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超,汪 彪
(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411104)
从2017 年开始,全国约有200 所普通本科高校转变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9 年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大学生施行科学的创业教育,从而在创业教育与创业倾向两者之间搭建“桥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使创业倾向促进创业活动,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本次调查以湖南工程学院在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二字只是一个概念性的理解,很少有人主动地去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在“现在或未来是否有创业的计划和安排”这一问题中,仅有38.16%的学生选择有计划创业。目前该学生对创业不敏感,学校对于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不够完善,在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创业活动方面有所欠缺。
课程设置方面,创业课程由于处于摸索阶段,体系不够完善,我校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有《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两门课程,课时量不够,且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因此,学生很难对创业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理解与掌握。师资力量方面,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主要由各学院的学生辅导员负责授课,既没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没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严重影响了授课质量和效果。
创业本就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光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很难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创业的利弊所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也并未同第二课堂的创业活动相耦合,两项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没有起到相互承接的作用,于学生而言,创业活动脱离了理论支持,而理论教学也未同创业实践关联。而与湘潭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SIYB 培训,每期开班人数仅在30 人左右,这对于我校上万名学生而言,供给是远远不够的,未能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创新创业讲座停留在企业家创业论坛和大学生企业走访的形式,开展的次数也过少,未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创业过程。
调查数据显示:对大学生创业税收等优惠政策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达到了79.61%,基本掌握的为20.39%,而完全知晓的人数比为0%。这一数据需要高校进行深刻的反思,是否将大学生创业税收等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是否建立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机制。在进行深刻的反思后,高校要开始着手开设相关政策解读工作,做好上传下达。
对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不够深入,没有从上而下的采取改革过渡,同时也表现在:教职工与学生极少会亲身投入创新创业中。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成功的学生或教师,学校对其经验的整理和分享缺乏系统的拓展,往往只通过公众号的推文表现出来,缺少直接沟通,如:经验讲座、经验分享见面会以及咨询会等。同时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对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设置的年级段不够合理、具体、规范,这对于系统地授课增大了难度。
本次调研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湖南工程学院学生的数据,共发放20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8 份,利用SPSS 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表一 创业倾向与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本次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性别对创业倾向关于Pearson 系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208,显著性为0.10,即性别与创业倾向相关,且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性别对创业倾向的影响大,受传统观念以及现今社会风气的影响,通常认为男性相对于女性更能吃苦,更适合于应酬、交际等,故男性对创业的倾向度要高于女性。但是普遍的答案并不一定是对的答案,这种环境不利于新时代女性的思维和实践发展,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不能将传统的观念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去,否则会扼杀女性对创业的积极性,且还会导致原本优秀自信的女生丧失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表二 创业倾向与年级的相关性分析
年级对创业倾向的Pearson系数的相关性为-0.172,显著性为0.035,即年级与创业倾向相关,且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若将创业倾向度由高至低的按年级排列,大一学生的创业倾向程度是最高的,大四学生的创业倾向程度是最低的。大一新生虽说初次步入大学校园,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新环境有迷茫的同时,对自己的无限的未来充满了憧憬。而随着年级的增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继续攻读学业,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仅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创业。对此现象,高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
表三 创业倾向与专业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专业类型对创业倾向的Pearson 系数的相关性为-0.086,显著性为0.261,即专业类型与创业倾向无关,是否选择创业与专业类型无关联,更多的是学生个人综合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以及个人条件后所做出的判断,并无工科创业更好或者文科创业更好的说法。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家庭背景,在明确学生具体意向后加强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做出错误的创业倾向判断,同时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创业方向。
表四 创业倾向与创新创业课程接触程度相关性分析
表五 创业倾向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必要性的相关性分析
数据显示:创新创业课程接触程度对创业倾向关于Pearson 系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199,显著性为0.014,即创新创业课程接触程度与创业倾向相关,且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本次调查中,经常接触到创业培训和指导的人数比仅为3.29%,创新创业课程接触程度与创业倾向相关性大,与创新创业课程接触程度越低,创业倾向就越低,这说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覆盖率低,受众面窄,不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
同时,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必要性对创业倾向关于Pearson 系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246,显著性为0.002,即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必要性与创业倾向相关,且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有94.74%的学生选择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是有必要性的,且创新创业课程接触程度对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必要性关于Pearson 系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201,显著性为0.013,即创新创业课程接触程度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必要性相关,且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创新创业课程覆盖率越低,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是有必要的这一选择人数也就越多,针对这一现象,高校要扩大创新创业课程的覆盖率,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地位。同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立科学系统有效的课程机制,更有效、更易吸收的使学生吸收消化相关创新创业知识。
表六 创业倾向与对优惠政策了解程度相关性分析
表七 创业倾向与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相关性分析
对优惠政策了解程度对创业倾向关于Pearson系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234,显著性为0.004,即对优惠政策了解程度与创业倾向相关,且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高校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税收等优惠政策掌握的程度越高,那么毕业后创业的倾向就越大。高校要加强对国家、省市地方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制度信息。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对创业倾向关于Pearson 系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196,显著性为0.016,即对优惠政策了解程度与创业倾向相关,且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倾向,高校要尤其注意创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尤其注意对当地政府政策和国家政策的解读,在创新创业贷款上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负担。
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今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办学理念,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改革,不仅符合国家制定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能带动高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创业倾向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心理性活动,这个心理活动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着的,并且受到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创业倾向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外部的影响因素中,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而言,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因此,探讨创业教育与创业倾向的影响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调研数据显示94.74%的人认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是必要的,同时,也有93.42%的人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亟待改进。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课程的设置可能会脱离本校实际,反而达不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高校应当多借鉴国外或国内高校科学的创业课程,汲取其创业教育的精髓,结合本校实际,推动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借鉴成熟的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即“通识——基础——专业”多模块课程设置方法,对创业教育课程进一步完善。不把创业教育课程当成鸡肋,而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设2 到3 门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选定创新创业类基础课程给予学分,鼓励大学生去选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叉学科综合能力,再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2]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当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鼓励大学生在所学专业上去创新,进而提升创业倾向达到创业的目的。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能够推动高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能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推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在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下,高校不再盲目跟风设置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而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创业课程的内容以及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专业教育也能同创业教育相融合,提高人才质量。
创业课程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吸收系统、专业的创业知识,了解创业的必要条件,从而提高创业倾向。创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课程是理论型课程,课程少,理论较为空洞。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出版发行的创业类书籍跟不上时代节奏,理论的落后,案例的不足,让创业课程原本的目的没有体现出来。彼时,优质的师资队伍能够弥补创业类书籍在这些方面的短板,将现下流行的理论同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在创新创业师资上下功夫,高水准的教师才能带出高质量的人才。一方面,在学校内部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鼓励具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创新创业课程,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出去培训,加强与专业机构和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使教师掌握最前沿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基地、校地合作基地、优秀毕业校友中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等渠道面向校外招聘优秀教师,专职、兼职不限,通过这些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的教师为大学生们传授创业实战的宝贵经验。同时,积极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以实践教学为主,进行沙盘模拟、上机模拟创业等实践课程的教学,通过项目、课题和竞赛的形式,有意识地将创业活动实践同课堂的理论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中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创业的氛围,体验创业的过程,同时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现在的大学生创业不再是单个人的行为,更多的是团队协同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更要培养团队意识和素质,取长补短培育创新创业团队。调查数据也说明了大学生创业与所学专业不具有紧密联系,这样在授课班级设置方面,可以尝试将原有的依靠专业授课的形式往跨学科形式上转变,即将不同学科专业的同学分散到不同的授课班级,一方面适合当今学科交叉日益增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头脑风暴。同时,在授课模式上,建立由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构建起团队学习模式,同时,把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授课方式向学生主导的课堂模式转变,多采用案例探讨、模拟实训、创业竞赛等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创业倾向。
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包括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同时还应包括专门的创业指导服务部门,宣传大学生创业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大部分学生在有创业倾向的初期,内心是迷茫的,这个迷茫来自对国家政策的不理解、对专业创业知识的匮乏以及“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因此,只有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使高校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方式完成对创业知识的汲取,进行合理的创业倾向判断。而就《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来看,国家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也扩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场地,着力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进行创业。在学校科学完善的创业制度以及国家的优惠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高校学生不仅能够理智判断创业倾向还能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
权益指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对于创业权益,可以理解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有利于通过切实保护大学生的创业权益来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缓解社会压力。现行法律法规很少有保护大学生创业权益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不是一部就业法,而只是一部劳动管理法,它在内容和力度上对于创业权益保护不足,也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就业。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鼓励创业的制度和政策法律环境,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创业时还有很多后顾之忧,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层次和效率不高,从事创业的人数相对而言还比较少,创业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必须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充分实现鼓励支持创业的目的。正所谓,“为了实现人所具有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就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和合理手段激励其在发展和奋斗方面的欲求”[3]。法律不仅仅只是规范大学生创业行为,还更应该引导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
目前高校课堂上的授课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案例介绍,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此举给学生带来的实际帮助并不大,更多的学生只是“被迫”地接收“枯燥的理论知识”。高校应该灵活使用现今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各大模拟平台,针对性地对各学科进行沙盘模拟实验,同时支持和鼓励非本专业学生体验模拟其他学科专业沙盘实验。不仅能激发本专业学生对相关专业创业的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沙盘模拟时能应对和面对更多在理论课上所遇不到的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不应该只是倡导和倡议,而应该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使用更先进的、更便捷的沙盘模拟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
并且,高校还应该用实践去指导理论,在沙盘模拟以及其他学生创新创业失败抑或成功的案例中,总结正反两方面创新创业的经验和教训,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吸收好身边的、鲜活的经验,这是效率最高、学生最信服、最投入的上课方式。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企业与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高校不仅应该正确定位本校与企业乃至政府的关系,还应该不被固定格式所拘束,在深化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中,找到专属于本校特点、适应于本校学生特点发展的独特的“产学研之路”。与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企业取得深度的合作,形成一个优质的循环:实践活动产学结合、研究成果企业转换、创业项目企业支撑以及学生就业企业提供岗位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机遇,促进学生向好向上发展。并且要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学校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全球科技创新紧密对接,培育好重大标志性成就。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与创业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是积极响应国家“双创”的举措,设置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不仅能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效率,对于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4]首先,高校要有效利用创业教育对创业倾向的积极影响,用优质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创业倾向判断,同时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政府、高校及有关部门要为大学生创业清除各种障碍,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进程。最后,面对“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高校、企业以及政府要在可判定其创新点可实施的情况下,努力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打造更令人满意、更有公信力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