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 赵冰
四川郫县是沃土之地,有川西粮仓之美誉。毛泽东主席曾于1958年3月16日到郫县红光高级农业合作社视察农业、农村,看望农民,并对郫县农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时隔60年的2018年2月12日,正值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郫都区战旗村迎春喜庆现场,看望乡亲们,总书记高兴地说:“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并指出:成都乡村振兴要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这是总书记对成都、郫都、唐昌乡村振兴亲切嘱托,亦是对战旗村美丽梓乡的热情鼓舞。
战旗飘飘迎朝辉,新时代唐昌走前列,一幅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描绘乡村振兴的美术工程《新时代唐昌图》,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呈现于世。
天府福地,唐昌自古繁华。考其由来,历史悠久。晋称永昌,唐置唐昌,唐朝昌盛之谓也,宋曰崇宁,北宋徽宗之年号。物华天宝,都江精华灌区之核心;人杰地灵,佛道教宗君平、圆悟之故里。物阜民丰,文风昌盛,依山傍河,西蜀形胜。
唐昌古城,明崇宁王之封地。柏条环流,徐堰穿境。古迹众多,有梅花御井,黉宫古桂,翰林府邸,梁家大院,西南马道。古巷纵横,犹闻昔日车马之声。登高望远,则有横山积翠,君平古寺,千湖波绿,川西林盘。
乡村振兴,兴我唐昌。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总书记之重托;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唐昌人之决心。国家农业大公园,一园两环八组团,秀美乡村,风景这边独好。
今之唐昌,乃逢盛世之唐昌。千山叠作三春画,两手铺开锦绣卷。故此作中国画百米长卷,颂盛世之太平,圆中国之梦想,旨在以画记史。
创作历程
《新时代唐昌图》筹备、写生、创作历时半载有余,期间六易其稿。2020年8月创作团队草拟文稿、方案与策划;11月,经中共郫都区唐昌镇党委、政府批准,正式由政协郫都区诗书画院组织创作,创作期间得到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政协郫都区委员会指导;12月,《新时代唐昌图》100米长卷在具有川西坝子古建风味的唐昌镇梁家大院开笔。正当创作人员激情四溢准备开笔之时,郫都区突发本土新冠疫情,八名主创听随防疫部署,携笔墨纸砚撤离梁家大院,将画场转自各自的书斋、工作室,根据分工进行内容创作,并约定每晚八时许进行视频沟通。2021年3月31日,《新时代唐昌图》100米长卷正稿创作完成。2021年4月12日,创作团队正式向中共郫都区唐昌镇党委、人民政府交付《新时代唐昌图》100米长卷。
内容概述
三年巨变越千年,如今的唐昌,风顺雨祥,政通人和,千顷金额风掀碧浪;仙乡人居,心醉田园,安居乐业奔小康。
新时代唐昌,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殷切希望,以新的动力践行新农村建设,一切从符合农村实际路子出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乡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战旗。
新时代唐昌,认真践行“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改革和“西控”战略,唐昌人以高标准,新起点,建设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亲手描绘“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美丽蓝图。
《新时代唐昌图》以画记史,记述了唐昌人牢记总书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战旗飘飘、名副其实”的殷切希望;描绘了新时代唐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擎初心感党恩,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巨大变化;讴歌了新时代、新国运、新风采。以一种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觉悟,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纯朴而厚重的感恩图。
《新时代唐昌图》以唐昌镇“五河一山”(柏条河、柏木河、蒲阳河、徐堰河、走马河、横山)为背景,以川西林盘农耕文化为基调,串联八个组团、两条大环、形成“一园两环”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的全景图,凸显巴蜀文化旅游唐昌走廊公园乡村,表现唐昌地方文化共同体,呈现唐昌乡村振兴新时代风貌和敢为人先的精神魂魄。
画卷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郫都区红色文化基因為主线,以建设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为题材,描绘出郫都区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新时代发展新图景。长卷共分为卷首、卷中、卷尾三个部分,卷首以紫气东来、祥云迎春为“精”,卷中以美丽梓乡、幸福安唐为“气”,卷尾以不忘初心、未来华章收束为“神”。突出唐昌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精、气、神”,尽显天府沃土之大爱。画面段落涵盖“春到战旗”“金槌振响”“仙乡人居”“若水田野”“花冠崇宁”“幸福安唐”六个主题。画卷创作技法,贯笔墨随时代绘画之要,取传统文人画笔墨之长,抒情与写实,小青绿作色方式与泼墨彩相结合的绘画之法,探索了川西平原山水创作之要法,创造了蜀中平原山水画长卷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