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晓涵
回望實习第一阶段的4个月,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主持与德国、奥地利残奥委会的一对一线上会议。
在线上会议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残奥委会的联络人就工作进展事宜与北京冬奥组委各业务领域(包含NCS、注册、体育报名与资格审核、奥运村、住宿、物流、礼宾、场馆等)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度的细节沟通。
原本实习生的主要工作是在会议过程中记录奥委会、残奥委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以及相应业务领域人员的回答。我在认真听了两场会议后,对其流程有了大致的把握。我随即想到,虽然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和国外代表团的联络主要通过邮件等书面方式进行,但赛时我们仍然要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如通过一对一会议提前适应。于是我便向实习老师提议,让我发挥专业优势,担任德国、奥地利一对一会议的主持工作。其实话音刚落,我的心就忐忑了起来。但我的实习老师不但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还指导我在主持时如何做好德语和英语的切换,以保证会议的流畅进行。
我十分感谢自己当初勇敢的决定,因为会议主持的视角和心态与旁听者完全不同。
我第一场主持的是与德国残奥委会进行的一对一线上会议。由于一直深谙德国人在工作上的严谨,又早已闻其“冰雪强国”的名声,会前准备时的我神经一直紧绷着。一方面仔细斟酌主持串词,一方面仔细观看之前会议的录像,并时时向实习老师以及实习生同伴请教有关残奥代表团规模预估表(由各国家、地区残奥委会填写,用以统计代表团规模以及各冬奥村人员分配情况,会议时需要进行陈述)的计算方式和填写逻辑。在会议开始前20分钟,我就登录Zoom(线上会议所采用的APP)账号,调试摄像头,心中默念早已背熟的开场词,又预想万一出现状况时应该怎么应对。离会议开始还有5分钟的时候,参会者列表里出现了熟悉的德语名字,我深吸一口气,随时准备进入状态。
按照先前的计划,我先用德语对德方负责人进行问候和寒暄,并简单向他们介绍了此次会议的流程:由NCS、注册、体育报名与资格审核、奥运村、住宿、礼宾、场馆业务领域的同事逐一介绍当前工作进度,交流与德方日常工作沟通中尚需确认的问题。同时,我向他们解释,为了会议的流畅,接下来仍然会用英语主持。德方负责人在听到德语后,神情明显变得轻松,还有些许的惊喜,这也给了我信心,逐渐忘记了紧张的情绪,主持渐入佳境。除了在不同业务领域发言人之间进行串词衔接,我还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下,厘清了原本较为模糊的业务知识,比如:之前培训阶段曾经学过一些代表团人员的中英文称谓,但是对其人员结构一直缺乏系统的了解。在NCS发言人与德方负责人核对残奥代表团规模预估表时,我了解到代表团领导层的构成,以及人员在不同冬奥村的分配情况;在场馆业务领域老师播放的场馆模拟动画中,我见到了之前只闻其名的打蜡室(Wax Cabin),它是赛时给运动员的雪板打雪蜡的场地。为了更好地控制雪板,增强雪板在雪上的滑行速度,帮助滑雪者完成高难度的滑雪动作,及时给雪板打蜡尤为重要。因此,三个赛区的打蜡室都十分接近比赛场地和训练区。
在会议中,我也出现了一次抢词的情况,但是我随即停住,保持微笑,并对发言人点头示意,最大程度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尴尬情景。
会后,我对自己的主持节奏、会议过程中记录的问题进行及时而深入的复盘。在主持节奏方面,既要在发言人之间做好衔接,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参与度,和发言人进行适当的互动,不能生硬地走流程;对于会议过程中记录的问题,需要及时查阅《代表团团长指南》,或者请教实习老师,以熟悉业务知识。
有了第一场主持的经验和反思,第二场主持时的我也就更加从容。最好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以主持一对一会议作为第一阶段实习工作的压轴,我感到圆满而充实。
责任编辑: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