12 3.027<0.05 9.07±1.54 6.58±1.16 9.41±2.35 7.64±1.82 3.294<0.05
护理前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SAS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SDS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63.22±6.12 63.27±6.03 0.039>0.05 35.28±3.36 37.58±3.59 3.137<0.05 65.28±5.88 65.24±5.76 0.032>0.05 32.17±3.14 34.26±2.24 3.634<0.05
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预防与异常处理18.26±2.84 16.23±3.13 3.222<0.05足部护理规律运动血糖监测23.27±2.46 21.32±3.72 2.933<0.05 16.83±2.78 15.38±3.09 2.340<0.05 15.34±2.73 10.26±3.11 3.371<0.05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25.83±2.88 23.18±4.07 3.565<0.05 15.41±1.72 14.04±2.14 3.347<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 角色功能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89.41±7.92 84.39±5.02 3.591<0.05 91.77±4.63 88.21±4.87 3.553<0.05 93.34±5.96 90.38±5.47 2.454<0.05 95.48±6.91 99.91±8.82 3.334<0.05 86.73±4.20 83.77±4.73 3.139<0.05
糖尿病肾病病情较为严重且对患者健康威胁较大,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排泄及糖尿病肾小球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病情较为隐匿且病程相对较长,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9]。 临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 但透析治疗会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减弱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反应,并且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 对治疗顺利进行有一定阻碍,甚至会加重病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后果较为严重。 血液透析治疗虽可维持生命, 但长期透析会导致血液暴露,增加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发生概率,加之治疗期间由于生活环境与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甚至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透析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10]。
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各种行动的相关性较高, 自我效能的高低对于改善患者行为与健康状况有一定效果,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饮食的控制、血糖的监测及药物应用与并发症之间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求患者提高自我效能, 以此来调整并改变其长期形成的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 实现症状的自我监控。 另外,自我效能理论的实施可激发患者潜能,对患者的自护行为进行一定鼓励, 进而不断增强其自护行为,保证人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有效性[11]。 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了解其存在的危害,对治疗引起高度重视; 饮食护理的实施可保证饮食结构合理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由于长期透析治疗导致的烦躁与焦虑等严重心理障碍,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沟通交流并耐心解答疑问,可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进而不断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 研究中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后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其中FBG 为(5.88±1.37)mmol/L,不良情绪得以改善,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与倪惠琴等[12]的研究中FBG 为(5.96±1.22)mmol/L,自我效能感较高等指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