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框架

2021-07-02 14:04马娜单静王珏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法律机制可持续发展林业

马娜 单静 王珏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脱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繁荣昌盛,必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而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林业建设当中,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保护措施、有效法律等多方面要素,构建一套可行的发展体系,多方位推行林业发展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法律机制

前言:

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三点出发。人类社会的生存延续脱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如何不能合理把握,反倒会造成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物质条件的转变。自然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为此我们应当致力于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推动,创新紧跟时代浪潮的发展模式,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要求的基本原则,即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以透支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手段,避免对后代造成不良影响。

一、现代林业概述

传统林业定义中已经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还未普及的情况,所以传统林业观念尚未转换,受到诸多限制因素的干扰,未能向全民实行普及。其具体内容可以理解为在一定范围内,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特定的管理手段去进行林业维护,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由此可见,传统林业的定义与我们目前的了解出入很大,现代林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被定义为:以生态环境的维护作为第一要素,高效利用现代科技与管理手段实行保护措施,并对林业发展的详细情况做好数据调查,呼吁全社会人员参与到森林资源的培育工程中,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的现实价值。

林业的发展促进了林学的创立,林学经由各位学者的实践,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社会群众对于森林资源的认识,帮助社会群众更为深入地了解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现代林学的主要内容以对森林资源的管理、经营、保护作为核心,将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各项功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增益。林学各阶段的转变象征着人类对森林资源更深一步的了解,最开始的林学研究是从单株树木开始,而后逐渐转变到对森林生态系统展开了研究,例如传统的伐木行业并不在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现代的伐木行业却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核心。林学的指导思想说明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社会功能与社会经济需要把握平衡,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发展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积极掌握两者之间的发展平衡,才能切实发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现实价值,为社会民生提供大力支持。

1、关于林业生态的综合评价

生态系统衍生出了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一般较为关注经济效益的增值,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效益脱离不开生态效益的控制,生态效益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根本源泉,原因在于生态效益因为人类的使用而具备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

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且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拥有一致的出发点。虽然这是一种客观观点,深度了解还需要结合实际出发,才能详细分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牵扯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举例,例如在林业尚未成型前期,人民群众普遍重视经济效益的增长,大量开采自然资源,最为典型的改革伐木、深山开矿等行为,都属于对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的行为,考虑到时代带来的局限性,往往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后期的经济效益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倒退的情况。而现代对经济效益重视的出发点在于生态效益的管理,人民群众意识到经济效益的增长必须限制在生态效益的特定条件内,可以保障经济效益随着时间流逝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我们在前文中多次提到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不是单纯的强调一切都以生态效益作为出发点,将生态效益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并不表明要断绝一切推行经济效益的手段,关于“平衡点”的概念正是基于这个原理,即不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或是生态效益,为某一方放弃另一方的增长,避免出现经济滑坡或是生态破坏的情况,缺少了经济效益的应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要正确认识到可持续發展理念的本质,才能科学合理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三、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脱离不开科技力量,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关于林业的定义,无论是传统林业或是现代林业,都强调了应用科技力量作为主体。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本质在于环境的再开发能力,实现自然资源的现实价值的前提在于保持自然资源的发展力,这就涉及了科技领域的诸多应用。传统观念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粗放,无法长远地看待发展问题,而现代林业则转换了这个观念,其针对于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从而达到促进林业发展,是实现林业真正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保障。

我国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但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法律进行约束,法律对林业发展起到了监督、管理、执行的作用,十分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是推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现阶段相关的法律进行分析,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深入探究如何健全法律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不断调整,其核心内容在于合理保护森林资源,扩展绿化面积,发挥森林资源的现实价值,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并加强国家建设,以科技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适量提供林产品。虽然拥有明确的指导方向,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林业法律机制仍然存在有严密性不够充足的情况,其立法思路、执行原则、执行手段、责任划分等方面滞后性强、漏洞较大,针对于违法乱纪情况缺少制裁方法,整体内容模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冲突。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解决措施。

1、调整立法思路。我国目前的林业法律可行性还有待提高,根本原因在于其无法多方面反馈生态规律的基本信息,缺少信息支持,相关单位就无法全面展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林业可持续发展变成了形式化的口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立法思路,参考发达国家的立法思路,基于我国国情重新制定保护原则,强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先地位,避免现实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2、创新立法原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何处理,关键如何掌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在行政立法阶段,应当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作出综合评价,基于森林资源的损益进行分析,实地考察推行成本,将调查数据作为立法依据,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成本分析,科学合理判断森林资源开发的损益预测与处理,通过实践情况设计法律机制,确保法律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明确法律机制的规范范围,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综合发展。

3、加强综合监测体系的实行力度。监测体系以森林资源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但因为生态系统较为复杂,具有难以预测的技术难点,所以加强综合監测体系是推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应当整合监测资源,扩展监测方式,丰富监测内容,为健全法律机制奠定基础,充分发挥监测体系的各项功能。监测体系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监测体系负责生态系统的信息收集工作,有利于为法律机制的拟定提供决策方向,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切实可行。监测机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可以通过生成数据库,精准记录森林资源的损益情况,并采用终端算法进行分析,加强相关单位的执行能力。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势必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一定影响,相对应的需求构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凭条环境,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监测手段的实效性,提升森林资源的整体管理能力。

4、在前文中我们提到,现阶段的法律机制形式化现象严重,存在有诸多空白领域,对于责任惩戒不够明确,根本原因在于责任制度不够完善。责任制度是执行法律机制的主要手段,如果不能从源头去解决问题,就说明责任制度的应用还未能全面实行。为此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完善责任制度,针对于常见违法情况生成报告并统计,根据占比以及详细情况去制定责任制度的实行内容。

结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人员参与,首先需要转换发展观念,清楚认识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考虑到现阶段的法律机制存在有诸多漏洞,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关注,重视法律机制的完善与落实,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融入到政策与法律层面,构建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政策法律体系,切实做好对林业以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马世骏.森林的启示:中国生态林业理论与实践[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1-83.

[2]丛日春.李吉跃.试论城市林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2(2):1.

[3]蒋有绪.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生态风景林[J].中国生态学学会编,2000:8.

[4]宋水凤.南宁市林业综合开发探讨[J].广西林业科学,1999.28(3):150.

猜你喜欢
法律机制可持续发展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
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分析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