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及情感因素分析

2021-07-02 03:44刘玉龙
关键词:表演艺术表演者演唱者

刘玉龙

(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当今社会,人们的消遣途径越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众多的消遣方式中,观看声乐表演是一种缓解疲劳、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1-2]。就表演者而言,要使声乐表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离不开表演的艺术性。惟其如此,才能唤起观众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

关于声乐表演的艺术,不少学者已对其进行了分析。例如,滑静等人[3]探讨了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和表演中“一度创作”与“二度创造”的辩证关系,认为声乐表演是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造;靳洪明等人[4]强调情感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孙诚[5]则着重分析了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剧演唱艺术家米蕾拉·弗蕾妮的声乐表演艺术理念。笔者认为:审美原则及情感因素是影响声乐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探讨声乐表演的审美原则,即艺术性、情感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而情感性是提升声乐表演艺术张力的关键。

声乐表演是声乐作品创作与声乐作品欣赏的中间环节,其能够通过声乐表演者的演唱,将声乐作品创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通过自己的二次理解和加工,以演唱的形式传递给听众,使听众感知到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从而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和启发。作为连接声乐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声乐表演艺术不仅肩负着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任务和使命,而且还要为听众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

声乐表演能够促进作品的传播、提升观众的审美享受,甚至对观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自身独特的若干审美原则(见图1),从而为观众带来超乎寻常的审美体验[6]。

图1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

(一)艺术性原则

声乐表演始终要坚持自身的艺术性原则。声乐演唱者在进行练习和演唱时,要真正将声乐作品视为自身审美的一种享受,从心理上认同这种艺术,并愿意为展现这种艺术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不断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真情实感,在声音及心理两个方面提升声乐表演艺术的艺术性,从而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盛宴[7-9]。正如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演唱者马提内利极为热爱声乐表演,为了能够更好地扮演歌剧《茶花女》中的犹太人埃利埃卡,深入到犹太人家庭中,去感受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他更加领悟到这一角色的艺术价值,表演时将自身全部情感投入到角色的演绎中,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原则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个不断对作品进行陌生化演绎以给人带来新鲜感的表达方式。从这个层面上说,实现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体验,就必须在真实呈现作品历史背景和情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时代特征,使声乐表演艺术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是创作者在自己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必然烙上深深的时代烙印,而表演者面临的观众是新时代出生和成长的群体,加上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声乐演唱者追求的个性化风格,必然会导致声乐演唱和作品创作时代的特点有所区别[10]。因此,表演者必须在重现作品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时代的特点对其加以演绎,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情感性原则

声乐演唱需要讲究“声情并茂”。我国琴论中也曾提到“体曲之意,悉曲之情”[11],这都是情感性在声乐表演艺术中重要性的体现。声乐表演艺术作为对声乐作品的生动演绎,其可以提升作品的生动性、传播深度以及传播广度,使更多人了解认识优秀的声乐作品,以此向人们传递更多美的享受[12]。演唱者将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观众,从而使创作者、表演者以及观众之间的感情互通,这就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例如,玛丽亚·卡拉斯作为著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女王,她能够熟练地兼唱瓦格纳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两种角色,通过出色的情感表达诠释了两种角色的独特美感,其完美的演绎使更多人对瓦格纳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产生了了解,并沉醉于其演唱带来的美感享受中。

这几条原则中,前两条着重提升声乐表演的形式美,后一条突出情感性,但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形式美和情感美的完美结合,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避免声乐表演艺术陷入形式主义的漩涡,另一方面也不会放任情感的泛滥。不过,二者的关系并不是同等重要,笔者认为,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下面试作分析。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情感因素

以声传情,以情发声,声情并茂,是声乐表演艺术追求的完美境界,情感性是提升声乐表演艺术张力的关键所在。声乐演唱者在深入探索声乐作品原有美感的同时,还应加入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完美演绎,提升声乐作品的生命力。

(一)人物情感

人物是承载情感的载体。任何声乐作品必然抒发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这种人物情感体现在声乐作品的方方面面。例如,歌剧《白毛女》中呈现出的喜儿的情感:“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我要活!”[13]这是喜儿在生死关头被激发的复仇怒火,也是能够支撑她顽强活下去的精神动力。

《我要活》是喜儿逃入深山时所唱的片段,表现出她对残酷命运的反抗和对黄世仁的痛恨。正是因为这种痛恨、复仇情感的不断积淀,使喜儿在深山忍辱偷生。这样的情感在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将观众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感同身受,内心升起对黄世仁的痛恨情感。于是,歌剧人物、演唱者与观众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这正是人物情感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魅力所在。

(二)时代情感

声乐作品是某个时代特定的产物,既是对历史的反映,也是特定时代整体情感内涵的体现。声乐表演艺术是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造,必须准确把握作品的文化倾向、艺术流派,了解创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及作品传达出的时代情感等相关信息,以便真切地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历史风貌。这也与我国传统哲学中“知人论世”观点不谋而合。美国音乐评论家多纳尔·赫纳汉说:“有的演奏家不顾巴赫所写的而一定要使它‘现代化’,他们和他们的听众应该随时意识到也许在某些方面会有所得(音响的突出、丰富等),但其所失则是严重的。音乐,如果割裂其历史渊源,不可避免要丧失其社会和明确的音乐意义。”(1)可见,任何不顾作品的历史及时代的再创作都是对作品本身的不尊重,是对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原则的无知表现。

(三)民族性、宗教性及地域性情感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不同,对声乐表演艺术所体现的情感认识有所区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域广袤,每个民族都有着代表本民族特色的独特声乐作品[14-15]。例如韩红演唱的《青藏高原》是反映藏族生活的声乐杰作。藏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之上;藏族人民拥有自身独特的信仰,即藏传佛教;藏族人民自信豪迈、性格坚韧。演唱者只有充分理解藏族人民的民族性、宗教性以及地域性情感,才能在深层次上将他们的真情实感演唱出来,更好地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感。声乐表演虽然并非一味强调情感,但情感的确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其灵魂所在。

三、提升声乐表演艺术情感表达效果的途径

声乐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乐的灵魂。想要达到更完美的声乐表演境界,就必须提升声乐表演艺术的情感表达效果。表演者在遵守声乐表演审美原则的同时,更要遵循演唱规律、提升文化修养,涵养情操,这样才能将作品完美地再现于舞台。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效果呢?

(一)增强演唱者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身情感察觉力

声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作品的故事走向,也会对观众产生某方面的情感共鸣。“一个真正的声乐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且需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16]演唱者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提升自身情感察觉力,更加深刻理解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并将自身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情感感悟与一定的演唱技巧相结合,对作品加以情感性呈现,从而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二)深入了解作品内涵和创作背景,熟练掌握作品情感基调

每个声乐作品都有其创作时代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贯穿声乐作品中。表演者只有深入了解作品内涵和创作背景,熟练掌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才能实现对声乐作品时代情感的深刻领悟和把握。以阜阳民歌《给你捎两个糖疙瘩》为例,歌词中写到:“探亲回来家没进,前来看你妹彩霞,别的没啥好捎带,给你捎来两个糖疙瘩。”青年小伙明明对姑娘有着不可抑制的爱恋,却不好意思直接说出,于是以看姑娘的妹妹为借口给她送糖,借此表达欲言又止的爱慕之情。这几句唱词真实贴切地表现出了初恋的羞涩甜蜜,也表现出了阜阳男子刚强中的温润、直率中的委婉。要想在表演中细腻、完美地展现这些妙处,演唱者应深入感受作品创作年代的情感特点,在掌握作品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二次创造。同时,表演者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生活阅历,增加情感体验机会,提高对作品情感的认知程度,才能对声乐作品时代情感有较为贴切的演绎和诠释。

(三)认真感受声乐作品的民族性、宗教性以及地域性情感因素

民族性、宗教性以及地域性情感总会在声乐作品中潜移默化地出现,影响着声乐作品中人物的特定行为和语言表达。演唱者要想提升对作品情感因素的理解程度,还必须认真分析声乐作品的民族性、宗教性以及地域性情感特点。演唱者可以深入到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认真感受该民族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分析该民族在特定地域环境下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域的饮食等风俗习惯,从而使自己的声乐作品表演更贴合人物,向观众呈现出特定人物的特定情感。

结 语

综上所述,声乐表演艺术是声乐作品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将声乐作品的美感和情感传递给观众,表演者不仅要遵循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还要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美学原则,提升声乐作品的生命力,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从各个方面把握声乐表演艺术的真谛,通过表演提升作品的生动性、传播深度以及传播广度,完美呈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为观众带来超越声乐作品原有美感的深层次享受,真正实现其审美价值。

注释:

(1)引自《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2 年 2 月。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表演者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妙猜两数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