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定价问题与完善对策

2021-06-30 05:46吴建燕
今日财富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小额贷款市场化定价

吴建燕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贷款定价产品遇到较多困难,为此商业银行积极开拓灵活而富有挑战性的小额贷款产品。本文针对小额贷款定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相关概念,探讨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贷款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一个主要来源,利率定价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多少。利率市场化既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局。一般认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的顺序逐步推进,目前已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存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推动银行业创新发展,然而利率市场化也使商业银行依赖存、贷利差盈利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许多国家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利差收窄、净利息减小的局面。随着大客户融资渠道拓宽,直接融资发债的运用,商业银行对大额贷款议价难度增加,信贷资源向中小客户倾斜,小额贷款定价问题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盈利水平,因此本文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定价问题与完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小额贷款、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的概念梳理

(一)小额贷款

目前,国际上对小额贷款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倾向于面向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如农户、手工业者等)且贷款额度较小的贷款形式。小额贷款具有服务对象数量庞大、贷款额度较小、期限较短、风险控制难度高等特点。因为服务对象面向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所以数量庞大;面向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000万元,面向低收入个人贷款数额可能仅数万元,相對大企业贷款来说数额小得多;小额贷款多面向短期资金需求的客户,贷款期限较短;小额贷款服务对象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贷款风险较高。

(二)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来定价。在利率管制情况下,银行收益基本上由存贷款利率差决定,这样银行缺乏危机意识,阻碍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利率管制形成的低效已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改变利率管制政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放开利率管制,随着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初步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但目前仍存在所谓利率“双轨制”,即货币市场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与存贷款利率依据央行基准利率浮动的两种利率机制,有学者提出双轨并为一轨的建议,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和完善。

(三)贷款定价

顾名思义,贷款定价即确定贷款的价格。狭义理解贷款的价格就是贷款的利率,确定贷款的价格也就是确定贷款的利率;但广义上贷款的价格,除了贷款利率之外,还包括补偿余额、隐含价格、承诺费等相关部分,以补偿贷款资金使用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贷款定价也就是确定贷款利率及相关条件的过程。显然,高定价有利于获得覆盖贷款风险之后的高利润,但较高的价格会增加客户的债务负担,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将使相当数量的客户放弃贷款需求而转向贷款定价低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渠道;低定价难以保障银行盈利目标的实现,使银行面临较多的贷款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发展。所以,科学合理地对贷款进行定价是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关键所在。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定价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大多采用基准利率加点法,所使用的模型称作价格领导模型,用公式表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基准利率×(1+利率浮动幅度)。基准利率一般采用央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例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基础利率(LPR)。利率浮动幅度为多个浮动幅度系数的加权平均值。这种定价方法的优点是从基准利率出发,加上风险加成,直观,易于为借贷双方理解,接受程度较高,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没有考虑各家商业银行贷款成本差异,同时贷款风险不仅存在于自身风险,还有市场利率风险,风险管理要求较高,更突出的问题是没有考虑银行与客户间的业务往来和发展关系,不利于争取优质客户。总的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意识、定价能力以及防范贷款风险能力已有所提升,但贷款定价方法依然比较传统,与利率市场化要求存在差距。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定价问题分析

(一)现行定价体系主观性强,科学性不足

如前所述,现行贷款定价大都采用价格领导模型,与利率市场化要求有差距,因该模型没有考虑市场竞争、资金成本、客户关系和预期收益等因素,而且利率浮动区间选择缺乏客观依据,很多情况下是各商业银行基于自己不完善的认识拟定的,选择的浮动指标是否合理缺乏令人信服的评价标准,例如客户是否按时还款不仅与企业信用级别、担保方式、资金自行率、资产负债比率、法人信用状况、单笔贷款金额等因素有关,还与该企业所属行业、所处地域、企业人员素质、中间业务收入率、经济周期等因素有关,而且各个浮动系数大小也是人为设置的,实际操作有很明显的主观性。以行业差异为例,不同行业贷款风险明显不同,例如有工业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企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而不需要工业厂房、设备的企业商品销售时间短,资金回笼快。其次,在实际操作中风险的识别和量化缺乏科学依据,各商业银行大都由总部制定利率管理规则,分行按其层次和级别执行。由于银行工作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培训,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和量化风险。例如为了争取大客户采取降低贷款利率的方法,而对于小额贷款客户随意制定贷款价格,使得小额贷款成本、收益风险和预期利润不协调。

(二)盲目追求规模效益和短期收益,使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和争夺客户资源,盲目扩张,追求规模效益,例如为了增加存款规模和中间业务收入,要求客户增加存款数量来换取低息贷款,通过出让贷款利润空间,达到规模效益,不但恶化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使小额贷款授信客户大量流失,还降低了小额贷款议价能力,并使得贷款定价偏离真实价格,增大了银行潜在风险损失。其次,一味追求短期大额收益,不断增加高风险信贷资产比例,使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其实运用好小额贷款定价手段可以增加低风险资产比例,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因为国家近年来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就是为了鼓励小额贷款投放,但小额贷款逾期却并未下降,反而有明显升高,这就是因为利率定价不合理,未覆盖风险。例如有些银行针对小额贷款给予“指导定价”,定价高低不经过精确测算,主要依赖过往经验和主观判断,并且利率相对固定,不随时间而调整变化,导致定价与成本不匹配,高风险资产占银行风险资产的比例过高,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了。

(三)小额贷款定价管理粗放,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

小额贷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人,这些贷款对象经营规模小、灵活,同时抗风险能力较弱,违约追偿难度较大,尤其是我国目前缺乏权威、可靠的信用评价机制,商业银行自己评估受限于信息不对称性,对小额贷款风险评估难度较高。小微企业很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手段,资金挪用、转移较为频繁,监管难度大,由于信息透明度低,又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放贷人员凭借有限的信息难以准确评估费用归属、风险大小等因素,使得小额贷款定价管理粗放,贷款定价模型中许多指标系数选择要靠放贷人员个人“判断”,这样会增大风险成本。但正如前面分析过的,如果制定较高的贷款利率,又会加大贷款对象的债务负担,造成逆向选择。例如有些商业银行推出特批优惠定价,本意是扩大营业网点放贷灵活性,吸引潜在收益的优质客户,但目前的定价管理制度下又很难做到位,结果“优惠贷款”变成了“关系贷款”,增加了“寻租”空间。

(四)贷款数据库不完善,利率执行监管不到位

目前,商业银行对本区域借贷数据掌握不充分,信息收集、数据分析能力较弱,未能摸透本区域贷款规模、结构及同业产品利率情况,也就难以推出有竞争优势的小额贷款定价,特别是没有建立贷款对象的信息数据库,较难实现违约查询和追偿。其次,贷款利率定价的监管不到位。照理说贷款时间越长,贷款风险越大,贷款定价应该越高,但实际上不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存在长期贷款利率低于中期贷款利率、中期贷款利率低于短期贷款利率的“倒挂”现象,这种情况反映出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也与利率执行监管不到位有关。基层银行没有正确把握贷款对象的风险,选择贷款利率不当,并且利率执行的监管覆盖范围不够、有效性不足,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

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定价应对之策

(一)完善小额贷款定价体系,灵活运用贷款定价策略

小额贷款有别于大额贷款,期限短,频率高,信用风险大,所以对于小额贷款不能只考虑供求关系,还应将其他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考虑在内,包括资金成本、贷款风险、预期收益水平(目标利润率)、商业银行与贷款客户的关系、贷款费用(操作成本)等。计算资金成本时,在市场利率稳定和银行资金来源不变时,可以只考虑平均资金成本,否则要将资金的边际成本考虑在内。针对小额贷款的特点和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应对每一笔贷款进行综合定价,例如采用复合定价方法,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价格基础上,根据区域资金供求关系、客户信用、产品风险等级、目标利润率等多种因素,制定具有差异化、多样性的风险资产组合,这样做不仅赋予商业银行经营机构更多的定价自主权,而且定价策略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提升经营稳健性和资产质量,增强授信客户粘合度。

(二)建立定价授权管理机制,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为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效益和短期收益,应当建立科学的贷款管理机制,根据利率管理成效实施差异化授权方案,例如在同级支行中,按照同业利率排名,给予利率管理成效好的支行更高档位的授权,以突出服务绩效的差异。其次,实施分类定价原则,根据贷款类别和预期利率的升降,选择适合的利率品种,使风险和收益匹配。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必然会波动,为此应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有效管控利率风险,例如久期管理法、情境模拟法等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应设置专职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利率风险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建立风险分析模型,监测利率风险敞口,并根据敞口变动情况实施相應的调整措施,使利率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规范小额贷款定价流程,优化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贷款定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信贷部门很难全面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科学高效的定价流程,例如信贷部门负责客户信用评级,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指标测算,营销部门负责协调客户关系,通过健全的组织结构和规范的定价流程,确保贷款定价合理、合规且有竞争性,避免人情定价和逆向选择问题出现。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对象征信系统信息量较少,而且存在严重信息失真现象,所以应完善小额贷款对象信用评价体系,并采用量化评价技术。针对现行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缺乏行业对照、区域比较、外部数据佐证、人为干扰因素多、数据指标失真、权重设置不当等问题,对现行信用评价体系进行重构和优化,并且适当引入外部数据,探索有效的评级方法,避免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

(四)注重定价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贷款监测与后评价

面对借贷数据不完整、信息收集与处理弱的问题,商业银行需开发功能完善的定价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的积累和数据质量的提升,要保存各种数据,例如交易历史、评级数据、清偿数据、违约数据等,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为小额贷款定价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商业银行比较缺乏数据分析专业人才,应加强引进和培养,以提高定价管理水平。其次,应完善定价监测体系和强化后评价管理。按照小额贷款价格变动频繁的特点,对贷款利率浮动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实时掌握违规定价行为,及时采取措施整改,堵塞定价管理漏洞。根据贷后评价结果调整利率授权,形成贷款定价测算、审批、监测、评价、调整完整的链条。

五、结语

文章梳理了小额贷款、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三个概念,阐述了现行小额贷款定价方法及优缺点,分析了现行定价体系科学性不足、盲目追求规模效益和短期收益、小额贷款定价管理粗放、信用评价机制和贷款数据库不完善、利率执行监管不到位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完善小额贷款定价体系、灵活运用贷款定价策略、建立定价授权管理机制、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规范小额贷款定价流程、优化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注重定价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贷款监测与后评价的对策。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行)

猜你喜欢
小额贷款市场化定价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制约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因素和解决措施
小额贷款公司紧箍咒在浙江率先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