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上甘岭战役后期的第一线指挥员

2021-07-01 14:47瞿定国
党史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上甘岭战役李德生上甘岭

瞿定国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军长秦基伟,担任战役前期第一线指挥员,军史战史书中多有记载,然而第3兵团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担任战役后期第一线指挥员,却鲜为人知。

小山头上的大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

上甘岭位于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南麓,距敌占金化约10公里,海拔1051.3米,山峰高耸,地形险要,为平康地区的天然屏障。志愿军控制五圣山,西可保障平康平原,东可控制金化经金城通往东海岸的公路,南可威慑敌占之金化。五圣山一旦为敌所占,平康以北一片辽阔平原就要受到敌人居高临下的威胁,敌坦克就可发挥优势,整个战局就会发生有利于敌不利于我的变化。上甘岭两侧的597.9高地(敌称“三角形山”)和537.7高地北山(敌称“阻击兵岭”),是志愿军五圣山主阵地前的两个连的支撑点,阵地突出,直接威胁到敌人的金化防线。因此,敌人向志愿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以这两个高地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代号为“摊牌作战”)。其直接企图是,破坏志愿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占领这两个高地,以改善其防御态势,并借以试探志愿军防御的稳定性,为以后扩大进攻、伺机夺取五圣山创造条件。

上甘岭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14日至20日),抗击敌人进攻,实施连续反击。10月14日,敌人发起“金化攻势”。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2师共7个营的兵力,在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的支援下,分6路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两个连驻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空前猛烈的进攻,拉开了上甘岭战役的帷幕。志愿军虽不断地组织昼间和夜间的反击,给敌人以大量杀伤,但大部分表面阵地仍为敌人占领。志愿军防守部队陆续退守坑道,坚持战斗。20日,第3兵团遵照志愿军首长的指示,决定将刚从一线阵地撤出的第12军调往五圣山地区,作为第15军的预备队,视战役发展情况投入作战。当时,第12军刚完成上甘岭以东金城地区的防御作战任务,正奉命向休整地域谷山开进。

第二阶段(10月21日至29日),坚持坑道斗争,为实施决定性反击做准备。从21日起,敌人一面以各种手段围攻志愿军坑道部队,一面调整部署,准备继续进攻。志愿军担任防守的第15军第45师,由于人员、物资消耗较大,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以争取时间,为进行最后粉碎敌人进攻、恢复全部阵地的反击做准备。25日,第15军召开作战会议,拟定了实施决定性反击作战部署,决定集中力量逐次反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之敌。至29日,志愿军兵员补充及部署调整完毕,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决定性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反击作战计划中,第12军31师91团被指定为反击597.9高地作战的预备队。

第三阶段(10月30日至11月25日),实施决定性反击,彻底粉碎敌人进攻。10月30日21时,第15军45师五个连、第29师两个连与坚守坑道的部队相配合,对597.9高地之敌发起反击。经五个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四个连,除一个班的敌阵地外,该高地其他阵地被志愿军收复。此后,敌人每天都组织大量兵力向597.9高地进行反扑,均被志愿军击退。其间,第12军所属部队陆续投入战斗,11月1日晚第31师91团投入战斗,5日第93团一个营投入战斗,经过共同奋战,粉碎了敌人对597.9高地的进攻,巩固了阵地。从11月11日起至25日,第12军所属部队对537.7高地北山之敌发起反击,夺回该高地,后又多次打退敌人的反扑,巩固了阵地,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战役进攻。

志愿军第15军和第12军团结协作,并肩作战,英勇杀敌,经过43个日日夜夜,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伟大胜利。

组建五圣山前线指挥所

在上甘岭战役期间,李德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

10月20日,第3兵团给第12军发来电报称:美军第7师及南朝鲜军第2师向第15军上甘岭两阵地之进攻,已激战7昼夜,志愿军毙伤敌8000人以上,但敌仍不死心。据悉,美军第40师已到芝浦里待机,美军第3师已调铁原接替南朝鲜军第9师防务,以第9师作战略预备队,美空降第187团、哥伦比亚营、埃塞俄比亚营陆续投入战斗。根据以上情况,兵团命令将第12军31师91团调平康以北地区,随时准备投入战斗。随后,兵团又在电话中向第12军更为详细地介绍了上甘岭的战况。根据兵团指示,第12军军长曾绍山立即命令91团团长李长生赶到军部,向他交代了任务。在91团出发后,92团、93团也相继领受了去上甘岭参战的任务。第12军全军上下都进入了临战戒备状态。

李德生

一天,第3兵團副司令员王近山给曾绍山打电话,要李德生立即去兵团部领受任务。

李德生带着作战参谋张军迅即赶到兵团部,王近山和副政委杜义德正在等着他。他们一起来到作战室。两位首长向李德生介绍了上甘岭战役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李德生长期在王近山的领导下工作和战斗,从红军长征时开始,他就是王近山的老部下。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李德生任该团副营长、营长。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李德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7旅旅长,后该纵队改编为第12军,王近山任军长,李德生任该军第35师师长。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王近山任第3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李德生先后任该兵团所属第12军师长、副军长。

李德生知道王近山这位首长的特点。王近山智勇兼备,机断灵活,临危不惧,英勇頑强,敢打硬仗、恶仗,人称“虎将”“王疯子”。

王近山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对李德生说:“上甘岭地区形势十分严峻,敌人投入了空前多的兵力、火力,向五圣山前沿疯狂进攻。15军能投入的机动兵力已全部用上,但敌人的攻势仍未减弱,还在不断地补充兵员。这一地区的战斗,已发展成为战役规模,敌人的意图是战略性的。从各方面的情报看,敌人在后期,还将投入更大兵力向我军进攻,战斗将更激烈残酷。”

王近山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决心是坚决守住上甘岭,寸土不让!五圣山前沿一丢,敌人会趁势攻占五圣山,从我中线突破,那将使整个朝鲜战局改观,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把敌人消灭在最前沿,不准它前进一步!每一个阵地上都要和敌人反复争夺。在激烈残酷的战斗中,要十分注意研究敌人的进攻特点,讲战术!以最小的代价,给敌人以重大的杀伤!”

王近山指示李德生:“12军要准备全部投入战斗。31师已去上甘岭,他们新任的师长未到,你先以军的领导,加强指挥。我们正在上报,为了统一和加强上甘岭前线的工作,准备成立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你负责,指挥12军、15军等所有在前线作战的部队;炮兵由炮7师师长颜伏负责指挥。你们要注意协同。”王近山强调:“战斗情况及时直接报兵团,也要报15军军长秦基伟同志,仗是在他们阵地上打的,要听从他们统筹调动指挥,相互搞好团结。”

在接见中,杜义德着重讲了12军部队原准备换防后撤休整,并且已作了动员,现在任务变了,要很好地向部队讲清这次战役的意义,做好思想工作,转好弯子,准备返回前线投入战斗。

李德生领受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但信心很足。他向王近山、杜义德保证:坚决执行兵团命令,指挥好前线的战斗。

接着,兵团首长和李德生一起研究了兵力的部署。大家认为,第31师虽已全部拉上去,恐怕还不够,还要再抽调部队。王近山、杜义德对第12军的部队是熟悉的,当即决定,将第34师、第35师的主力团第100团、第106团、第103团全部拉上去,和敌人展开血战。

调动部队的命令,由兵团司令部补充下达到军,但要先行通知各师、团。李德生当即指示随行作战参谋张军说:“情况你都知道了,你立即回军部去,带上命令,迅速出发截住部队!3个团正在朝后方走,多走一天,就远离前线一天。你坐车去追,尽快截住他们!”在张军和军部的另一位参谋的追赶下,3个团很快接到了命令,并立即进行了动员,部队迅速掉转方向,昼夜兼程向上甘岭前线开进。

这时,第12军军部在向谷山转移的途中,也靠近了兵团部。李德生向军里其他几位领导汇报了受领任务的情况和部队部署的意见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上甘岭前线去了。

李德生来到第15军,见到了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和第45师师长崔建功,听取他们关于作战情况和经验教训的介绍,对敌我态势和双方攻防特点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经过研究,他们决定将第15军第45师撤出阵地,由第12军第31师接替,第34师、第35师的主力也全部拉上去,准备和敌人进行决战。这时第15军第45师已经与敌进行了22天共29次大规模的争夺战,毙伤俘敌1.4万人,自身伤亡0.45万人,部队疲惫不堪,急需休整补充。

李德生冒着敌人的炮火,沿着崎岖难行的简易公路,于11月4日驱车赶到五圣山,在德山岘组织前方指挥所。李德生坐在车上,脑海里不时浮现出上甘岭阵地上那血与火的场面。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指挥好这一仗,守住阵地,打败敌人,以辉煌的战绩向祖国人民汇报。

精心运筹决胜两山头

李德生到达前指的当天晚上,第31师的领导向他汇报了部队到达上甘岭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李德生了解到,尽管前面部队打得英勇顽强,但也很艰苦,关键是供应问题。他得出了这样一个明晰而正确的结论:只要能保证枪炮有弹药,车辆有油料,人能吃上饭、喝上水,我们的部队是一定能打胜仗的。

李德生和师、团领导一起召集会议,发扬军事民主,边摆问题边研究解决的办法,很快就在弹药运输、食物供应、工事构筑、通信保障等方面找到了可行的办法。

第31师91团接防597.9高地后,李德生要求他们:“要下最大决心,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守住阵地!”从11月1日至5日,敌人以营、团规模的兵力,在飞机轰炸、坦克冲击下,气势汹汹地向597.9高地各阵地发起了数十次攻击,但均被击退,阵地得到了巩固。11月5日,志愿军首长致电祝贺收复597.9高地作战的胜利,表彰了参战部队坚忍顽强的战斗作风,要求参战部队“再接再厉,坚决战斗下去,直至将敌人的局部进攻完全彻底粉碎”。

在兵力和火力的运用上,李德生总结和推广了91团“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战斗部署,开创了小兵群作战的范例。全团9个步兵连,从五圣山到最前沿,一条线排成9个梯队,使师、团控制了充足的预备队,以对付敌人的持续进攻。不但师、团如此,即使战斗小组亦成梯次配备。11月2日,在反击和巩固597.9高地的战斗中,第31师第91团8连4班在纵深炮火的有力支援下,机动灵活,英勇作战,以轻伤3人的代价,打退敌人7次进攻,歼敌400余人,发挥了小兵群作战的作用。当敌人突入主峰东北阵地时,该连战士王万成、朱有光毅然冲入敌群,拉响并联的爆破筒,与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保证后续部队恢复了阵地。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俩追记特等功。实践证明,这种富有创造性的部署和战术,既避开了敌人的火力优势,又大大减少了自己的伤亡,并能有效地发挥志愿军火器的威力,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

11月7日,毛泽东在起草的中央军委给志愿军司令部(简称“志司”)、第3兵团的电报中说:“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的胜利。望你们鼓励参战部队,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志司在给第3兵团的电报中也要求:“鼓励15军与12军参战部队及配合作战之特种兵部队,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恢复和巩固全部阵地,再予敌以更大杀伤而奋斗。”

在志愿军收复597.9高地后,根据战场态势,第3兵团首长决定将作战重点东移,恢复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第12军。攻打537.7高地北山阵地带有攻坚性质,战斗将是十分艰苦的。对五圣山前沿两阵地的战术指导,兵团首长提出:“我反击成功后,除主峰基点必守之外,应该是不可不守,不可全守。有利则守,无利则收。敌占去之后,我准备好了反,我未准备好则不勉强反;有时机则反,无时机则创造条件反。总之,打与不打的时机,打的地点,总要掌握在我们手里,为此就要发挥各级指挥员的机动性。”

遵照兵团首长的指示,李德生紧密结合战场实际,和第31师的领导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据守537.7高地北山阵地之敌为南朝鲜军第2师的一个营。志愿军的作战部署是:将原坚守在该阵地坑道内的第15军29师87团调至二线休整,以第12军31师92团和93团两个营担任反击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任务,以第91团和第93团的一个营担负继续巩固597.9高地的任务。11月8日,李德生将审阅修改过的第31师反击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作战计划,上报第15军军长秦基伟和兵团首长。兵团首长复电称:“11月8日反击部署电悉,此次反击火力组织、兵力部署、战术手段均很周密细致,我们认为很好。除令各兵种严格遵行外,并应注意与坚守坑道部队取得联系,以免在进行第一二次火力准备时,他们不知道情况,出来过早,遭到杀伤。”李德生当即将兵团首长的指示向反击参战部队作了传达,并通知了前沿坚守坑道的部队。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11月11日下午4时25分,志愿军第31师第92团两个连,在114门火炮(含火箭炮24门)猛烈火力的袭击和掩护下,分两路发起冲击,迅速突入敌阵,仅仅经过35分钟的激战,将守敌大部歼灭,夺回537.7北山阵地(除9号阵地上的一个小阵地外),并接应出坚守在坑道内的部队。为配合第92团的反击作战,第93团以一部分兵力收复了尚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的一个班阵地。

11月12日至25日,敌人又多次纠集营、团规模的兵力进行反扑,妄图夺回537.7高地北山阵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敌人的反扑均被第92团、第93团,以及18日投入战斗的第34师第106团击退。537.7高地北山阵地仍然牢牢地控制在志愿军手中,而且越来越巩固。

11月15日,第3兵团首长通令嘉奖第12军:“你们刚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归来,不顾艰苦,立即投入五圣山前沿争夺战。你们在15军已有的胜利基础上,在强大的炮火协同下,斗志昂扬,打退敌连续数日无数次反扑。”“你们坚守的597.9高地屹立未动,特别在11日晚的反击中,又一举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你们打得英勇顽强,工事修得既快又好,战术灵活。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小群孤胆的战斗作风,既能以小的代价坚守地面阵地,又能大量杀伤敌人,要将战斗坚持到全部恢复我原有阵地,直到敌不敢轻易向该阵地进犯为止。”这个嘉奖令给予第12军参战部队以极大的鼓舞。

五圣山阵地第二炮兵群前沿观测所为炮兵指示准确目标

在李德生的直接指挥下,第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取得了重大歼敌战果,同时还构筑了大量工事。11月5日至30日,第31师91团和93团昼夜突击,在敌人火力下抢修了坑道24条总长131米,掩蔽部19个,避弹坑17个,交通沟1200米。第106团从11月17日接替第93团,加入537.7高地北山阵地作战至撤离时止,经过艰苦努力,在敌人火力下抢修的阵地坑道工事,已可容纳一个营的兵力和团以下伴随火炮了。

11月28日,第12军31师奉命将597.9高地的全部防务移交给第15军部队。12月15日,第106团奉命将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第15军。五圣山前线指挥所也奉命撤销。

我们打仗不是为了哪个军

上甘岭战役分为三个阶段,但从不同建制部队参战的时段来说,则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0月14日至31日,是第15军打的,共18天,第一线指挥员是军长秦基偉。后一阶段,从11月1日至25日战役结束,是以第12军为主打的,共25天,第一线指挥员是副军长李德生。战役结束后,留下来负责“打到底”的第12军106团,到12月3、4日还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两个营的猛烈进攻。11月28日、12月15日,第12军31师和106团先后奉命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第15军。

对于上甘岭战役前一阶段的战况,军史战史书中多有详述,对后一阶段的战况则鲜有记载。这种史实记载不够全面均衡的状况,是由于当年第12军参战需要严格保密的缘故。具体情况并不完全被知晓,因而在两军战绩战功的评价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不同说法和想法。

在战役紧张进行的过程中,一天,李德生正在指挥所里研究地图,从敌我态势中思考下一步的战斗部署。这时一名作战参谋把刚收到的志司下发的战报扔到了桌子上,一副蛮不高兴的样子。李德生问:“你怎么啦?”“首长,您看这战报,明明仗是我们打的,结果全成别人的功劳了,这让谁服气啊!”参谋气呼呼地说。

李德生听了以后平静地开导说:“就为这个呀!这件事我告诉你,无论换了哪个军上来打,38军、20军、67军,为了保密,一律得以15军的名义向外公布。我们打仗,不是为了哪个军,更不是为了争哪个部队的什么荣誉,我们为的是整个志愿军,我们打的是军威!国威!”李德生的一席话,展示了一位将军的坦荡胸怀,那位参谋的思想豁然开朗,情绪马上好了起来。从此以后,他对上级的这种做法不但不再有意见,而且还主动向一些想不通的人做思想工作。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所有参战部队协同作战、英勇杀敌、团结奋斗才取得的胜利。据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出版的战史书记载,上甘岭战役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其中美军52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敌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

李德生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战争年代身负7处“前驱伤”,但从不居功自傲,并且常严格要求部下“不要争功”。他在回忆录中,较为客观地记述了第12军血战上甘岭的全过程,然而没有炫耀之语,没有攀比之话。李德生自豪地说:上甘岭战役,是第15军和第12军团结协作,同生共死,并肩杀敌的光辉典范。

胜利后的评说

上甘岭战役是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的,堪称“小山头上的大战役”。它是在两个总共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头上进行的,敌人先后投入进攻的兵力达6万余人,志愿军先后投入作战的兵力也有4万余人,双方进行了持久、反复的激烈争夺。在战役中,炮兵的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但在英勇顽强的广大志愿军指战员面前,敌人对志愿军构筑的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虽然使尽种种花招,但仍无法将其摧毁,对志愿军使用的“坑道战术”亦难以找到有效对策,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上甘岭战役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战斗士气的高低决定着战争的最终结局。志愿军参战部队广大指战员,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曲令人动容的壮歌,战果是辉煌的。据不完全统计,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就有50多名,其中有闻名于世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和一级英雄孙占元、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前三人是15军的,后二人是12军的。后来,朝鲜最高人民會议常任委员会还授予他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王近山曾对人说过,上甘岭战役是他指挥过的最惨烈的战役,因为不算2.4万名伤病员,上甘岭上每平方米就有3.2名志愿军官兵牺牲。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上甘岭战役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在上甘岭战役中,第15军和第12军得到了朝鲜人民的深情关怀。在朝鲜人民的支前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临近五圣山一带的朝鲜人民,迅速动员和组成了8000多人的支前队伍,以运输队、担架队、茶水站、苹果站、鼓动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支援、慰问和鼓励志愿军指战员。祖国人民派来的慰问团深入到上甘岭前线附近,送来了大量的慰问信和慰问品。“祖国的亲人就在身后”,这给予了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以巨大的力量!

上甘岭战役,打得敌人不得不认输。当时,美国新闻界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却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阻击兵岭(指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有的评论说,“美军的伤亡率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金化攻势已经成为一个无底洞,它所吞食的联合国军军事资源要比任何一次总攻势所吞食的都更多”。“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其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谈到所谓“金化攻势”时说:“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之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李德生圆满地完成了上甘岭战役后期的指挥任务。根据上级命令,他怀着依依不舍的战友情谊,告别了并肩战斗20多个日日夜夜的第15军的战友们。他从新的战争实践中,积累了新鲜经验,吸取了丰富营养,感到更加充实了。他满怀自豪和喜悦的心情,率领第12军的参战部队,更加斗志昂扬地去迎接新的战斗。

猜你喜欢
上甘岭战役李德生上甘岭
让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的上甘岭战役
重释红色经典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复盘
苏联英雄“青年近卫军”在中国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毛泽东两次当面考察李德生
邓小平说:李德生同志一身清
“上甘岭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