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辉 魏学峰 刘新德
老友陈炽昌先生长期供职于西蜀邛崃文化机构,当年就是水平突出的成都中青年书画家。
时光倏忽,流年逝水,丹青不知老将至,我与他已不觉步入古稀。每念及此,是慰藉,又是无奈!在抚卷感慨之余,也会因为当年在陈兄涤尘轩中同赏廊前兰花案上墨迹而生出当下书画名利场的热闹所代替不了的朴素的温馨来!
陈兄之书于行草兼及篆隶,就其行草之气质风骨看,不羡古来文人的妍媚风流,而是以潜化汉魏为基,以质朴奇宕、遒逸浑雅为尚。这种审美取向,无疑与炽昌为人的风骨品质有着本然的一致性,就此一点已足可贵!
数十年学书,他可以说是广涉法帖碑版,在创作中则颇善兼收并蓄,率出己意。同时,在对结字、篇章空间关系的处置中,我们又能意会到他作为一个懂画的书家的敏感与理念。
再者,他的创作还较为典型地体现出巴蜀文化南北兼收、朴雅交会、凝重与灵异并出的历史积淀。经过近三十年书坛的喧器,陈兄却表现出了自己志趣的独立持恒与从艺心态的平淡。他并不热心于赶时髦、谋功利,而是不矜不躁,坚守着以书画写心乐生的本体立场。 同时,也热诚地为推进家乡艺术事业尽心尽力。这一点,更得我心激赏,并引为真正的同道!
——何应辉(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炽昌先生是我省著名书法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他就以清逸洒落、超脱尘俗的书风享誉书坛。炽昌之书,气格高古,用笔轻松随意,绝无用心;线条飘洒沉稳,如断若连,忽往复收;结体古秀绰约,微妙多姿,端严之中间有篆意,穆然之内又见隶韵。观其书似多稚拙之味,通篇则有“云无心以出岫”的幻化之感。此种琉淡闲美之境,缘于书家创作心态的自适与超然。愿步入古稀的炽昌先生以更淡然的心境创作出更纯真的佳作来。
——魏学峰(四川省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学者、书法家)
二十多年前,由于和陳炽昌先生一起入选全国五届中青年书法展,对他的作品比较关注,也非常喜欢他的书法。之后的许多年里,他多次请我到邛崃参加他的书法活动,对他的了解也多了起来。他温文尔雅,言语不多,有活佛一样的慈祥,使人尊敬。他当时是邛崃书画院院长,文管所所长。
近些年来少有来往,因为他很少参加书法活动,给人的感觉是过起了隐居生活。前几日,他和一位书道朋友到我家里叙旧,才知道他早已退休,且年逾古稀,但仍然笔耕不辍,并欲出版书法集,我由衷地祝贺!
纵观他的作品,主要师法六朝碑版一路的民间书法。笔势舒展畅达,“藏头护尾,力在其中”;结字端庄朴拙,倾侧相顾,摇曳生姿;墨法浓淡干湿,疾涩交杂;章法匠心独运,得雄浑宽博风貌。这都体现了他对传统精深的感悟和良好的素养。
书法之难,难于一直在精进。有人说,于书不退步,即为难能可贵。我们看到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亦不能入其堂奥,又有大多数人功夫下了,路子对了,也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我想书法之难应在于此。我们欣喜地看到陈先生步入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以求并有很大的收获,这在他的同龄人当中是少有的,足令我辈倍加努力。
——刘新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