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致远 聚澜成涛
——我和我的语文团队

2021-07-03 08:12樊智涛
江苏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课型名著江苏省

樊智涛

·人物档案·

樊智涛,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盐城市“樊智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表文章300 余篇,主编《名著解码》《单元随文写作教程》等专著10多部,主持或参与6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应邀在新疆、安徽、河南及江苏各地讲学百余场。提出“灵动阅读·全景作文”的教学主张,追求“智润灵动”的教学风格。

语文世界,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美好世界。27 年了,回望走过的道路,脚步匆匆而又坚实有力。也许走上教师岗位并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但是走着走着,我越发热爱这个岗位,它成为我放飞梦想、播种希望、采撷硕果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启迪智慧,坚守语文的本真,洗尽铅华探本源,读写融通求实效,一起摸索、尝试、变革,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灵动与深邃,奔向“智润灵动”的语文境界。

一、打造共同发展的船,构建团队联盟

教师在发展的道路上需结伴而行,方能获得一个发展的加速度。因此,在努力追求个人高位发展的同时,我一直关注个人和团队相互成就的发展关系,对标遴选,构建层级合理的发展团队。

1.团队联盟的起锚:成立“樊智涛名师工作室”。

2016 年,盐城市“樊智涛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从年龄上看,工作室团队里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更有年富力强的中坚骨干,还有青春活力的年轻同志;从地域上看,团队不囿于一城一校,而是城乡结合、城际互联、多校联通;从人员特质上看,成员们有的灵动智慧,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情感细腻,有的理性深沉,有的善统全局,有的长于细节,不管是哪种风格,大家都有着语文人的真诚率性和对语文、对教育的执着热爱。5 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一起在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提升理论素养,一起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探航,一起在论文写作中沉淀,一起在课题研究的苦乐中拔节……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拾级而上,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团队联盟的扬帆:主持“江苏省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

2019 年、2020 年,我分别主持了第四期、第五期江苏省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共计58 人。研究过程中,我们顺着“整体策划—自主设计—群体研讨—现场重建—创新移植”的链条,破解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成效显著。

两年时间中,我和团队成员一起编写并出版了专著《名著解码》。这本专著是对36 本名著的阅读解码,每本名著收集了5 篇解码文章。这些文章都是聚焦某一专题展开的深度研读。专题的选择具有三个鲜明特质:从“微点”进入,勾连前后的故事情节,撬动整本书的阅读;从“趣点”拔节,生成对人物形象的理性分析;从“浅点”深入,获得跨越时空的生命感悟。旨在引领师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名著。

名著阅读也离不开方法的指导——思维导图法、勾连比读法、圈点批注法、跳读法、精读法……我们团队成员对这些阅读方法进行了深度开发和实践,并将实践成果写进我们的书里;引领师生熟悉并掌握这些方法,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力求读书留痕,让“真阅读”过程化、具象化,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团队联盟的远航:融入“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

我深知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还得站在“能人”的肩膀上,站在更高端的平台上,融合各种资源,让自己看得更远,悟得更深。2015 年,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成立了“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具体运营,我有幸被聘为中心副主任。

在这个团队里,我既是活动组织者,又是一名“运动员”,借助平台增加历练。它促使我不断拓展视野,突破一校一区的界限,从更广阔的范围去思考作文教学的得与失;它促使我不断积淀理论厚度,基于实践案例溯本求源,探寻理论支撑;它推动我提炼自己的作文教学主张,将零散的写作教学实践整合,形成序列化的写作教学课程。在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作为中心核心组成员,发布了《2015 年江苏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从调查缘起与背景、问卷的研制与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建议与思考四个方面做了汇报。2016 年我在苏州相城实验中学承办的研究活动中上示范课《巧议论·妙点睛》,2017 年我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承办的研讨活动中评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作文课《好久不见》,这些课例评析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年,我在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上评点试题《字里行间的风景》。近几年,我多次在主题沙龙活动中做嘉宾、做主持人……人生需要历练,感谢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这个团队,与学者、名师、媒体人同行,让我突破了思维的桎梏,从日常的琐碎中跳脱出来,高位前瞻地审视自我、审视写作教学的现状,寻找希望之路。

二、堆聚共同发展的芯,明确研究方向

“樊智涛名师工作室”的主攻研究方向是“全景作文”与“灵动阅读”。

1.探索“全景作文”模式。

“全景作文”即“初中作文全景式教学”。“全景式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成课程和教学目标,全面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全部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全部感知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体验,是一种结构化的教学方式。

“初中作文全景式教学”将日记写作、文学社团活动和作文课堂教学三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形成作文教学的“一体两翼”——以作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日记写作与文学社团活动相连接,形成课内课外的融合共生。它一方面延伸了课堂的外延,将课堂授课与课外活动、练笔有机整合,真正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写作练笔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主张,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并形成了体系。

一是借助日记写作平台,塑造个性风格。日记教学是东台教育的品牌。“中学生日记馆”的创建,“日记之星”“日记名校”等项目的评比,既养成了师生的写作习惯,又营造了书香氛围,形成了东台特色。2012 年,我主持的课题“初中学生日记教学的阶段性研究”结题,为后续推进作文教学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研发文学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社团活动在当下“师退生进”“让学引思”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彰显蓬勃的生命力,而文学社团活动又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亮色。学生在亲近自然中感悟生命,在寻访古迹中了解家乡,在社会调查中关注时代……在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记录、小结、宣传中,学生的写作素养更是得到有效提升。我校校报《海春音韵》获得全国中小学校报评比特等奖,校刊《扬帆》成为文学少年的栖息地。2016 年,由我和赵玮老师共同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本的初中文学社团建设研究”圆满结题。学生作文获奖捷报频频,周子墨获得江苏省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特等奖,并被评为江苏省“文学之星”;丁玲、叶语、贲诗涵等一批“小作家”脱颖而出……身边的榜样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催化剂,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断高涨。

三是构建作文教学课型,完善评价机制。课无定式,但是作文课堂大体可以开发出哪些课型,值得探究。如单元作文指导教学课型研究、中考作文指导教学课型研究、主题作文指导教学课型研究、作文评改教学课型研究等,都需要去探索。2018 年,我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随文写作:‘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团队编写并出版了《单元随文写作教程》。同时,我们还研究完善作文评价机制,研制不同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量表,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敢写、乐写、能写,大面积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开发多元的作文展示平台,合理利用校园网、微信、QQ 等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便捷的交流互动平台,让师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

2.力倡“灵动阅读”理念。

何为“灵动阅读”?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于我们广大读者来说,它们在我们的阅读生命里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不仅是因为阅读目的有差异,还因为阅读方法、阅读内容的选择是多元变化的。如何对待教材文本的阅读?课外阅读又该如何面对?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为此,我们倡导“灵动阅读”的理念——

一是灵动整合文本。为什么经过三年初中学习,学生对于很多课文没有留下印象?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日常的阅读教学没有突出重点,没有彰显文本特色。“讲什么”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底与教学能力。教师普遍认同“讲比不讲好”“该讲的我都讲了”,言外之意很明显:考不出来不是教师的责任。真的如此吗?浮光掠影地讲,学生是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一起去发现文本中最有价值的“珠玉”,从单元教学的角度,从初中学段教学的角度,从文本自身的特性以及学情等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与其在“题海”中无序挣扎,不如回归课本,反思文本在教材中存在的价值,扎扎实实地读懂读透文章精髓,发现规律,提炼方法,训练技能,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是灵动选择课型。这里以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为例。名著阅读助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学生读了那么多,却未见语文素质与能力显著提升呢?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指导不给力,分派任务多,指导引领少,讲义汇编多,分享交流少,命题随意多,客观规范少。为提升教师的名著阅读指导能力,我们工作室、培育站将名著阅读指导课型作为研究重点,探究读前指导课、读中指导课、读后指导课三类课型的特性。在实践中总结出读前指导课旨在引导激趣,强化文体意识、目标意识;读中指导课旨在探究交流,强化问题探究意识、方法指引意识、整体推进意识;读后指导课旨在展评生成,强化成果展示意识、形式检测意识、评价生成意识。三种课型是学生攀登阅读阶梯的“拐杖”。

三是灵动把握生成。积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应是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也是教学预设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些预设毕竟是“实战”前的猜想,要实现启发学生的灵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还在于课堂上的灵动生成。课堂不是工业化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亦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零件,而是有着鲜活灵魂、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经历去理解与感悟作品中的人和事。因此,在课堂中必然会产生思维碰撞,而随机把握课堂的生成,在学生“愤”“悱”的时候给予恰当点拨与引导,才是“师退生进”理念的最佳演绎。因此,我们关注课堂生成,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实现与作品的多元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珠穆朗玛峰”,吸引着我们语文人选择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去攀登。我们选择“全景作文”“灵动阅读”,也就选择了风雨兼程,但只要心中爱得深沉,永远是在向着美好奔跑!

三、激扬共同发展的浪,形成辐射示范

作为教学名师,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带动一群人奔跑,发挥对区域教师、区域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1.坚持用踏实的实践积累学术厚度。

时间是有力量的。从教20 余年,我从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成长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拥有了线上线下3 个“樊智涛名师工作室”平台。我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团队成员奋勇前行。近5 年,我们团队教师的足迹不断延伸,在新疆、河南、安徽以及江苏各地讲学百余场,疫情期间我们推出的线上课程更是辐射全国。团队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初中生世界》等报刊上发表了上千篇文章,编写了9 本教学辅导用书,主持了4 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结题。在一次次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完成了专业成长的华丽蜕变,教学主张日渐成熟,有理论研究的序列生成,有实践探索的经验推广,在语文教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2.坚持以宽广的胸襟拓展区域教育广度。

发挥对区域教育的引领、辐射作用,是名师工作室的重要任务。2021 年,我在东台电视台开设了“樊智涛名师工作室-名著讲堂”栏目,每周一期,序列播讲36 本名著的导读。近两年来,我们团队聚焦“名著阅读”这一主题,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名著阅读方法的研发、名著导读的设计、名著阅读测评方式的建构等角度展开深度而扎实的探究,并将研究成果依托线上线下平台进行示范辐射。

3.坚持用理性的思考延展教育思维深度。

大道至简,这是我一直信奉的准则。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论文写作,我都希望保持纯粹,远离浮华的包装,坚守研究的本真。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这5 个问题成为我的教学科研的核心追问。我们需要仰望天空,前瞻性思考理想中的教学愿景;我们也需要脚踏实地,直面现实中的教育困扰。只是埋头深耕,我们到不了明天;空想未来,我们过不了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建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寻找通向理想境界的路径和策略。因此,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坚守和倡导问题导向研究,直面教学现状,反思存在问题,精心研磨课题。在开展一项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抽丝剥茧地剖析存在问题,力求用质朴的话语提炼深刻的道理,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策略与方法,让研究成果真正看得见、行得通、可推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一件事,坚持做,踏实做,团队做,智慧做,做着做着,花儿真的就开了!时间是检验一切的真理,它总是不偏不倚,不疾不缓,不紧不慢。启智致远,聚澜成涛。“探航”语文教学,我和我的团队执着而坚定,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猜你喜欢
课型名著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