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涛
(营口中心医院 , 辽宁 营口 115000)
肱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壮年,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在肘部骨折中占比约为30%,在全身骨折中占比约为15%[1]。根据AO 分型,肱骨远端C型骨折占比可达到96%,且该类型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2]。同时,由于肱骨远端C型骨的解剖关系复杂,骨性结构特殊,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在临床治疗方面,保守手术、有限内固定治疗往往难以恢复关节的解剖形态,无法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且固定时间较长,可能引起关节功能障碍、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等情况[3]。近年来,随着骨折理论的完善、内外固定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现,肱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本文将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别采取限板式内固定+外部固定支架手术方案及双板式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并对比其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闭合性、单纯性肱骨骨折;(2)AO 分型为C 型;(3)表现为局部压痛、骨擦感、急性肿痛、假关节异常活动等症状;(4)经清创闭合创口无感染;(5)临床资料完整,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大血管、神经损伤患者;(2)肢体毁损患者;(3)A 型或 B 型骨折患者;(4)肘部恐怖三联征、肱骨干多段骨折患者;(5)无法配合随访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3-67岁,平均(42.10±5.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小时-7天,平均(3.36±1.28)天。对照组29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4-68岁,平均(41.98±5.7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小时-6.8天,平均(3.46±1.32)天。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包括持续冰敷、抬高患肢,使用镇痛、脱水、消肿药物等,根据骨折部位及程度,安排手术时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双板式内固定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麻或臂丛麻醉,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采取常规卧位,选取肘关节后侧正中入路,作10-13cm左右切口,找到肘内侧沟内尺神经并充分游离。采取肱三头肌双侧入路,对骨膜进行剥离,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根据术前X线检查结果,进行骨折内外侧髁关节复位,使用克氏针贯穿固定,确定复位满意后,复位内外侧髁、肱骨主干。在肱骨主干内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C臂X 线机,确定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的重建钢板并进行塑形,使用钛板螺钉固定。同时,肱骨内侧髁使用重建钢板塑形固定,取出克氏针,确定骨折固定情况满意后,冲洗伤口,缝合切口。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采取限板式内固定+外部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麻或臂丛麻醉,在C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骨折部位,尽量避免剥离周围软组织,确定内外侧髁、肱骨干轴线复位后,使用克氏针、可吸收螺钉临时固定,注意保护尺神经。在C臂机透视下,在肱骨滑车侧面插入克氏针,进入圆形结构中部并到达对侧。在肱骨干外侧插入2枚螺钉,妥善固定。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血管。利用牵伸装置牵引尺骨干中部,关节间隙2-3mm,并在透视下调整关节宽度,测试活动度、稳定性满意后,拔除克氏针。
3 评价标准:参考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Gassebaum)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屈肘、伸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30°、15°,无关节功能障碍,无疼痛;良:屈肘、伸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0°、30°,轻微关节功能障碍,有轻度疼痛;可:屈肘、伸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0°、40°,中度关节功能障碍,活动时有疼痛;差:屈肘、伸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0°、40°,重度关节功能障碍,疼痛明显[4]。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75±4.45)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5 结果
5.1 2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66%,对照组为86.21%,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5.2 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活动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活动度对比
5.3 2组并发症对比: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发生率3.45%;对照组出现异位骨化6例,发生率20.69%,差异明显(x2=4.06,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软组织坏死等情况。
肱骨远端骨折解剖结构复杂,在治疗时,对微创、局部血运保护要求更高,同时,也更加重视生物学固定、弹性固定,在恢复骨折关节面平整的同时,实现牢靠固定。以往临床上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方式主要包括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固定等,但对于涉及到关节面的C型骨折,往往无法达到重建关节面的目的,且长期的制动还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影响骨折愈合[5]。
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被认为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首选方案,尤其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出现,使肱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外固定支架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较多[6]。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2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当。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3.45%,对照组为20.69%,差异明显(P<0.05),表明与双钢板内固定相比,限板式内固定+外部固定支架方案在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有限内固定可更好地恢复骨折关节面平整性,有利于恢复正常力线,尤其是不稳定骨折,能够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使骨折间形成较为稳定的刚性结构。同时,在手术中,骨折周围软组织剥离较少,利用外固定支架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可分散骨折断端的应力,从而促进骨折愈合[7]。而双板式内固定虽然能够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手术创伤及对骨折断端血运破坏较大,因此可能减慢骨折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限板式内固定+外部固定支架手术、双板式内固定手术两种方案疗效相当,但前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具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