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哪里来

2021-07-01 14:39赵倩琳
大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域资料流量

赵倩琳

坎坷的流量经营路

实习分为线上课程培训和团队实践两部分。在三天的培训课程中,带教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助我们了解市场运营、熟悉产品内容、学习运营方法等。

培训结束后,就是项目实践。我们需要在线完成四次实践项目,分别是招募作业帮兼职远程答主、学而思线上兼职、网易云线上兼职音频主播招募,以及宣传腾讯PCG“未来鹅之星”出道计划。实习生一共被分成24个小组,每次实践结束后都会有小组评分,根据小组得分淘汰平均分以下的小组,晋级的小组在项目结业时可得到奖励和证书。

第一次实践的任务是为“作业帮”招募兼职远程答主,需要通过设计海报或撰写文案,引导用户回复。引流用户的人数即为小组得分,得分未达到平均分50%的项目组将面临重组或解散。

很快,我们组开始行动。从制作海报、撰写软文到推广传播,大家分工明确,热情高涨。每个人都会在公域平台上定时定点发布信息,找朋友帮忙推广增加点击率。很快,我们占领了先机,在第一个项目中,我们组的引流量达280人次,排名第二。

但很快别的组也摸清了路子,第二个项目结束后,我们先前的优势被慢慢赶上,大家有了危机感。如果还是按照刚开始的思路,很难取得特别大的进展,大家意识到必须采取新的行动了。

于是在第三次实践的小组讨论会上,队员们总结交流把自己遇到的困难:个人账号的粉丝有限,所以传播效果不佳;虽然每天都会在微博和小红书等公域流量平台上发布原创招聘海报,但最初的文案和海报已渐渐失去新意;一些类似红包打赏的奖励肯定会比较吸引网友,但我们没有资金支持;团队中唯一有上千个粉丝的博主平时主要发服装穿搭图片,与网友互动效果不佳。更糟糕的是,因为我们的宣传信息中带有报名的二维码和引流的标语,导致不少平台和聊天群将我们识别为营销号,对我们禁言或被踢出群聊,使阅读量大幅度受限。

对于之前最常用的办法——每天找朋友帮忙关注,大家更是叫苦连连。不管是在实习单位请同事一个一个关注,还是让班里同学一排一排扫码,亦或是每天用微信“轰炸”朋友,这些方式都不是大家喜欢的,因为这既耗人情,还会让对方觉得麻烦。尤其是对于组内几位内向和不善于社交的队员来说,“拉人头”的方式实在是太有挑战了。所以这种方法不应该作为我们的主战场,但如果不这么做,还能有更好的方式吗?

正当一筹莫展时,有人突然从“奖励”的想法中有了灵感,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红包啊!我们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是不是可以收集一些對大学生有益的东西来吸引大家呢?有了这个点子后,大家的情绪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流量池助我们一臂之力

在培训阶段,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概念——流量池,它是为了防止有效流量流失而设置的数据库。对我们来说,最简单的流量池形式就是群聊。

在讨论“奖励”这个想法时,有人说:“我们可以建一个流量池,比如创建一个QQ群,这样就可以在群里定期分享优质实习机会和学习资料了。”也有人说:“对,我最近整理了好多英语专四、雅思、托福的备考资料,如果有人愿意加入群聊,我可以免费分享。”这时,我也想到自己之前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它经常推送马克思原理或近代史的备考包、教师资格证备考大礼包、PPT模板、编程教程等有用的学习资料,这么好的资源一定会有人需要。

讨论会后,我们将手头所有的资料整理成清单,发布在新建的QQ群里。如果群聊中有同学想免费获得资料,只要关注我们的项目,再凭带有“已关注”字样的截图来换取免费资料就行了。这种办法扭转了我们之前“拉人头”的被动角色,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让大家各取所需。

QQ流量池的建立,不仅为我们每天的推广增加了一个渠道,它还可以被重复利用,为后面的项目实施提供极大便利。因此,如何扩大流量池就成了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引流。于是,我们把互利共赢的方法使用到大学生兼职群、咸鱼群、互助群,以及小红书、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各种渠道中。

对于被平台限流这个问题,我们也调整了战术战略。在制作新的海报时,我们以文字替代了二维码,在文案中避免出现“高危”关键词,内容也更加认真走心。大家还会互相点赞评论,以增加推文被曝光的概率。很快,流量池里用户数量就从几个到几十个了。

看到这样的成果,组长在一次复盘会议中提出:“只通过自己宣传,流量池的增速还不够快,可以让流量池中的人也帮忙一起宣传。”于是我们又推出新活动:群中成员成功拉入5名新成员入群,即可享受永久获得资料的资格。很快,流量池里的人数又有了一波新的增长,实现了从两位数到三位数的突破。

最后一搏需要坚持

第四个实践项目开始前,24个项目组只剩下了7个,我们组位居第六。这个成绩很危险,最后可能会因达不到标准被淘汰。为了不辜负大家之前的心血,组长开始严格对照计分制度进行考核,每日记录每一位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包括制作海报、编写文案、私戳用户、公域流量运营的数量等。其中,他特别要求我们每人每天私戳5个用户。由于公域流量的运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突然出现一个爆款,又有可能颗粒无收,而每人每日私戳用户的指标,可以让我们团队获得最基本的保底分数,即一周达到425人次,这个数字在比赛后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最后冲刺的一周,我们组依然在被淘汰的边缘,但组长一直鼓励我们不要放弃。我们全体成员咬紧牙关、瞄准落差一点一点地追赶,最终以排名第四的成绩顺利结业。虽然我们彼此未曾谋过面,但目标一致、共同努力的经历,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个月的历练虽然时间不长,却为我未来步入职场提供了经验和启发。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公域资料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论“全球公域”治理困境及中国的治理话语权建构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