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雄 栾玮捷
摘要:目的:讨论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炎症反应、高凝状态的改善。方法:抽取治疗的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开展研究,回顾患者资料,患者按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3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实验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毒化瘀中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及炎症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著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解毒化瘀中药;美沙拉嗪;炎症反应;高凝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1]。本研究分析应用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开展研究,回顾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65±9.31)岁。实验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4~54岁,平均年龄(45.40±9.40)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诊断,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国药准字H19980148)1.0 g/次,口服,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汤,药方:丹参20 g、黄连15 g、忍冬藤20 g、炒地榆15 g、黄柏15 g、白芨8 g、侧柏叶12 g、马齿苋15 g、槐花炭12 g,1剂/d,500 ml,水煎服。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肠镜检查肠道黏膜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肠镜检查仍显示肠道黏膜轻度炎症或者假性息肉形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肠镜检查结果未好转或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TLC、hs-CRP、TNF-α、IgA、IgG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76%;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TLC、IgA、IgG高于治疗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s-CRP、TNF-α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普遍存在高凝状态,由于患者的肠屏障损伤,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内毒素及细菌等进入血液循环,诱发肠道炎症反应,激活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导致高凝状态,从而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以及阻塞肠黏膜微循环,加重患者肠道黏膜组织的缺氧缺血,并能够进一步加重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引起肠道黏膜损害及溃疡发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相关研究证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凝血指标处于异常状态,如FIB、D-D、PAGmax水平增高,而MPV水平明显下降,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因此,临床中如何减轻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凝血指标进而降低患者高凝状态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的实验组效果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解毒化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著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獻
[1]王艳萍,姬林松,倪猛,等.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94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