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辛亥革命前奏曲的温朝钟

2021-07-01 01:08梅兴无
文史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黔江铁血清军

梅兴无

温朝钟

1911年初,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温朝钟,在鄂川边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即今之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咸丰县、利川县,重庆之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参加者多达数万人,被誉为“辛亥革命的前奏曲”。《辛亥武昌首义史》评价:“温朝钟起义,其规模之大和对清廷的打击之沉重,在辛亥革命前全国各地的反清暴动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追求变革传播革命

温朝钟1878年出生于重庆黔江区、湖北咸丰县交界之大路坝,土家族。他目睹清廷腐败,外寇入侵,百姓贫困,素怀反抗之志。1904年,在亲友的敦促下,他考取了黔江县学,友人向他祝贺,他却说:“这是清廷的牢笼术,有什么荣耀!”便放弃举子业,回家剪掉发辫,以示与清朝决裂,于经史外旁搜博采,以谋求救国图存之道,探讨社会改革之策。他承袭祖传医术,凡患者求医,不论远近寒暑,一请即至,不取报酬,人称“温神仙”。因而他在这一带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并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1906年,他改名温而厉,随师王云笠赴成都求新学,投考通省师范学校,考试成绩第一,可主考官在他论议朝政的试卷上批道:“文怪、字怪、名怪”,并破格接见他,由于温朝钟大谈国事,抨击朝政,主考官认定他为“狂生”,降为第二名。

1906年底,他自成都返回故里,行至涪陵,遇陈州牧,作诗一首抒发凌云之志:

一剑胸中炼十年,转轮乌兔载双肩。

清风拂袖船归月,赤日行空心在天。

亚陆谁堪盛顿志,长江独抚伯牙弦。

飞凫骑鹤燃犀客,谅有高人下榻眠。

1907年,温朝钟在重庆结识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同盟会员程芝轩,经程介绍加入同盟会。于是,温朝钟放弃学业,遍游川鄂湘黔,广交革命志士,还在汉口学造炸弹。他延师学剑,练武强身,砥砺意志。这位具有诗人情怀的革命者写下《闻鸡起舞》述其豪情壮志与铁血精神:

为复中原每枕戈,慨然志气吞山河。

热心哪怕西风劲,大业未操白水过。

秋老堤边黄金尽,菊开篱下瘦客多。

一挥儿女英雄泪,但愿苍天莫再磨。

随后,温朝钟携带《革命军》《同盟会宣言》等革命书籍回到川鄂边区,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启蒙宣传。他采取个别串联的方式,向昔日好友秘密传播革命思想,传看《革命军》,使之觉悟。先后介绍了土家族黄玉山、裴从之、谈茂林、董兰廷,苗族杨松柏,汉族王克明等志士参加了同盟会,筹建革命团体“铁血英雄会”,会址设在鄂川交界之小南海(1856年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朝阳岛上的朝阳寺,并于大路坝、彭水之李家营等地设立秘密联络点,决心“以铁与血来抵抗敌人,洗雪国耻”。温朝钟变卖祖上留下的田产以充活动经费,乡绅黄玉山、王克明、谈茂林亦解囊相助。

温朝钟与铁血英雄会成员直接深入土家苗寨,宣传鼓动群众,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将宣传发动群众贯穿于起义的全过程,这在辛亥革命史上独树一帜。温朝钟身体力行,利用乡集场期、群众婚丧嫁娶之机发表演说,历数清王朝“扬州屠城”“嘉定三屠”等暴行,还用身边事例来揭露清朝的腐败。时黔江知县王炽昌用金钱捐了个官职,上任后即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压榨,设百货厘金局,“无物无税,有名皆税”;县衙事务均由王之随从“大钱”“小钱”把持,“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他挥舞双拳大声疾呼:“这样的官府不推翻更待何时?”引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纷纷鼓掌叫好。他奔走于川鄂崇山峻岭中,为贫民免费治病,义结民间志士,四处宣讲革命。

温朝钟组织印行《革命军》《扬州十日》等万余册,在土家苗汉各族群众中广为散发,揭露清王朝对内政治腐败、对外丧权辱国的事实;历数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大好河山,正在阴谋瓜分中国的侵略行径;指出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存亡的危急时刻,呼吁同胞们团结起来,推翻满清,驱逐洋虏。面对国家积贫积弱,他怅然心痛,作诗《感怀》,每每当众吟诵: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

伤心细数当年事,同种何人雪此仇!

成立“社会”义联群英

在宣传、传播革命思想的基础上,温朝钟带领“铁血英雄会”首领,开始了组织群众的工作。原打算沿用历次革命党人利用会党力量发动起义的做法,可川鄂边区的会党组织,如哥老会等已名存实亡,没有现成的会党组织可资利用。于是,温朝钟独辟蹊径,通过组织新的会党来组织群众。

温朝钟等以当地各大家族为基础,建立地方组织——“社会”。“社会”的分社有同心社、保安社、安平社等名目,只要不是满人,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加入。参加者主要是农民、手工业工人、挑脚工人、小贩、散兵游勇等,一些地主、士绅也参与进来。凡社友,均发给铁制证件一枚,刻有密码。由社友推举正副社长,溫朝钟、王克明、黄玉山均为“社会”首领。数月内,参加“社会”的群众达数万人,遍及川鄂边的咸丰、利川、黔江、彭水、酉阳等地,

“继此三四年内,而近邑不入其党者,盖益鲜矣”。同时,他们远赴黔东、湘西等地联络同志,发展社友。

温朝钟等革命党人根据起义的需要,从移风易俗人手对“社会”组织进行改良,引导社友:

1.习拳练武,团结救国。组织大家练习武艺,团结一致对付清兵和洋人,救国图存。

大路坝温朝钟故居

2.戒掉鸦片,强种保国。宣传鸦片是洋人用来毒害中华民族的麻醉剂,吸上瘾后,身体衰弱,有亡国灭种之危险。

3.妇女放足,男子剪辫。祛除这些陈风旧俗,男女可并肩一起,参加强体富国之战斗。

4.不当洋奴,奋发自强。不要为洋人传教的鬼把戏所迷惑,教堂、育婴堂名日慈善,实则凶恶,许多婴童被当作标本残杀,许多良家女子被奸淫。

由是,“社会”组织迅速扩张,蔓延至湘黔边区,会众达六七万人。1909年,温朝钟等将“铁血英雄会”更名为“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正式提出了“义联英俊,协和万邦;推翻满清,打倒列强;复兴中华,实行共和”的政治纲领。

温朝钟与王克明畅谈风生水起的革命形势,决计发动武装起义,以诗言志,表达誓死为推翻封建统治而斗争的气概和决心:

世界昏沉不计年,风毛雨雪尽烽烟。

谁能逐鹿行千里?我欲屠龙下九渊。

提起寰球烘白日,掀翻苍海洗青天。

拼将一著成孤注,免得情丝恨缕牵!

并将诗中“提起寰球烘白日,掀翻苍海洗青天”书写成联,贴于朝阳寺“铁血英雄会”会址大门上,以激励众会友共同为推翻封建统治而战。

1910年,温朝钟等革命党人在彭水之李家营,咸丰之蛇盘溪、活龙坪等地赶制刀矛土炮。黄玉山家甚富,慷慨捐资,暗购军火器械。革命活动已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当局惶惶不可终日,鄂督飞檄上游道府,缉拿革命党人。湖北施鹤道出布告通缉温朝钟。温朝钟即化名孔保华,暂避他乡,往江津、永川寻访友,与程芝轩等同盟会员谋划联合起义之事。在去江津途中,温朝钟赋《途中偶占》一首,以唤醒更多的人觉悟,鼓起人们抗争的勇气:

瀛海劫灰犹化尘,神州狮睡孰为春?

龙将离沼云先起,虎未啸林风已生。

尼父尚轻亡国虏,汉儿甘作醉乡民。

皇天有命诛残暴,谁是攀鳞附翼人?

待风声稍稍趋缓,温朝钟潜回川鄂边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时同盟会干员蔡以锦从武昌来大路坝与温朝钟面谈,重庆等地盟友庞杭银、杨林亦来信催促温朝钟迅即起义。温即决定加快起义的节奏,“铁血联英会”首领们分赴黔江、彭水、咸丰、利川等县联络社友,赶制各种武器,为武装起事作准备。

举旗起义兵伐黔江

1910年12月底,温朝钟、王克明、黄玉山等在地势险要的凤池山聚集会众进行大规模的练兵,并召开“铁血联英会”首领会议,商议起义事宜,预定起义时间为1911年8月23日,以“期”字为号,各地“社会”同时起事。

温朝钟的族叔温百川(豪绅)是封建卫道士,指温朝钟是“犯上作乱”,画了一猴攀附桃树手持红印的画,讥讽他妄想夺印封侯。温朝钟以诗反唇相讥:

我承人命震寰球,黄亚澄清定美欧。

但得革命功告成,亿万劳众皆封侯。

温百川打马先后到黔江、咸丰两县告密。咸丰知县徐培曾留学日本,同情革命,将温百川下狱。黔江知县王炽昌闻报大骇,飞电急报酉阳州官、重庆道台,又急召附近权绅商议“防剿”事宜,纠集城厢的一伙流氓地痞和散兵游勇数百人组成团练,拼凑“福”字、“寿”字二营,以退职居家之酉阳龙潭镇千总孙常礼为“福”字营营官,以彭水江口镇把总许瀛州为“寿”字营营官。因不知温朝钟的实力,王炽昌不敢贸然“进剿”,派孙常礼防守大垭口,遣许瀛州防守八面山,其余兵卒分扎四隘。

温朝钟得知密谋已泄,不及周密考虑,断然决定提前起义。因起事仓促,加之农历年关将近,“社会”成员大都下凤池山回家,左右仅200余人。许多人担心仓促起事,无人响应,因而犹豫不决。温朝钟即袭秦末陈胜王故伎,遣心腹扮作大白虎闯入寺院,温对众人大声说:“白虎佑我等以武力起事!”土家人尊白虎为图腾,众人胆量倍增,“誓同一死,乃剃发下山”。

起义地——凤池山

1911年1月3日,温朝钟及“铁血联英会”众首领率200余人的义军于凤池山誓师起义,拥温朝钟为司令总长,并发布起义檄文。温书一副对联贴于山门以壮行:

烟雾迷天,待我等重开世界;

干戈遍地,看何人再振乾坤。

温朝钟一面派王克明、黄玉山星夜下山,发动附近社友参加起义;一面把凤池山的200余人稍加编制训练,高擎“奉天承命扫清灭洋”大旗,佩戴白布臂章,手持长矛、大刀、牛角叉、鸟枪及青杠抬炮等武器,向黔江县城进发。途中与王克明、黄玉山调动的500余人会合,沿途又广泛发动,义军达到千余众。温朝钟与众约定:“吾等倡义除暴君污吏,救民水火,所过地方,口食外无丝毫犯。”

1月7日晨,温朝钟命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裴从之、施云山率领,翻越八面山,扬旗放炮,虚张声势,以钳制守八面山之许瀛州部;一路由他和王克明率领,直取大垭口孙常礼部阵地。孙常礼率部凭险堵截义军,王炽昌督阵。温朝钟派人阵前喊话,劝孙反正投诚。孙下令开枪射击,打死义军多人。温朝钟下令攻击,并身先士卒,带领义军奋勇冲杀,将孙常礼、钱敏著(“大钱”)擊毙。“福”字营本为乌合之众,顿时乱了方寸,作鸟兽散,王炽昌亦趁乱仓皇逃遁。义军乘胜追击,直插北门,一举攻陷黔江县城。

义军首先占据了知县衙门,没收官府及王炽昌的财物,焚毁田契、债券,接着捣毁百货厘金局,没收大量银钱及其他财物,还打开监狱释放“囚犯”,一些因反抗苛捐杂税被捕入狱的群众,出来后立即加人了义军。

温朝钟在县衙门前广场召集市民大会,登高向父老乡亲发表演说,抨击专制政体之暴横,人民之苦楚,凡有血气者,皆宜起而自强自治。号召广大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推翻清朝统治,赶走帝国主义。闻者欢呼,群情振奋。

有人劝温朝钟在黔江城建立县级军政府,以此为据点,婴城固守,驰檄四方,以待响应。但温朝钟认为此举旨在“定大计,谋大业,驱除丑虏”,认为“仅得一邑,遽立政府以自大,非吾素志。今莫如先大破坏,使彼无可收拾,然后我所人,易得志。”于是,温朝钟之义军仅在城内驻扎一日便撤离。

四川总督赵尔巽得到义军攻陷黔江县城的急报后,“飞电酉阳州防军就近星驰剿办”,并两次电奏清廷。清王朝得报极为震惊,于1月13日以军机处名义电旨赵尔巽:“迅速调拨就近营队,并著电催鄂湘黔各督抚调派邻近队伍,即速认真合力兜剿,所有匪众迅即扑灭,毋任蔓延为患。”赵尔巽接到电旨后,在急令川东清军各营前往救援的同时,分电连界湘、鄂、黔三省派兵会剿防堵。于是川、鄂、湘、黔四省边区正规清军共计千余人星夜向鄂川边区运动,对义军形成四面合围之态势。

再伐黔江舍生取义

温朝钟等率义军撤出黔江县城后,与“铁血联英会”諸首领分头四乡串联同志,应者七八千人,聚集于黔江和彭水交界之两会坝。温朝钟等按孙中山等制定的《革命方略》的原则,将义军正式改编为“国民军”,将士均剪掉发辫,戴白袖章,外衣前后一律粉书“国民军”。每十人一棚,十棚一队,五队一营,二营一标,四标一师。各级长官,斜挂白带于肩,标明职衔等级。温朝钟任司令,王克明任副司令,黄玉山任后勤总长,初步确定了起义军的建制。

1月11日,义军首领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温朝钟、黄玉山主张取彭水,出涪陵,沿长江发展;王克明等主张再进黔江城,以黔江为依托,相机窥取酉阳州,与贵州沿河地区同盟会友联络,由龚滩顺流而下,攻取彭水;第三种方案则主张取道咸丰,经恩施,出巴东,顺江而下,与湖北同盟会会师。这3种方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冒险的缺陷,但权衡比较,王克明的方案较为实际一些。因温朝钟处于领袖地位,其主张明显占了上风。后由于日前派往彭水的联络员未如期赶回,彭水方面情况不明,只好临时达成复进黔江的意见。

1月12日,义军冒着漫天大雪,分三路二取黔江。一路由温朝钟率领,经武陵山、栅山进兵;一路由王克明率领,经八面山、桃子坝进兵;一路经县坝、观音岩进兵。温部首先抵达城郊之上沙坝。时川军左路巡防第二营管带刘舒锦督弁兵,会同王炽昌团练由南路进攻,酉阳州知州杨兆龙亦率兵赶至,以西门外范公祠万柳堤为阵地,凭险伏击义军。

温部义军行至上沙坝方知酉阳州清军已至,数百名手持刀矛土枪的义军健儿,不畏强暴,与装备有洋枪等精良武器的正规清军顽强奋战两个多小时,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施云山等70多名义军战士阵亡。义军全力突围,退至两会坝一带。温朝钟左右仅300人,他连夜分函各地,调集人马,欲谋再振。

这时,川鄂湘黔四省清兵千余均逼近起义地区,四川清兵复控制黔江县城,王炽昌留县城清整安抚。杨兆龙、刘舒锦仍率兵尾随“追剿”。清军大兵压境,义军另两路队伍锐气大减,加之温朝钟率领的主力受挫,其成员纷纷离队逃避。温朝钟调兵不成,孤立无援,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遂率部向咸丰方向退却,打算扼险与清军对抗。

湖北清军管带王泽吾部、湖南清军管带郑感道部、贵州清军一部,会同四川清军围击义军。在咸丰学堂湾、蛇盘溪等处,义军与之激战,“官军器精能击远,温军徒以义烈相搏斗,鏖战至二三更,前仆后继,莫有退”,但义军损失甚重。温朝钟率部择险路,经咸丰之二仙岩、茅坝、忠塘、燕子阡,于16日抵达“社会”组织之据点破水坪。温朝钟遣该地“社会”首领喻竞成召集社友,以积聚力量,对抗清军。喻早被清军大兵压境破了胆,表面应承,离开后即溜之大吉。温只好率60余名义军驻守八角庙。

是夜,四省清兵联军追至,“三面进攻,匪等(指义军)燃炮抵拒”。温部下有人建议,先分散逃走,以图再举,温不从:“首其事者当其难,何逃之有!”并将会众名册焚毁。次日黎明,温朝钟只身前往清军阵前大声说:“我乃温朝钟,一切皆我所为,不与他人相干。”清军枪炮齐施,义军30余人中弹阵亡,温朝钟等25人被俘。

温朝钟身负重伤,杨兆龙欲加拷讯,温怒斥道:“尔等不知雪祖宗之耻,反为仇人张目,天理良心何在?要杀就杀,问我作甚?”杨兆龙恼羞成怒,下令处决温朝钟及向姜廷(土家族)等7名义军骨干。温朝钟在清军的一阵乱枪中倒下,清军分裂其体,川得其头,鄂得两足,湘、黔各得一手,向上邀功请赏。温朝钟死难时,年仅32岁。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在清政府的残酷绞杀下失败了。

卷土重来的王炽昌反攻倒算,几天内杀害参加起义的土家苗汉群众数百人。王克明、黄玉山也分别被捕遇害,谈国材(土家族)等起义骨干逃至武昌。

温朝钟等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使民主革命得到进一步传播,实行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激励着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去完成其未竞之事业。9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辗转逃亡到武汉投奔革命的谈国材、王建邦等以及这一地区在外追求革命的进步分子,纷纷回到川鄂边区,把辛亥革命推向深入。谈国材、王建邦与王克明之妾杨氏于11月13日聚集温军余部起义,再克黔江,成立军政府。在辛亥年内,川东之黔江、酉阳、彭水、秀山等县及鄂西施鹤各县相继“反正”,成立革命军政府,永远地结束了清王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后四川军政府追认温朝钟、王克明、黄玉山为革命烈士,并授予温朝钟等“铁血英雄”的纪念匾额。黔江、咸丰两县人民为表达对烈士的怀念,在原朝阳寺左侧建有“三烈士祠”,供奉温朝钟、王克明、黄玉山三位烈士。遗憾的是,三烈士祠在“文革”中被焚毁。湖北省咸丰县城的一条街命名为朝钟路,原黔江县城为其建有碑亭。

猜你喜欢
黔江铁血清军
清军中火器的来源、使用情况与作用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抗联“娃娃兵”
铁血警魂
经典IP《铁血战士》
浅析后金军(清军)攻城方略
关于黔江区两城同创的若干思考
关于黔江区两城同创的若干思考
基于AHP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应急储备库选址
黔江区乡村旅游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