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2021-06-30 22:16仇培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阿大葱油饼理性

仇培丽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是新一轮课程的核心和目标。思想政治课要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树立科学精神,以此来促进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 理性思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公民。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认为当前的中学生急需要培养思维能力,只有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绝对的权威,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在不断发展,教师知道的学生也会知道,甚至教师不知道的学生可能也知道。传统的就知识讲知识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升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围绕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这些核心素养的培育都离不开高品质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辩证否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精选素材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突出政治课堂的时代性、现实性,教师往往会列举大量的案例、材料、情境……丰富的教学素材的确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让许多抽象的艰涩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更能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素材使用不当,会直接冲淡教学的主题,学生在一个个情境、材料中不知所措,有效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或者思考较浅。缺乏有效的思考,导致学生记住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材料,而应该掌握的必备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很好的掌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往往是通过一段段感人的素材强行升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提升素养。

例如,在讲解“矛盾及其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更清晰地让学生掌握矛盾的含义,笔者首先播放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读视频,并让学生找出诗词中一一对应的词句。学生找到了这样几对:欲去(理想)——恐(现实)、天上——人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好——坏、优——劣、高——矮、胖——瘦等对应的词。为了更生动地展示这一含义,笔者又选择实物展示的方式,将书放在手上,并说明:书在上,手在下,上下是不同的,有差异,两者呈现相分离的趋势,这就是对立;书在上,手在下,上下又是不可分的,没有上,就没有下。上下是统一的。紧接着笔者又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古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学生思考这些诗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最后,为了检测学生掌握情況,笔者又让学生列举一些既对立又统一的例子。

矛盾的观点在哲学中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选择恰当的素材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笔者反复多次的使用古诗词、生活化的例子等教学素材,让学生处于“看材料”的状态中,并没有让他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些素材的深意,过多的材料让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听完之后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并不能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能精心选择教学素材,要注意素材的使用是为教学服务,教学是为学生服务,切不可为了课堂的精彩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精炼的能说明问题的素材才是课堂教学真正需要的。

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巧设问题

学生思维的培养关键在引导,主体在学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离不开高质量的思考问题。教学中我们以情境为背景,设置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确是非,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立场,让学生在合作中完善观念。

例如,在讲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选择了“‘上海阿大葱油饼被关”这一事例。“阿大葱油饼”是一个经营了三十多年的饼摊,口碑和人气一直很好,甚至被媒体报道过。但是,由于“阿大”无证经营,被食品安全部门关闭了。这在网上引起了大讨论。很多人对“阿大葱油饼”深表同情,有的人还借此对现行城市管理制度提出严厉批评,依法行使监管职权的执法者也成了众矢之的。

案例展示之后,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阿大葱油饼被关背后隐含着的是什么矛盾?

2、你认为“阿大葱油饼”该不该关?3、阿大葱油饼代表着人们呵护城市记忆的情怀,但维护规则是严肃的事情,你认为可以怎样兼顾情怀与规则?

第一个问题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在一个城市中存在着“卖浆生存”与“城市维护”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展开追问:在城市管理中还有哪些矛盾?你认为最突出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归纳了许多诸如城管执法、食品安全、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等矛盾。大多数学生将食品安全放在了首位。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主次矛盾。

第二个问题目的是通过设置一个两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一边是城市美味、城市记忆,一边是城市管理规则、食品安全,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次方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能够理性看待无证经营被关目的是保障人们食品安全,人民安全大于天,这是主要的方面。

第三个问题目的是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能够理性思考在城市管理与情怀呵护之间有没有兼容的可能。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给出了很多建议,这些建议包含了学生的理性思考过程,很多非常有价值。教师在进行点拨的时候,明确做事情要从主次矛盾入手。通过这样几个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并且对国家的管理制度、法律规则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这一主体,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感悟、思考,有价值的思考的前提是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避免为了问而问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既要有思考意义,又具有价值导向性。缺乏思维力度的问题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升华情感

培养思维最终是要服务于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丰富学生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按要求完成对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更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在思考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有价值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例如,在讲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时,为了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知识点时,我列举了“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以及“台湾问题”等现实问题,通过列举美、日、韩、菲等国家在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干涉中国内政、危害中国独立和主权方面的各种阴谋,让学生了解事实,让他们在真实的事件中看到面对中国的强大,某些国家千方百计阻挠、散播各种阴谋论,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感受到发展壮大中的中国前行道路充满荆棘,即中国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通过中国一系列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举措,以及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用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统一,积极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即便中国前途坎坷,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振兴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又让我们发展的前途充满光明的。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不仅解决了课本中关于“发展途径”这一知识点,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艰难与伟大。

通过选择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材料,通过讨论,让学生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同时坚定国家发展的信心,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但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就需要结合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悟、思考,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问题、评价问题,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唤醒心灵,升华情感,从而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韦桂琴《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浅探》,《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31期。

猜你喜欢
阿大葱油饼理性
最后一次哭鼻子
我的葱油饼同桌
上海老味道葱油饼
“阿大葱油饼”另觅地址重新开张
儿时的葱油饼喷喷香
像什么
像什么
第一赞葱油饼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