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琴
【摘要】目的:研究巴氏腺囊肿手术中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院内门诊部收治的60例巴氏腺囊肿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共开展两种手术方案,一种为传统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对照组,30例),一种为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观察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手术及术后引流条留置的时间较短,手术出血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小,治疗总满意度较高,治疗后各项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氏腺囊肿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术的应用可以获得对康复更有利的临床指标,在疾病治愈和防止复发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恢复到满意状态。
【关键词】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术;传统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巴氏腺囊肿
巴氏腺属于女性阴道处分泌粘液的重要腺体,主要起到润滑作用,其相关病变在妇科临床比较多见[1]。主要是由于前庭大腺开口处发生堵塞,使得各种分泌物无法排出,进而在腺腔积聚,而造成这种堵塞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例如腺管损伤、腺管狭窄、分泌物过度粘稠等,皆可能影响到分泌物排出的畅通性,最终诱发炎症反应[2]。当这种炎性分泌物排出困难时,则会向清液转化,最终促成囊肿,可继发感染性疾病并具有较高的反复性。巴氏腺囊肿患者往往除外阴明显胀痛,影响行走外,其疼痛感觉还存在于性交中,殃及夫妻生活,相关治疗意义重大。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部分研究指出巴氏腺囊肿问题可通过造口手术得到有效治疗,但手术方案的差异使得患者预后也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为患者提供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本文选取了60例巴氏腺囊肿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术对该疾病的治疗更有利,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院内门诊部收治的60例巴氏腺囊肿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共开展两种手术方案,一种为传统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对照组,30例),一种为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观察组,30例)。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1.26±4.88)岁,患病时间0.5~14个月,平均时间(7.68±2.11)个月,已婚19例,未婚11例。观察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1.52±4.69)岁,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时间(7.59±2.23)年,已婚20例,未婚10例。两组巴氏腺囊肿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小(P>0.05)。研究全程皆處于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开展。
纳入标准:1以局部穿刺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巴氏腺囊肿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均符合;2手术方案确定前皆已经获得患者本人、家属的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肺功能、心功能障碍患者;2在获知研究相关内容后表示拒绝参与者;3手术禁忌证者;4合并精神障碍。
1.2方法
手术方案确定后,需了解患者月经周期,将具体手术时间安排在月经干净后7d;术中皆实施局麻,常规消毒外阴后铺巾,选择利多卡因(浓度2%)药物经小阴唇粘膜位置(囊肿下部低处)注射,评估麻醉效果达到理想标准后,开展相关手术操作。
传统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用于对照组30例,切口位置为小阴唇内侧粘膜处,切口长度约3cm,切口方向为左右纵向,首先将囊液排除,对囊壁、附近皮肤膜,以2-0可吸收缝合线予以口袋状缝合,约8~10针,常规引流处理。
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用于观察组30例,对患者小阴唇尾端,手术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将其挟持住,然后选择囊肿最低处制作一个菱形小切口大小约0.8~1.2cm,在将切口附近粘膜切除后,使囊肿壁得以暴露,此时需要借助组织钳夹工具,对囊肿和囊肿粘膜进行夹除,排除囊液,囊腔冲洗液体使用灭滴灵液体(使用剂量约100mL,浓度为5%),冲洗完毕后缝合粘膜、囊肿壁,实施外翻缝合法,使用4-0号可吸收线约3针完成缝合,常规引流处理。
术后需为患者提供坐浴治疗,坐浴液体配置为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频率为1次/d,坐浴时间为20min/次。同时对前庭加强观察,若存在于前庭大腺脓肿现象,则需要提供甲硝唑口服治疗,0.3g/次,tid,共7d。
1.3观察指标
(1)对患者手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比两组临床指标。(2)治愈:症状、体征等完全恢复正常即表明治愈,同时通过3个月随访,对比两组疾病复发情况。(3)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从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等角度进行评价,各项以100分计最高分,质量高则对应得分高。(4)使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根据自身术后恢复情况、生活状态等情况对手术进行满意度评价,总计100分,得分高则代表满意度高,总满意=满意(≥85分)+一般满意(60~84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两组对比,观察组手术及术后引流条留置的时间较短,手术出血较少,切口长度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治愈情况和复发情况
两组对比,观察组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对比,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
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巴氏腺体自身存在开口作用于粘液排出,但当脏东西在开口处发生堵塞或者发炎时,则会造成粘液排出障碍,进而促成巴氏腺囊肿。这种因腺腔中积聚大量分泌物而出现的感染性脓肿,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之一[3]。病因包括:1慢性炎症长期对腺体的刺激,导致腺体发生囊性扩张;2急性炎症发作中,脓液被吸收后促成囊肿;3女性分娩过程中,会阴外侧、阴道等位置产生的撕裂伤,在恢复后遗留瘢痕组织,以及分娩手术中侧切会阴时对前庭大腺导管产生创伤,殃及其分泌引流功能[4]。卵巢动脉分布于肾动脉下方,其起点在腹主动脉,根据资料可知左侧卵巢动脉有的来自左肾动脉,而右侧来自腹主动脉,因左侧血液供应比右侧差,导致左侧好发巴氏腺囊肿。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方法可治疗该病,其中介入破坏术以及完全摘除術,在实施后会对巴氏腺体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在应用上限制良多,不易为患者接受;而激光造口术和切口造口术等的施展则可减少和避免损伤腺体功能,对患者术后机体功能完整性更有利。在传统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中,需要于皮肤、囊肿表面粘膜交界位置制作和囊肿大小一致的切口,具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切口与囊肿的大小一致,术后粘连、局部水肿等问题较多见,容易使腺口再次出现狭窄和堵塞情况,疾病复发几率较大;2囊肿大意味着切口大,在制作切口时,小阴唇尾端被分为两瓣的情况较多,而一旦发生,将对其术后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损伤;3因手术切口较大,引流环节容易发生管道脱落的情况,引流管更换频率高,容易加重身体疼痛,恢复需要更多时间[5]。基于提高患者预后,减少手术对生活影响的目的,近年来巴氏腺囊肿手术治疗提倡实施创伤更小,副作用更少的造口手术方案,尽可能多的保留腺体功能,在其中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手术发挥了重要价值,实施中对腺体结构造成的改变较小,同时小切口为术后引流提供便利,低位造口缝合针数少,腺体功能损伤小。
本文中对传统和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两种手术方案的患者进行分析,两组对比,观察组手术及术后引流条留置的时间较短,手术出血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小,治疗总满意度较高,治疗后各项评分皆高于对照组,说明改良式低位造口手术的开展可以为巴氏腺囊肿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更有利条件,同时也减轻了相关操作对其术后生活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巴氏腺囊肿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术的应用可以获得对康复更有利的临床指标,在疾病治愈和防止复发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恢复到满意状态。因此妇科临床可将该手术方案作为巴氏腺囊肿首选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牛备战,周皎琳,吴斌,等.腹腔镜下骶前囊肿切除术33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9,35(5):457-459.
[2]王晓彬,陈葵喜.简易乳胶环改良造口术治疗女性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72例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6):1087-1090.
[3]邓霞.微波打孔治疗巴氏腺囊肿或脓肿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9):42-43.
[4]张红文,肖存.改良式巴氏腺囊肿与脓肿造口方法的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8,24(4):195-196.
[5]谢琼英,郑湘霞,肖君香.改良式低位巴氏腺囊肿造口术在治疗巴氏腺囊肿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