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玮 杨永涛 刘杰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1],具有安全性高,适应症广等优点,其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2],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缺乏足够的知识获取渠道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易怒、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也会引起体温上升、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这些生理指标过高也是MECT治疗的禁忌症[3,4],会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多元化访视[5]将集体宣教与一对一评估有机结合,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宣教方式,使患者形象化的了解整个治疗过程,运用心理学技巧,尽可能地向受访者传递全面、专业的治疗相关信息和规范化指导,它可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配合度和治疗依从性,在外科术前访视取得较好效果[6]。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元化访视模式对首次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至8月住院首次行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学历、婚姻、职业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n=5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年龄16~65岁;意识清楚;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符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应症;未接触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并配合研究者。
1.2.2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存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禁忌症;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由病房护士采取口头宣教的方式实施常规治疗前护理。内容包括:治疗目的、需要配合完成的准备、治疗后注意事项等内容。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访视模式。具体包括:①成立多学科参与的访视团队,并确定访视内容:组成由MECT室护士长1名、MECT室护士3名;麻醉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主治医生1名;病区护士1名的专业化团队。为保证访视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事先对团队成员进行统一培训,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确定不同人员访视重点。护士长对访视工作进行总体把控;MECT室护士负责健康宣教、血管评估及量表的测量;主治医师负责患者躯体状况的评估、治疗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及治疗方案的告知;麻醉师负责对患者麻醉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病区护士负责治疗前准备工作指导;心理咨询师负责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②明确访视方式:采用团体健康宣教及个体评估相结合的形式,访视时间为治疗前1日下午。运用文字资料帮助患者掌握治疗前需做的准备、治疗中配合及治疗后注意事项等内容;采用图片资料向患者展示治疗所需设备及治疗室所处方位等环境信息,使患者在头脑中对治疗及治疗室有一个初步的形象化的认识;利用电视或ipad等载体播放治疗过程视频,使患者提前从多角度了解治疗过程、治疗中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减轻患者的焦虑;采用一对一评估的方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麻醉风险、皮肤、血管及牙齿等进行系统评估,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化的健康指导。③治疗方案决策:访视结束后每位访视人员依据专业特色将访视结果记录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多元化访视反馈单》中,反馈单包括患者现状情况,存在问题、风险,并提出专业化建议,针对有风险的患者团队成员要召开专题会议共同讨论,制定个体化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案。
1.4 资料收集方法
1.4.1 于入院当日、治疗前30 min、治疗后2 h由护士采用欧姆龙品牌,型号为HEM-7201的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于干预前及治疗前30 min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水平进行测量。
1.4.2 评价指标:①应激反应评价。测量所有患者SBP、HR;HR加快、血压升高作为评估患者应激反应的指标。②焦虑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状况,SAS评分> 70分表示患者严重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51~60分为轻度焦虑,≤50分为不存在焦虑[7]。
2.1 干预前后2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HR、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30 min、治疗后2 h,观察组患者HR、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2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0 min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n=50,分,
2.3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访视与治疗前SAS评分改变、HR变化、血压变化的相关分析 SAS评分改变与访视方式、HR变化呈负相关(P<0.01);HR变化与访视方式、血压变化呈正相关,与SAS评分改变呈负相关(P<0.01);血压变化与访视方式、心率变化呈正相关(P<0.01)。见表4。
表4 SAS评分改变、HR变化、血压变化的相关分析
抑郁症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和伤害[7],无抽搐电休克是目前治疗抑郁症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起效快,效果显著等优势[8]。本研究采用多元化访视模式强调多学科合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优势,实施精准医疗服务。有调查表明结合患者自身躯体及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矫正不良认知,改变行为,主动配合治疗,保证治疗过程顺利[9]。
3.1 多元化访视可以减轻患者治疗前的应激生理反应 对于大多数术前患者,由于对麻醉、手术环境的未知以及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担心而出现应激反应[10]。术前应激会刺激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系列改变,增加心率、升高血压等,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焦虑通过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引起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改变,导致心输出量和血压的增加。有资料显示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超过一定标准,会增加治疗的风险性,或导致意外事件发生,医生评估后会暂停治疗,MECT无法顺利实施[11],延误病情恢复,间接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HR及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治疗前2组患者的SBP、HR均有所升高,但多元化访视组的升高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治疗前30 min、治疗后2 h观察组HR、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元化访视能帮助患者提前对治疗室人员、设备、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对治疗中护理、麻醉配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应对等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对MECT治疗减少了陌生感和恐惧感,心理接受程度有所增加;访视组成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自身状况从各自专业角度为患者提供详细的讲解和耐心的指导,使患者感受到专业化团队的重视,提升了患者对整个治疗流程、治疗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使患者对治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能够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
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心率、血压变化均与访视方式呈正相关,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多元化访视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应激反应指标升高程度更低。多元化访视有助于患者在治疗前维持一个更为稳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水平,有助于提高MECT治疗前准备的成功率,罗德生等[12]研究显示采用视频进行访视,患者术前自身准备完善率更高,国内多项研究发现运用视频等多元化访视可使患者压力分值明显更低[13]。
3.2 多元化术前访视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的焦虑反应 本研究干预前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0 min 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多元化访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焦虑情绪。相关分析显示SAS评分改变与访视方式呈负相关,相较于普通访视组,多元化访视组的患者焦虑水平下降更明显;正是因为多元化访视的方式从人员构成、采用载体及流程的设计等方面的多元化,使患者接收足够的医疗信息支持的同时,也参与到了MECT治疗方案的决策中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14]。进一步证明了多元化访视在改善MECT前患者的焦虑水平方面效果优越。
多元化访视模式倡导多专业合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使患者获得精准的医疗服务,充分感受到专业化团队的重视,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就医感受不断提升;更加关注风险把控,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干预,及时发现患者存在风险及问题,团队成员进行会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为患者安全提供有利保障;通过图片、视频、ipad等多载体的宣教形式,使枯燥的医疗知识转变成可视化的内容,增加趣味性,提高了患者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使患者对治疗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能有效减轻患者MECT前的应激反应,缓解焦虑情绪,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加速症状控制,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团队成员会将各自的访视结果,如患者存在风险及问题记录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多元化访视反馈单》中,对有问题和风险的患者由团队成员进行会诊,其他患者按计划进行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