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重建的影响

2021-07-01 02:31谢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7期
关键词:脊髓直肠机体

谢逍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在脊柱骨折后,常见并发症,其中重症并发症之一即为脊髓损伤,多因脊椎发生移位或碎裂后,骨片压迫椎管,损伤脊髓,或见马尾神经受损,损伤脊柱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功能缺损,颈部受损时,可导致四肢致残;胸腰段受损后,影响下肢功能,造成患者截瘫。脊髓损伤发生后,患者常见直肠功能障碍,多发腹胀、便秘,自主排便受限,对促排便药物依赖增强。在其康复期,较之常规干预,综合直肠功能训练对直肠功能重建更具针对性[1]。本文选取脊髓损伤患者中选取87例,说明直肠功能训练的应用方式,观察该训练的应用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87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期护理分组,A组44例(基础康复干预联合综合直肠功能训练),男29例,女15例,年龄23~46岁,平均(38.91±6.22)岁;损伤部位:颈髓7例,胸髓32例,腰髓5例;完全损伤34例,不完全损伤10例。B组43例(基础康复干预),男27例,女16例,年龄22~47岁,平均(38.90±6.35)岁;损伤部位:颈髓6例,胸髓34例,腰髓3例;完全损伤31例,不完全损伤12例。两组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确诊;②依从性高;③沟通能力良好;④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器官功能障碍;②消化系统异常;③精神异常;④自主意识不良。

1.2 方法。A组:①基础康复干预,包括康复治疗、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等。②体位训练:指导患者训练科学的排便体位,选择坐位或蹲位排便,此种体位可最优化调整肛门直肠角,充分利用重力,促进顺利排便。以此类体位排便时,同时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提升腹部压力,提升排便效率。③规律排便训练:指导患者定时进行排便,晨间和晚间用餐结束时,胃结肠具有较强的反射水平,此时直肠容量减少,与此同时直肠壁具有较强的张力,借助该反射作用,可促进直肠排空,应选择此时进行排便。④腹部按摩:该按摩应于餐后30 min进行,通过按摩,促进对皮肤到直肠的正向刺激,提升往返感觉反馈,加速肠道蠕动。⑤肛门牵拉按摩:使用中指或食指,规范戴好指套,以润滑油润滑指套,将该指缓慢插入肛门,朝向肛门方向牵拉直肠壁,促进括约肌放松,缓解该部位痉挛,使直肠腔扩张,提升肠道反射敏感性,加速大便排出。⑥饮食、运动调节:坚持科学膳食,提升粗纤维摄入,杜绝刺激性饮食,配合机体耐力训练,激活肠动力。B组:础康复干预,包括康复治疗、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等。

1.3 观察指标。干预前、干预2 m,记录排便与用药情况,评估心理状态(抑郁程度以SDS量表测评,焦虑程度以SAS量表测评,分值越低,心理状态越好。)测评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4.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排便、药物依赖性)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便情况。干预前不可比(P>0.05),干预后A组腹胀(52.27%)、便秘(52.27%)<B组(86.05%、81.40%),A组自主排便(47.73%)、1次/d以上排便(47.73%)>B组(18.60%、18.60%)(P<0.05),见表1。

表1 排便情况

2.2 药物依赖性。干预前不可比(P>0.05),干预后A组(68.18%)<B组(83.72%)(P<0.05),见表2。

表2 用药情况[%(n)]

2.3 心理状态。干预前不可比(P>0.05);干预后A组<B组,P<0.05,见表3。

表3 SAS、SDS评分(±s)

表3 SAS、SDS评分(±s)

组别 A组(功能训练) B组(常规) P阶段 干预前 干预2m 干预前 干预2m例数 44 44 43 43 >0.05 SAS 63.35±2.37 36.41±3.33 63.34±2.40 43.58±3.27 <0.05 SDS 64.12±2.41 37.03±4.02 64.13±2.28 44.61±3.15 <0.05

2.4 生活质量。干预前无可比性(P>0.05),干预后A组>B组,两组>干预前(P<0.05),见表4。

表4 SF-36评分(±s)

表4 SF-36评分(±s)

组别 A组(功能训练) B组(常规) P阶段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例数 44 44 43 43 >0.05生理功能 42.34±7.51 56.31±6.26 42.35±8.00 48.62±7.92 <0.05躯体功能 41.35±6.98 55.49±7.22 41.36±7.23 47.54±8.01 <0.05社会功能 58.71±6.82 72.31±9.12 58.72±7.03 65.35±6.94 <0.05总体健康 47.62±8.53 65.35±9.97 47.64±9.10 57.61±9.23 <0.05

3 讨论

直肠功能对机体健康运行至关重要,当其功能受损,患者通常难以正常排便,影响机体代谢与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脊髓损伤后,直肠功能受其影响,在康复期须行对症治疗与配套干预[2]。在健康机体中,直肠常规状态下通常无粪便滞留,仅在排便前与排便中存在粪便容纳[3]。排便过程中,受肠道蠕动影响,粪便进入直肠,直肠壁中分布感受器,在粪便刺激下,发生兴奋冲动,以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为通道进行兴奋传导,脊髓腰骶区域分布初级排便中枢,该中枢受到刺激后,向大脑皮层传输信号,机体产生排便反射,经由盆神经传导,刺激相关结肠与直肠,促进肠道收缩,同时括约肌随之舒张,缓解阴部神经冲动,收缩提肛肌,腹肌神经和膈肌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通过其收缩提升腹内压,在以上作用下,粪便得以排出。在完成排便后,括约肌与直肠肌发生交替收缩,其反射影响可恢复括约肌张力,实现肛管封闭[4]。脊髓损伤后,患者活动减量,结肠蠕动减缓,肠道内容物长期滞留,难以顺利进入直肠,引起腹部不适。在此过程中,内容物水分被吸收而渐趋干结,排便难度增加。本次研究显示,经过综合功能训练对直肠功能进行重建,对恢复自主排便能力、减少药物依赖、改善患者心态有积极影响[5]。

本次研究中,A组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结合直肠功能训练,干预成效显著,该组在干预后,排便情况显著改善,患者腹胀、便秘等不良症状减少,自主排便能力增强,排便次数提升,显示排便功能恢复良好。在排便方面,A组药物依赖减弱,在干预前两组药物依赖差异不明显,在干预2 m后,A组药物依赖显著降低。结合自主排便相关数据,可知该组可相对顺利地进行自主排便,机体排便功能改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显示,A组评分显著减少,心理干预效果明显。生活质量测评提示该组生活质量较高,结合其他几组数据分析,认为机体功能优化、心理平衡度提升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正向影响因素,该组因干预成效明显,故而更易建立正向治疗预期,心态更加积极,自我效能随之提升,故而该组生活质量更高。积极心态和正向治疗预期对加速康复有积极影响,此种改善提示科学干预中应结合直肠功能训练,通过对症训练,加速科学康复,促进患者健康,帮助其优化身心状态,促进良性转归,缩短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在脊髓损伤后,基于直肠功能重建目的开展综合功能训练,可促进直肠功能重建,促进顺利排便,提升生理功能,平衡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损伤后康复。

猜你喜欢
脊髓直肠机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邓俊峰作品选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