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琳 陈蒨
【摘 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将“上善”文化这一学校精神与书院场景这一育人载体融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上善书院”,系统架构书院课程学习体系,打造书院学习场景。上善书院学习场景根据“上善书院”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设学习场景,尊重儿童生长节律,关注童性化成长,体现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
【关键词】上善书院;书院课程;场景式学习;童性化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63-02
【作者简介】1.钱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0)书院中心主任,一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陈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0)科研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武实小”)着眼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多个领域、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构建体现书院文化精神和向善向上教育哲学的“上善书院”校本课程体系。书院式,意指充满书香味和学术气;童性化,指富有童真和童趣,张扬儿童天真活泼和好问好动的天性。“上善书院”倡導“丰富的安静”这一境界,确立了“童蒙养正,知行合一,读书做人”的院训。“上善书院”课程以“培养德善笃行、高雅智慧、气韵生动的上善少年”为目标,囊括了“中国智慧、悠然雅集、气韵生活、东方美学、中华工艺、书院中国”六大课程群,做到课程育人与五育并举一一对应,书院素养与核心素养有向观照,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交互融合。
一、利用环境营造氛围
学校打造了书院式、系统化、立体式的物型环境。学校利用与课程相匹配的环境营造学习氛围,以重点打造的“悠然雅集”为例,这里分为六个区域,分别是:琴、棋、书、画、诗、茶。每一个区域,都集上课、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例如:在诗区,学生徜徉诗的海洋,吟诵经典,对话古今。诗区的灯笼是各班学生在元宵节时手工制作并布置的,学校以传统的开学典礼与元宵节为契机,聚焦一个“回”字,即回家、回味、回望、回归,开启了新学期的始业课程。在书区,学生可以饱览群书,与智者对话。在茶区,学生学习茶道,制作茶食,学习茶礼。
二、利用设施实践体验
学生的学习与学习场景之间必须进行链接,这种链接需要依托特定的设施设备来实现。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场景之间有效的交互,也需要链接。链接的终极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学生处于链接网络的中心。设施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配备学生在场学习、探究、实践所必需的设施器材、教具学具;二是用图片、名言、条幅等设计布置与所学课程相关联的文化环境。
学校利用设施实践体验,链接校园互动学习平台、课程资源平台,实现实物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活动场所、人文环境和生活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例如,在“基于E时空”中,学校上善学习中心打造“虫洞市集”,集中了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科技产品,3D打印、VR等技术,学生可以利用设施体验游戏,进行3D影像模拟。
三、利用情境深度探究
场景不但是学生认知的对象,也是他们学习的媒介,学校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浸入情境中学习。例如,季子堂是武实小进行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与学生求索体悟、碰撞触发的小天地。在弈、香、书、论、茶五大主题空间中,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阅读展示、学术研讨、辩论分享等活动。在“走进竹”这节课中,教师巧设自然情境,引导学生在语文、美术、科学三门学科间跨界学习,学生通过看竹、闻竹、咬竹、读竹、画竹、编竹几个环节,漫游竹世界。学生从走近到走进,浸润其中,与场景对话式互动,做到“在”与“思”的融合,实现瞬间反思、延迟反思,推动学习的真实发生。学生浸入场景中,不仅自身得到体验,还实现与万物的“对话”,更是“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始。
四、利用场景对话交流
场景既指校内特别的场馆,又指校外的场馆。校内场馆,服务于儿童的学习和研究,它是一个微观世界,以儿童为中心,链接自然、社会及历史等。场馆本是固定的,但是其内容是不断生长而鲜活的,表现形式是生动与灵性的。校内的场馆似乎是封闭有限的,然而所呈现的文化却是开放包容的,此处即彼岸,向儿童徐徐展开一个丰富的世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对话。学生立于场景之前,可以交际表达,如演讲或表演;学生融于场景之中,可以对话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还可以高于场景之上,创造性地根据需要与内容构建场景。
经历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场景对话交流中,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建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比如,在“书院中国”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带着研学手册去校外更大的场景中探索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对话交流,并将鲜活的研学经历进行项目成果发布,进一步表达。学校以茶为核心打造茶主题的雅室环境,引领一年级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学生用造型各异的茶具、各种类型的茶叶布置教室,还制作了茶主题的创意绘画、彩泥制作、茶叶拼画等,营造教室氛围。
“上善书院”课程的学习场景与场景式学习旨在关注儿童在所有阶段中的各种变化,让儿童成为生活者、学习者、体验者、感悟者,让儿童在“有主题、无边界;有目标、无定法”基本原则中拓宽成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