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感教育能够体现人的属性,彰显教师的职业使命,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提高教师共情能力。基于当前教师情感教育实施的现状,教师情感教育应该将“培养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作为重要内容。情感教育的实施应关注教师的生命体验,根植教师的生活世界,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激发教师的爱生之情,提升教师的情感能力。
关键词 情感教育;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2-0026-03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塑造教师的情感,激发教师对生命、生活、职业和学生的热爱。教师情感教育能促进教师情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当下“教师道德生活不断被异化为‘规训的‘神圣的‘对象化的教师‘不在场的生活,教师作为‘人的情感维度被严重遮蔽”[1]。基于此,分析情感教育的价值,确定情感教育的实施内容与实践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沛教师的情感,促进情感教育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发展。
一、情感教育内在价值的深度解读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琐碎与繁杂的工作性质容易导致教师情感的压抑和畸形发展,教师“自身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情感教育可以引导教师合理地释放和调适情绪,充盈教师的情感世界。具体而言,情感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体现人的属性,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情感是教师身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激发教师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也能帮助教师扮演好“社会角色”,推动教师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所谓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2]。教师情感的发展涉及教师的生理层面与思维层面。前者主要是教师身体的运转与养护,作为教师生存最基本的属性,情感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个体调节情绪,减少生理机能障碍、抑郁、自杀等情况的发生。后者主要体现为思维活动、脑部运转等精神层面的成长,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没有的、独特的抽象思维、自我意识、创造能力等。情感教育可以使教师的思维更活跃,引导其积极看待自我,增强教师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推动教师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二)彰显职业使命,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交流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其具备真挚的情感。情感教育体现了教师的职业使命,它能够让教师更热爱自己的学生与职业,使教师对学生和教学更有责任感。在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能够用丰沛的情感去接纳学生,尝试发现学生的价值,并努力寻找与学生最佳的沟通交流方式和相处模式。另一方面,教师顺利推进教学需要对职业保有热情,不断增强对职业的认同程度,正确看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与障碍,并用乐观积极的情绪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跟进时代需要,提高教师的共情能力
情感教育是个体融入社会、满足科技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需要在社会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学会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促进与他人的关系。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网课”对传统的授课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教师和学生只需要电脑或手机连接互联网即可实现即时交流和沟通。值得思考的是,从面对一个个真实的生命个体,到对着一台电脑进行授课,教师能否继续将真实的、丰沛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教师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喜怒哀乐能否共通?这直接决定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情感教育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提高教师的共情能力,让教师透过冷冰冰的机器将情感传递给屏幕后的学生,缓解工具理性和技术至上对师生情感的冲击。
二、教师情感教育实施的主体维度
所有的情感激发都离不开教师的热爱,因而我们把教师的情感教育归结为培养教师的“爱”,有爱才能产生各种各样积极的情感,这包括教师对生命、对生活、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热爱,这四个方面也是情感教育实施的主体维度。
一是培养教师对生命的热爱。“情感与生命是同为一体的,情感需要生命作为实质载体,生命需要情感的升华以致自我的生命觉醒。”[3]每一次的情感体验都会促使教师对生命重新定义和解读,每一次对生命的重新定义和解读也会带来新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的情感教育必须将教师对生命的热爱作为重要内容,这是教师情感教育的本源。
二是培养教师对生活的热爱。情感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师是感性的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教师情感来源于生活,因此,割裂教师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情感教育是不合人性的行为。因而情感教育的实施必须面向生活,培养教师对生活的熱爱。
三是培养教师对职业的热爱。职业生活是教师整个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处理各种工作事件的同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他(她)就不能从职业生活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的情感教育应将培养教师对职业的热爱作为重点内容,培养教师对职业的热情和信心,以此促使更多教师对职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是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性,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仅是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教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和热爱职业的落脚点。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的情感状态,包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流露出的价值趣味、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的程度以及对学生情感的反应方式等都会对学生感受生活、认识自我以及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影响”[4]。情感教育要激发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给予学生心灵的呵护和唤醒,这是教师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教师情感教育实现的路径建议
(一)关注教师的生命体验
叶澜教授说:“学生生命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很难想象不关注教师生命的教育能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生命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5]以往的教师教育往往过于关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教师的情感释放一直被忽视。对教师的生命关怀一直缺位导致部分教师对自我生命的轻视与对学生生命的淡漠。因此,教师的情感教育应关注教师的生命体验,激发教师的生命意识,加大对教师的生命关怀,使教师热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关心、呵护学生的生命。
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一方面,学校应为教师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为教师情感的释放提供空间。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医生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鼓励情绪持续性低落的教师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卸下心理负担,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另一方面,学校应借助线上或线下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对生命相关知识的宣传,让教师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与生命的可贵。
(二)植根教师的生活世界
“生活意义是人的情感安顿之所,人的情感这棵大樹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大地,而生活意义就是情感赖以滋养其生命的养分。”[6]教师的生活与教师的情感联系密切,生活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又丰盈着生活的意义。教师的情感教育应植根于教师的生活世界,遵守教师生活世界的规则,使教师的情感在生活中得到充分滋养,让教师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
第一,实施者要关注教师主体的生活经验,以经验联通情感教育与教师的生活。教师主体的生活经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性格特征和生活兴趣,这些生活经验是千差万别的。实施者应深度关注教师的个性特征,以教师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持续关注教师主体兴趣与需要的变化,选择与其生活经验契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教师生活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第二,实施者应关注教师的生活环境,以环境营造情感教育实施的氛围。教师生活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生活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情绪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情感教育的实施要立足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生活的乐趣,不断探索生命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实施者应挖掘教师生活中关键事件的价值,促进教师情感的有序化。教师本身具有社会人的属性,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而情感教育的另一个关键作用是规范教师情感的释放,使之符合职业的要求。情感教育的实施可以借助教师生活中的关键事件,比如某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或者某教师的行为受到表扬等,让教师明白哪些情感的释放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恰当的,从而合理引导教师个人情绪的释放。
(三)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当前的教师教育以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为主,教师评价也以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作为主要标准,烦琐的工作事务与竞争激烈的职称晋升环境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使教师的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合理的疏解。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让教师认同并热爱自己的职业。
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该更新教师管理理念,把教师当作学校发展的贡献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利益的承载者与下属。学校应深入了解教师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生活状态,关心爱护有经济和生活困难的教师,满足不同教师的多层次需要,帮助教师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和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应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条例,建立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创造。同时应将教师的工作量、科研能力、教学经验等多唯独的标准和内容纳入教师的评价体系,打破以学生成绩为主要标准的教师评价体系,舒缓教师的职业压力。
(四)激发教师的爱生之情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传达着关心与爱,双方积极交流,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育的本质也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灵魂的碰撞,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7]教师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培养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纯粹的、热烈的感情。这就需要情感教育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具有丰沛的感情才能够懂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与学生进行心灵层面的沟通。因而教师的情感教育要培养教师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激发教师内心深处对学生的热爱,促进教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情感教育还需要引导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向学生展示出真实、热情、诚恳的态度,使学生乐于与教师成为朋友,从而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的“无限可能性”在“爱”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学校应建立师生沟通的长效机制,定期举办师生联谊活动,构建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渠道。
情感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教师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等其他模块的教育更好地开展和实施,这也是教师不断“成人”与不断“成师”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和谐统一,它在不断序化教师情感的同时推动着教师的职业发展。
(罗梦园,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参考文献:
[1] 钟芳芳,朱小蔓.论当代教师道德生活的困境与自主创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46-50.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3] 蒋明宏,胡佳新.从情感关怀到生命自觉的教师自我升华——基于关怀理论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36-40.
[4] 马多秀.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37-40.
[5] 叶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8.
[6] 毛豪明.论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J].教育研究,2006(8):67-70.
[7] 宋晔,刘光彩.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75-181.
实习编辑:刘 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