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与不平衡分析

2021-07-03 15:21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际商学院单莉萍
营销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中德贸易额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际商学院 单莉萍

一、中德贸易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对外开放,中国已成为德国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中德双边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近几年数据显示两国的双边贸易年增长率均超两位数。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中德两国贸易关系更加密切,并建立了全方位战略与贸易伙伴关系。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向德国的出口额为1096.61亿欧元,中国对德国的进口额为960.13亿欧元,双边贸易额达到2056.74亿欧元,出口额比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3.4%,远超荷兰和美国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德国也成为了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2020年第二季度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德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呈下降趋势,对其他国家的贸易规模也都有所下降,而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额却大幅上升,德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也明显提高。

二、中德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一)2020年中德双边贸易产品结构比较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向德国出口的产品中按贸易额大小排序依次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出口规模高达395.8亿美元,连续多年稳居第一位,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额达114.3亿美元成为第二大出口商品品类,第三位是杂项制品出口额达76.6亿美元,第四位是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额达49.0亿美元,紧随其后是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出口额达42.2亿美元。而中国从德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中位居第一的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产品进口规模达350.4亿美元,第二位是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进口额达260.7亿美元,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进口额达152.5亿美元位居第三位。第四位是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产品进口额达111.2亿美元。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一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是反映该国进出口变化的主要指标,从以上海关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从最初的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工业制成品转变,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3,简称SITC Rev.3)其中出口前三位的产品中机电设备、零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杂项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中国出口德国的商品结构中机电设备类产品位居首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对德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占很大比重,而外商投资类企业多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因此以上数据不能完全说明中国对德国出口商品多是以机电产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综合来看,中国对德出口商品结构中前三位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新冠疫情之下的贸易结构调整

2020年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类产品的贸易额相对来说排名靠后,但是中国向德国出口的纺织品类产品的贸易额位居第二,重要的原因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口罩、防护服等纺织物类的防护物资的大量出口使得该品类的出口额迅猛上升。同样,护目镜、外科手套、呼吸机、红外线测温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类的产品出口额也有显著增长。同时,药品、药材类出口较2019年有明显增长,其中中药材出口呈增长趋势,个别医药品出口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减少,但是该品类总体出口额上浮较多。2020年中国人用疫苗类产品进口增长61.5%,据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报导,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发给香港证交所的一份声明表示,2021年德国BioNTech将向中国提供不少于1亿剂疫苗,首批5000万剂由复星支付2.5亿欧元买入。

(四)中德两国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

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商品第一位也是机电类商品,进口额远超其他类商品,德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前几位均是工业制成品且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高端产品居多,技术水平比较高,替代性较弱。可以理解的是德国经济发展程度高,资本、高新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领域对我国进行出口具有极大的优势。两国贸易中处于首位的都是机电设备类产品,而且远超居于第二位的进出口商品品类,可以看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在不断加深并扩大。

造成中德两国之间同类产品相互交易、相互替代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产品异质性,两国产品特质,原料,品牌,技术水平等都存在差异,中国对德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优势来源于价格差异,依靠廉价劳动力,使得我国产品在出口中占据价格优势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劳动力价格也相应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会逐渐被削弱。德国对中国出口的机电设备类产品主要优势在于技术水平差异和品牌优势,伴随着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德国产品的品牌优势会更加明显。二是规模经济,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如果我国只是单纯的依靠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赚取较低的加工费,短期可以增加我国贸易额,从长期看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有限,所以外商投资类产业内贸易,可以促使我国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两国消费者偏好不同,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收入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商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会出现消费者人均收入较高的德国从我国进口中低档商品的现象。

从中德双边贸易的动态发展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主要以垂直分工为主,德国向我国输出高技术含量、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而我国向德国输出劳动密集型的同类商品。诚然,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为了解决巨大的就业压力,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随着我国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升级、优化和中德两国之间的国际分工的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逐渐向中级过渡,并加速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外资企业与中国工厂之间的平行分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劳动、资本、技术、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促使我国的同品类产品的生产朝向资本密集型发展,我国产品结构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虽然现阶段我国仍然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长期来看,我国应从垂直分工逐步向水平分工转变,结合自身劳动力优势结合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和管理经营技术、开发新的销售渠道、结合新的经营理念,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增幅明显

随着中德建交和中国服务业市场的渐进式开放,中德不仅在货物贸易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服务贸易也与之齐驱并进,德国已成为中国在欧盟市场上的投资、技术、高新科技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中国入世以来,中国向德国出口的商品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精尖的先进技术产品转变,中国的出口份额已由新的产品种类构成,2007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办公室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设施(19%)和通信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如电台,电视,电子元器件等(17%)。从2000年到2007年,这两个种类商品的进口平均增长率以超过27%或21%的速度递增。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德两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都在逐步攀升,但是相对德国而言,中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速度迅猛,逐渐成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支柱行业,20世纪初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速逐渐超过德国同品类产品的出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且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了德国在本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三、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潜在的问题

第一,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相对较少,这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实际情况相符。但是出口价格过低会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他国反倾销措施或者贸易报复等情况的出现。相对德国来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而德国比重只在四分之一左右,我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过度依赖不符合我国产品结构优化的趋势,同时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我国的低劳动成本的优势也在逐渐削弱,而且会导致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与竞争的扩大化趋势。

第二,出口产品结构雷同现象严重。受自身经济水平约束和资本技术的匮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多依据自身要素禀赋条件专注于初级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产品种类局限性很大,趋同显现严重,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如果我国劳动力价格提高,外商投资企业或者跨国公司会将加工基地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会被动摇。

第三,中国产品结构升级和社会需求合理性之间的矛盾。虽然顺应中德贸易发展趋势我国应该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然而我国目前国情则迫切需要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所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减少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或增加其进口可以短期之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这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之内我国必须坚持的贸易模式。

四、中德贸易差额与不平衡

图1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www.customs.gov.cn

据海关总署发布外贸数据(图1)显示随着中德经贸合作的不断推进,两国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中德双边贸易额每年都有明显增长。2020年中国向德国出口商品总值达到1052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0.15%,同期中中国向德国进口商品总值达868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8.8%,贸易总值超1921亿美元。2015年至2020年中德双边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图2), 2015至2018年两国贸易进出口额都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时中国贸易的逆差额也不断攀升,2018年达到287亿多美元,创造了近年来中德贸易逆差的最高峰,2018年之后中德贸易逆差开始缩小,到2020年中国逆差额回落到5年内的最低值。持续多年的贸易逆差也反映出了在欧债危机、新冠疫情的打击下,德国国内众多行业领域更加依赖于中国市场,比如德国大众集团几乎一半的汽车是出口到中国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国的本土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取决于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图2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www.customs.gov.cn

五、借鉴德国先进经验,促进中德经贸交流

德国作为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欧债危机和新冠疫情的打击之下,进出口贸易额仍然位列世界前茅,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政府方面支持多边贸易,鼓励科技兴贸,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新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促进贸易平衡,实现贸易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第二,企业方面应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国际标准来把控产品质量,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标准管控、质量验收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企业信誉度,同时企业应该走自主创新路线,掌握核心技术,从“模仿”向自主研发过度,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勇于创新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虽然两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中,中国出口德国以工业制成品居多,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技术资本产品的出口中已超越德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中国应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高精尖产品过渡同时由垂直贸易向水平贸易过渡,加快中德两国多元化发展,拓展互补贸易,避免恶性竞争和贸易争端,促进两国产业结构升级。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中德两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中德贸易关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球跨境贸易受疫情影响均出现下滑趋势,前三季度中德贸易额也出现微跌情况,10月开始德国对中国出口贸易开始回升,2020全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较同期上升3.9%,回首全年,两国政府间对话、交流、合作、互访频繁,携手合力抗击疫情,切实推动了两国复工复产任务,加强了中德间国际合作,并确保两国相关产业供应链的平稳发展,推动了中德两国经济在各个领域更高水平上实现共赢与合作。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中德贸易额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德两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比较研究
国际双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