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丰盈教育人生
——读朱永新的《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

2021-07-03 08:12王锐鹏
江苏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学科专业教育

王锐鹏

·名师自述·

自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可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好老师呢?记得有一位教研员曾经说过,好老师必须上得了好课、出得了好卷、写得了好文,分别指向课堂教学、试题命制和教育科研。我深以为然,从教近18年来,以此为指引,孜孜以求,不懈奋斗。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从听师傅上课到能站稳讲台,从上好校内日常课到亮相省市公开课,从被别人听课评课到听评别人的课……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激情活力、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探索出了“主题—主线—节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被聘为宁波市高中思想政治兼职教研员。在试题命制方面,我从模仿、改编到原创,从基于经验到理论指导,从学校日常试题命制到省市统考试卷参编……随着命题技术和水平不断提升,我在宁波市直属学校命题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对试题命制有一定的研究。在教育科研方面,我从教学反思到论文撰写,从教育写作到课题研究,从自身成长到影响一方……近年来,我主编和参编书籍多部,主持教研课题2项,在《人民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月刊》《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与管理》《中国教师》《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3篇文章被《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教育文摘》等全文转载,多次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有幸成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19期封面人物。

多年来,我信奉和坚守这些教育信条:教书育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遵守常识的教育才美好;教师应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以生为本、快乐教学;真正的好课无法复制,但可借鉴;实、精、活、新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学会自觉成长,实践、阅读、反思、写作是教师成长的不老法宝;等等。

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题记

·推荐理由·

朱永新老师的书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深远的影响。《我的教育理想》启发我追求卓越,心怀梦想,始终朝向诗和远方;《写在新教育边上》正式开启了我的教育阅读之旅,并立志做一个执着的教育人;《教育的奇迹:十八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使我坚信有爱才有教育,坚持方能创造奇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告诉我教师的生活应丰富多彩,要找准幸福点,从而提升幸福感;《致教师》让我思索怎样才能书写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传奇,坚定走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研究的成长之路……而眼前的这本《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又让我站在人生的高度思考教师的阅读。

本书系《教师月刊》专栏“朱永新答”的结集,可谓《致教师》的续编,由1 篇序言、46 篇文章、1 篇后记组成,按照原信的写作时间编排。朱老师站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上,根据教师、编辑所提出的各种“阅读”问题,以书信的形式,从阅读如何促进教师成长、如何促进学校发展、如何促进社会进步3 个层面展开,探讨教师的阅读与人生。读罢本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应努力让阅读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

·阅读体验·

精彩的教育人生不能让阅读缺位

但凡有志于做教师的人,都希望有一个精彩的教育人生。而此样人生梦想的实现,必定离不开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学科阅读、教育阅读和开放阅读。

其一,学科阅读彰显学科魅力。这里的学科阅读是指通过阅读所教学科的教科书、学术专著、通俗读物、报纸杂志、文章资讯等相关材料,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积累学科经验,进而发展学科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提升学科素养的一种阅读。[1]它既强调阅读对象的学科性,也突出阅读目标、要求、方式等的学科味,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学科阅读是彰显学科魅力的最佳路径,它能够帮助教师夯实学科基础,拓展学科视野,把握学科前沿,理解学科本质,形成学科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它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复活”学科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凸显学科认知的进阶和逻辑,彰显学科思维的价值和魅力,增添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笔者在教学统编版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框时,由于之前阅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日报》的报道与评论等一系列与该主题有关的书籍、报告和文章,对此内容可谓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上课时我详细分析背景、政策意图、意义价值等,将知识还原到当初的状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认知、经验和原理,并坚定政治认同。

其二,教育阅读增添教育智慧。此处的教育阅读是指以教育教学管理为关注对象的阅读,它不拘泥于某一门具体学科,往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综合性,如政治教师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与管理、教育艺术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书籍、杂志、文章等。教育阅读能够帮助教师领悟教育真谛,了解教育机理,增添教育智慧,丰富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譬如在教学“坚持新发展理念”一框时,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已有了解,但对于高中政治如何开展相关内容学习,许多教师似乎缺少良方。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将书朗读一遍,有的教师注重理论阐释进行“满堂灌”,有的教师划出重点让学生背与默……学生似乎都不买账,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在长期教育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此类课程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落实和掌握,而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而这需要通过开展适切且多样的实践与思维活动,让学生直面真实情境,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升相关能力和素养。因此,笔者以学生论坛为组织形式,围绕“2021 年宁波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让学生从新发展理念的5 个方面来探讨。学生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课上进行分组交流和成果展示,并设专家组点评分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其三,开放阅读提升教育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朱永新老师提出,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一是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三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2]谢勇老师认为,教师的教育境界有三个层次:一是做一个教好书者,给学生以知识关怀;二是做一个教育研究者,给学生以心灵关怀;三是做一个人文教师,给学生以人文关怀。[3]不管每个人对教师教育教学境界的认识有何差异,达到其至高境界都相当不易,从教师阅读的视角看,仅靠学科阅读、教育阅读远是无法达到最高境界的,教师的阅读必须走向开放。所谓开放阅读又称综合阅读,它不以某门学科、教育教学等为范围限制,而是一种全方位、广领域、多层次的阅读,是阅读的至高境界。这种开放、综合、全面、多样的阅读,能够弥补学科阅读、教育阅读的局限,放大教师阅读的视野,拓展教师的人生格局,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

专业阅读是教师职业的鲜明标识

古时候,教师又称先生,是有文化的读书人。今天,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朱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所以,阅读尤其是专业阅读是教师职业的精神特质和鲜明标识。

何谓教师的专业阅读?从对象上看,它包括上述所讲的学科阅读和教育阅读;从方式上看,它是指以专业的目标、要求、思维、方法来进行的阅读;从目的上看,一切服务于教师工作的阅读都可视为教师的专业阅读。

专业往往意味着一定的深度、较大的难度。如何让教师的专业阅读向深处漫溯,取得更好的实效?对此,笔者主张教师要进行“四专”“四有”之读。所谓“四专”之读是指专“人”阅读、专“刊”阅读、专“著”阅读、专“题”阅读,说的是教师专业阅读的四种一般形式。其中,专“人”阅读是对某人如朱永新老师的著作、文章、演讲稿等作品进行系列阅读的一种阅读形式。专“刊”阅读是对某种报刊如《人民教育》进行长期关注、持续阅读的一种阅读形式。专“著”阅读是以专著如《我的阅读观》为阅读对象的一种阅读形式。专“题”阅读是围绕某个主题如“教师阅读”,将与之相关的著作、论文、随笔、报告等进行全方位关注的一种阅读形式。这四种形式各具特色,教师应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所谓“四有”之读是指有目的的阅读、有坡度的阅读、有思考的阅读、有成果的阅读,讲的是教师专业阅读的四种有效方法。有目的的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不是消遣娱乐、打发时间、随意而为,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主要体现在时间安排、阅读对象、实践应用等方面。有坡度的阅读,即阅读对象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能过于“平坦”,也不宜太“陡峭”。有思考的阅读,即教师在进行专业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地思考,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有成果的阅读,即教师的专业阅读要有成果,否则就是无效或低效的,它包括精神成果、书面成果和实践成果等。

教师的专业阅读除了要做到“四专”“四有”,还应注意广泛涉猎和持之以恒。鲁迅曾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教师的专业阅读也是如此,必须广泛涉猎。比如为了上好统编版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专门阅读或重点重读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产党宣言〉导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改革开放40 年:历程与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书籍,重点阅读学习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学科专业期刊和《中国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教育综合类期刊的相关文章,使我站在更专业的高度,上好较为理想的课。教师的专业阅读实为必要,但又因为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较为枯燥,所以往往“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就更需要教师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工作以来,17 年如一日,一直订阅或借阅上述学科专业期刊,它们不断引领、助推和滋养我的学科教学。

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应相得益彰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 亿,同比增长5.56%;71.5%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76.7%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21.8%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阅读,27.2%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1.6%。

在这个数字阅读日益发展的时代,广大教师是该热情拥抱新事物还是坚守传统的纸质阅读?在我看来,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各有优劣,理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数字阅读有诸多优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且阅读成本相对较低;它将知识和信息数据化,庞大的数据库、便捷的检索功能可以使读者通过搜索标题或关键词快速找到所需资源,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阅读体验;它受外界干扰较小,方便读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等等。[4]与此同时,数字阅读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内容混杂,“泥沙俱下式”难以保障阅读质量;内容呈现碎片化、浅表化的特点,不利于进行系统的、有深度的阅读;具有极强的网络和硬件依赖性,离开联网环境、硬件设备等,阅读将无法进行;电磁辐射对身体尤其眼睛的伤害较大;等等。而传统的纸质阅读具有品质较为精良、利于系统深度阅读、对视力影响小、翻阅舒适、方便摘录和标记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成本较高、携带不便、检索不易、互动不强、无法更新等局限。可见,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实,数字阅读也好,纸质阅读也罢,通过什么载体或方式阅读并不是最重要的。建议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根据不同的学习场景和工作需要,选择最合适的阅读媒体和方式,把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5]

在我的日常阅读中,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各占多少比重,并未做过详细统计。我力求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载体和方式,发挥它们的比较优势,总体上实现有机统一。我的纸质阅读主要包括教科书、专著、期刊、报纸等的阅读,一般需要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集中时段专心阅读。我的数字阅读的主要载体是电脑和手机,内容包括观看新闻、阅读文章、检索资料、关注微信订阅号、浏览微信朋友圈、听书、听课程、听演讲等,对阅读环境的要求总体不高,更多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当然,上述分工并非完全绝对,有时候也会出现“跨界”阅读。阅读是具有个性化的事情,我的做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载体和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阅读的载体和方式必将进一步发展变革,我们应与时俱进,而不宜一成不变。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们,请捧起手中的读物,走进阅读,享受阅读,让阅读丰盈你的教育人生!

猜你喜欢
学科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科新书导览】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部分专业介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