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超
(阜阳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青阳农民画是指安徽省南部地区的青阳县农民群众利用当地人文、历史等文化资源进行创作,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徽派文化下的流风遗韵以及地域经济的相对富庶,从外部环境为青阳农民提供了“闲情雅致”的可能。通过明朝中后期《青阳县志》中记载的关于农民画家林恒山“专画事,且喜以画交友”可以看出,在明清时期当地的农民已经开始从事农民画的绘制。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形式,青阳农民画主要以身边的人和事作为表达的主要内容。青阳农民画的创作活动是当地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经常用来妆点节日氛围与交友互赠,这种画作是农村画家对生活方式、生产活动的一种美好向往与表达。在构图形式上,与传统文人画“造境”的大量留白不同,青阳农民画更注重装饰性,以充实、丰富、夸张为美,具有构图饱满、不拘一格、色彩绚丽的审美特征。青阳农民画是当地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与生活智慧的艺术表现,是农耕文化影响下农民生活的一种缩影,是地域文化、人文风貌的展示窗口。青阳农民画在徽派文化的影响下,汲取青阳县周边民间美术的程式,受到周边石雕、剪纸等民间美术形式的影响,融合文人画的笔墨意蕴和装饰画的形式美感,以勾线填色、色块组合等形式来阐述创作内容,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画的独特风格。
时至今日,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活动,青阳农民画的影响力虽然在逐步扩大,但是仍然面临发展思路单一、产业同质化严重、新技术缺乏创新等困境。青阳农民画如何在传承与革新中进行本体的坚守与突破、如何通过产业衍生实现价值的转换,成为青阳农民画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探索青阳农民画的数字化呈现与产业衍生,可以帮助农民画的创作与呈现进行革新,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消费市场的艺术作品;可以把青阳农民画的传承价值转变为具有传播价值的产业形式。同时以地区内典型农民画为样本进行研究与探索,改变其创作方式与表现方式,能为类似的地方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与机遇。
青阳农民画的主导产业、技术水平、组织规模和其他地方文化产业类似[1],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在主导产业方面,青阳农民画大力发展画材经营、书画装裱等传统产业链,呈线性分布的单一结构形式;在技术水平层面,农民画家的创作思路受限、创作方法单一,不能实时地根据审美更迭进行创作方式的调整;在组织规模方面,立足于农村、发展于农民的青阳农民画,生长空间相对经济规模比较落后,艺术市场几乎空白。
青阳农民画形成的传统产业群,忽略了产业链的完整性与互补性。首先,青阳农民画产业模式相对单一,企业过分关注产品本身,忽略了产品的衍生与持续发展。其次,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青阳农民画对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地区分传统书画市场与文化创意市场,缺失了农民画周边文化创意类产品的拓展,导致消费群体相对单一。另外,青阳农民画在发展中单纯依托传统的书画经营模式,缺失了本地化与特色化,缺少了地域的独特定位,不能有效利用自身的特色发展文化创意衍生品,农民画产业很难得到扩展与丰富,农民画家无法通过艺术创作直接产生经济收益。
青阳农民画本身的绘制工艺和形式美感,不能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进行矫正。目前青阳农民画产业发展重点是在传统艺术市场中的突破,力图通过装裱、制作等绘画的物质属性提升画作的附加价值。虽然纸上绘画的价值毋容置疑,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受众的消费习惯、审美习惯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而来的是对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商品需求的变化,然而青阳农民画并不能跟随相应的变化而进行创作方法与传播方式的矫正。另外,由于受到地域和视野的限制,农民画家信息渠道相对闭塞,并不能对市场中的新技术、新习惯做出敏锐的反应,一些现代的、基于数字化的创作技法与表达方式几乎完全被忽视。要使传统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画实现其该有的价值,在新的时代焕发生命力,更应该打破陈规,积极地寻求突破。
数字化凝练能在保持农民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挖掘出更多的造型手段与呈现方法,把农民画的传统审美与数字时代的阅读习惯相结合。青阳农民画在创新以及产业化的过程中,对自身呈现的外显与内涵进行凝练,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进行创作、保存与传播,能把传统的创作、传播方式和数字化创作、传播方式进行融合。
青阳农民画含有独特的、外显的造型语言以及内涵的、隐性的情感表现[2]。从造型语言来说,青阳农民画线条厚重着实、色彩多而不乱、构图丰富饱满;从内涵来说,又具有韵味多彩多姿、情感朴素真诚的特点。如图1所示,在挖掘青阳农民画传统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对青阳农民画中的文化内涵、情感表现等进行提炼、呈现,能印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可行性,以及在农村市场环境下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能创作出适应现代审美习惯的新画作,进而设计出符合当下消费环境与传播方式的一种艺术产品与衍生设计产品。
图1 农民画数字凝练图表
从具体的创作过程来说,农民画的数字凝练思路可以从元素的提取和形态的重构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数字采集的方式,获取农民画传统的纹理、色彩等基本元素的表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字生成,进而模拟再现农民画表现元素,然后通过数字建模等技法对农民画的形态进行重构与再现,生成既具有传统特色又适合现代传播的图形产品或设计产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应当受到重视。
首先,提高农民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能力,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参与农民画的创作。青阳县本地的农民画家集中在中老年龄段,大多数农村青年放弃身边的机遇而选择外出打工,农民画的产业发展缺少足够的新鲜血液输入,这导致农民画创作者出现断层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学术界的引领,提高农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筹措相关奖励措施与基金,让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农村新一代青年参与进来,让青年群体成为农民画数字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储备人才。
其次,农民画不能只关注农村市场需求,应当扩大受众,创新产业模式,挖掘市场潜在消费群体。可以通过打造青阳农民画IP形象,强化文化外显和品牌影响力,打破消费者对农民画的刻板印象,为农民画进入市场提供良好契机,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青阳农民画的数字呈现重点是在内涵与外显凝练基础上创作的农民画视觉表现。如图2所示,把传统的农民画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呈现方案:一方面通过数字采集,整理归纳出青阳农民画的共性,利用数字化技术模拟生成数字绘图。比如把色彩表现、线条特征等基本造型元素,通过扫描采集或数字生成,建立具有符号特征的数字创作工具。另一方面,对现有农民画作品进行二次加工,比如改变原作品的材料表现,利用光电技术、数字绘图、数字建模等技术,突破原本的纸上平面空间。同时针对静态的、传统的农民画作品,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保存、拓展、二次创作[3]。
图2 数字呈现方案
在数字采集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呈现把青阳农民画转变为立体的、动态的表现方式,能进一步拓宽农民画在各类媒体上的传播方式。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载体,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有了无限的空间。比如在上海世博会中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是传统纸上绘画与数字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是成熟的传统绘画技法与数字呈现的融合。因此,把数字科技融入到农民画中,可以解放农民画家的创作思维,打破传统农民画的局限性,让作品的趣味性更完整、更立体地展现,以易读且快速的方式形成品牌辐射,丰富乡村农民画的生存与成长的土壤。
同时,把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交互广告融入到农民画的广告宣传、观众批判中。让观众参与农民画的二次创作,利用数字技术、预设配置等技术,增强农民画与观众的互动性,改变农民画单一的、平面静态的呈现方式,让普通群众也能参与农民画的绘制与创作。
数字化的凝练与呈现可以为青阳农民画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而产业发展与衍生是提高农民画价值、扩大消费市场的重要依托。青阳农民画的产业发展与衍生,要根据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在民俗文化、人文旅游与农民画结合的基础上,设计并衍生出符合当下消费理解的、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构建品牌平台、产生品牌效应,进而吸引人才与资本进入农民画的产业中,形成良性循环。青阳农民画的产业衍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青阳农民画本身的地域特征与符号特征,是区别于同类衍生产品的重要元素,因此可以根据青阳农民画的特征,为农民画作的衍生设计进行准确定位。可以结合青阳农民画风格形式与地域特色,设计衍生出数字类产品、创意类文化用品、旅游类文化产品等;可以利用青阳农民画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人物形象夸张的特点,开发故事绘本、插画图册等产品,把农民画中包含的民间故事立体化、结构化。同时把平面静态的农民画作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可以形成新的艺术表现力[3]。把提炼的农民画元素融入到其他艺术形式中,也可以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新的活力,为农民画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把青阳农民画扩展到装饰雕塑、景观建筑、影视动画等艺术形式中,形成艺术表现力的互补。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农民画融入到路灯、标识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中,让青阳农民画和衍生品服务群众生活。
充分发挥名家的引领作用,邀请传统书画家与数字艺术家入驻,提升农民画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农民书画家可以带来扎根土壤的创作素材,数字艺术家可以带来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创意表现。书画家对艺术本我的坚持与数字艺术家对市场的敏锐,能形成有效的契合。把农民艺术家与数字艺术家集合在一起,把传统创作工艺与数字创作技术进行结合,由艺术协会以及专业院校牵头,组织开展农民画艺术交流,让农民艺术家与数字艺术家进行专业互补。通过交流与培训,能为农民艺术家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与创作思路,能探索出符合农民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可以更系统地进行农民画的创作与衍生。
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青阳农民画,增强消费者的粘性,尤其是提高年轻消费群体的文化认同。数字经济下精力旺盛的新一代成为更为突出的消费主体,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要打造出符合年轻一代审美趣味的农民画产品,就要抓住当下流行的宣传方式和流行元素,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感受。
发掘农村本土代言人,设置青阳农民画的职业经理人,让专业的经理人对画作进行集中营销,可以让农民画家摆脱画作的自产自销,能让画家专心创作,更好地提高效率与效益。同时,利用传统的创作与展示场地与数字化高科技展示空间同时作用,创建适合于声、光、电综合展示的场地,把传统的文化借助高新技术进行全方位展示。另外可以尝试建立虚拟现实的体验空间,把农民画中的生活场景进行模拟再现,让观众直接参与其中,全方位体验农民画背后的情感与内涵。
青阳农民画的数字化过程主要是依赖数字媒体、软件信息技术完成的创作、呈现、保存与传播。以青阳农民画为研究样本,探索其数字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是研究以农民画为代表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开发的契机。同时要强调的是,农民画的数字化呈现与产业衍生并不是完全抛弃纸上技艺,而是把数字技术与纸上绘画进行结合,从而使创作方式更多样化、便捷化,更有利于推动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