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追求理想的“致用”

2021-06-30 07:38汲安庆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用指向常识

汲安庆

非常神奇,谈“致用”,师生神奇“同心”:教学若不围绕考点展开,即是对生命的辜负;课程不指向语用,就是脱离生活的落伍;中高考无人问鼎重点中学或大学,就免谈品牌……

吊诡的是,这种念兹在兹的致用,常常出现颇为反讽的结果:教学沦为知识售卖、机械操练,人性的温度没了;课程的生活指向有了,师生的文化关怀、世界眼光消失了;学生进入理想学府,却并不感恩,学科之爱、社会之爱、自然之爱也逐渐沦丧了……

这还是健康、暖心的致用观吗?理想的致用,到底应是什么样?其实,回望历史,回归常识,答案不难找到。

“致用”出自《周易·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指精研事物道理,进入神妙境界,才能使学识得到有效使用。这已喻示:理想致用,应是实用和虚用的统一。基于此,便不难理解古人追求“知言”实用价值时,为何要一个劲儿地“善养吾浩然之气”了。古人设“六艺”之学,既以射、御、书、数应对外部世界的需求,也以礼、乐顺应人内部的需要。古希腊的柏拉图明确指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而非一味发挥知识的实用价值;古罗马的昆体良也一直认为:精于雄辩的前提是“善良”。因此,追求实用必须注意知情意素养的浑然培育,以虚统实,虚实相生,致用才会走向完美之境。

沿此逻辑出发,理想致用亦应是小用与大用的统一。人不能只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满足一己之小用、私用,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的大用、公用统统弃之不顾。要知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追求“立言”之不朽,还应牢记更神圣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乎此,教育还会病态地将教学与房子、车子、票子紧紧捆绑在一起,甚至吼出“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吗?

理想的致用,还应是专用与泛用的统一。“定位准确,心无旁骛”“考什么,教什么”等所谓的成功学,以及打着“科学”旗帜的众多指标化考核,表面上是追求专用的有效化,但是离开泛用的滋养,专用又能行走多远呢?泛用不是要弱化专用,而是追求用的共生共荣,各美其美。这方面,“君子不器”说已显示了超越千年的智慧——不是不成器,亦非成为某种器,而是执一御万,成为无数器,实现专才与通才的完美统一。

总之,理想致用,不但应需,而且应性;不但惠己惠家,而且泽及他人、社会和自然;不僅瞩目当下,更指向未来。这才是教育的常识,也是教育的初心,值得永远坚守和追求。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专用指向常识
沁人心脾的“香”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德里女性专用车厢受青睐
数学达人专用时钟
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