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首个“家门口的西藏班(实验班)”——琼结县中学西藏班(实验班),在经过数月筹备和春季开学后一段时间的试教学后,在山南市琼结县正式开设。班级的教师队伍全部由襄阳市“万人计划”援藏教师和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大学生支教团成员组成,管理和教学均实行最先进的模式。让学生足不出县在家门口接受先进的教育,这是湖北省襄阳市加大教育援藏力度,探索教育“组团式”援藏新模式,更好惠及西藏学子的一次全新尝试。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等部委和对口支援省市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对西藏教育大力支持,在多地开设“西藏班”,并先后实施了包括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结队帮扶、双向交流、协同创新、联合培养等方式,使西藏总体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然而,“西藏班”模式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局限,如西藏学生能够考到“西藏班”去学习的人数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更多学生希望接受先进教育的需求;到“西藏班”上学的学生长期远离家乡,父母成了“留守家长”,学生少了家人的陪伴,再加上要面临生活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有很多不适应之处。针对这些情况,湖北省襄阳市援藏办公室、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会同琼结县教育部门共同调查研究,整合援藏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援藏教师作用,开展“家门口的西藏班”的实践探索,决定在琼结县中学试行“家门口的西藏班”模式,变“移动学生”为“移动老师”,让西藏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该班是在综合考虑学生语言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家长支持程度等因素后,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的方式,选拔3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首批学生,援藏老师在不影响原来所带班级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全面负责这个班级的教学和管理。
“琼结县中学西藏班(实验班)”开班仪式暨第一次家长会
“西藏班(实验班)”坚持“科学办班,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班级管理、教师选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班级文化建设、教学质量考评等方面按照湖北教育模式进行。一是师资配备全部由优秀的老师组成。援藏教师在承担受援学校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揽实验班所有课程的教学,课程安排与学校常规教学安排错时进行。在日常教学上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让本地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考得好、有进步;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逐渐养成终身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组织管理按照湖北的模式实施。借鉴湖北省的班级建设经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氛围;设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推行家校联合教育,进行全方位育人。三是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升学、育人并重,开设包括体育、音乐在内的全学科教学,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加大学生课程学习成效检测评估频次,成立实验班教学研讨组,定期分析评估,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快乐学习、学有所成。四是教学考评参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考评方式,以考促教,以测促学。
“琼结县中学西藏班(实验班)”揭牌
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全方位调配和利用襄阳琼结两地教育资源,进行联合办学,携手助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一是以结对共建为基础开展“云互动,共成长”活动。2019年,琼结县中学与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签订“手拉手”结对共建学校;2020年,琼结县中学成为“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联校”,两校共同开展了“线上主题党日”,组织学校领导班子交流交往,思政教师线上培训等活动。2021年,将以“家门口的西藏班”为基础,利用远程教育,开展襄阳与琼结“同上一节课”“同唱一首歌”“同升一面旗”等活动,使琼结的孩子与襄阳的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二是开展高校远程教育基地“线上学,我进步”活动。2020年,襄阳市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在琼结县中学建立了远程教育基地,主要依托远程教育手段,实施“一对一”在线助学、深度教学课堂改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校长领导力与学校治理、区域教育现代化等教育提升工程;2021年,以“家门口的西藏班”为试点,积极联络华中师范大学开展远程线上助学助教活动,助推琼结县中学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三是开展两地学生交流互动活动。以“家门口的西藏班”为支点,以结对共建为纽带,开展交流互学活动,让襄阳的孩子感受西藏风情,让西藏孩子了解祖国的发展,增强两地学生的爱国情怀。四是带活援藏教师开展“区块连,互补益”活动。湖北省有四个地市对口支援山南市的四个县,“组团式”教师加上“万人支教计划”教师共计50多人,实验班还将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援藏优秀老师为“家门口的西藏班”学生讲课,与西藏本地老师进行教学交流,充分发挥湖北援藏教师的资源优势、学科优势,为“家门口的西藏班”成果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探索方法,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