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嫚嫚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资产证券化被认为在金融市场上具有强大活力,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创新。几十年来,资产证券化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其理论与相应的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始于1992年年底,起步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讲比较晚,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没有与资产证券化同时期开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金融体系的层次结构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而作为金融体系里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其无论是管理风险的难度还是维持自身安全稳健的运营,都变得越来越有压力。直接融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变弱,金融“脱媒”压力日益增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直接暴露出来。
存款作为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也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和贷款来源。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则主要是由贷款所产生。稳定的存款或其他资金来源是平衡银行存贷款的期限结构的根本保障。如果出现资产和债务的期限不匹配的状况,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极易引发。
银行过度依赖存款,且活期存款在这其中占主导地位,这也是破坏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的部分原因。如果这些活期存款离开银行,转而走进股票,债券和白银等资本市场,则银行的资金来源将受到重创,若由此引发还款问题,银行将陷入更大的流动性风险中。尽管近年来银行试图承担积极的债务,但缺乏适当的债务管理工具,并且对存款有绝对的依赖。贷款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在所有资产中最不具有流动性的。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率高于短期贷款比率,此时该比率越高,银行资金越难以流动,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就越高。
1、样本选取
本文选择了从2009年第一季度到2020年第四季度八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择了它们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证券化率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所选择的八家银行财务数据都是公开的,也比较完整,而且都开展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参考性比较强。
变量:解释变量:资产证券化率;被解释变量:流动性比率。
2、实证分析
为避免伪回归,使得估计的数据具有准确度,进行ADF检验,得出这两个变量是一阶单整。
为使检验的结果满足协整检验的要求,需要对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一个检验:滞后阶数与自由度反向相关,滞后阶数为4。
并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据表1可以看出,0.0568<0.1,拒绝原假设,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
表1 特征值最大特征根检验
可以得出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2 格兰杰因果检验
实证分析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比率与证券化资产比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3、实证结果
银行的流动性水平受证券化资产比例的影响。证券化资产与银行信贷资产的比率每增加1%,银行的流动资产比率就增加0.5%。这意味着证券化可以帮助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并降低相关风险。证券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论是从来源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说都是越丰富,因此对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越好,但是从上面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证券化只能对提高银行流动性水平发挥有限作用。
结合国际经验,在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深化以及金融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一个更为全面有效的监管框架。如果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能在未来逐步实现市场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从监管层面来讲,要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充分重视金融机构与公司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及时发现商业银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对银行所持有的资本做出标准,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从商业银行内部来讲,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增加资产的灵活性,以分散流动性风险,加强对融资方面的管理,也应重视贷款方面的监管,降低坏账率,做好风险隔离工作,并充分考虑到各个层面对流动性的影响,加强系统压力测试,建立“防火墙”制度,充分规避风险交叉和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