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吉 关志栋 曹超
2020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经济运行秩序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冲击,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得益于我国率先控制疫情、实体经济领先恢复、宏观政策呵护和监管政策引领,商业银行中最贴近市场、活跃度最高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坚守防范金融风险底线,坚持回归信贷本源,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补充资本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金融理念,继续沿着高质量的发展路径前进。目前,已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上市股份制银行”)共有10家,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华夏银行。在已公布的年报和市场公开数据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值得关注的特征。
资产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
截至2020年末,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达55.35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5.74万亿元,相当于增加了1家中型股份制银行。同比增速为11.56%,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1.19个百分点, 依然保持两位数出头的中高速增长水平。从规模排名看,上市股份制银行资产排序基本稳定,招商处于领跑地位,浦发排名前进一位,超越兴业列居第二。从增速看,渤海银行同比增速达25.19%,远超同期行业平均水平和自身2019年水平,呈现明显的扩张倾向;民生银行资产增速从2019年的11.46%下降至4.02%,为2020年股份制银行中资产增速唯一落入个位数增长的机构;其他股份制银行主要表现了稳速增长的态势(见表1)。
以更多信贷供给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因华夏银行尚未公布年报,所以在下文的分析中,9家银行不包括华夏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9.62万亿元,与2019年末的3.45万亿元相比增速14.58%,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0.98个百分点,高于资产增速3.02个百分点。从规模排名看,招商银行贷款余额站上5万亿元,资产规模位列第二的浦发和位列第三的中信贷款规模均在4.5万亿左右,既体现出中信依然保持了重视对公业务的发展策略,也体现出浦发银行资产增长的主导因素是非信贷资产的增长,尽管其贷款增速超过2019年水平。从增量看,招商、浦发和兴业的信贷增幅都超过了5000亿元。从增速看,渤海、浙商信贷增速居前,分别为25.47%和16.62%;民生信贷增速仍然列后, 但显著高于其资产增速,显示其非信贷资产方面有求稳的倾向(见表2)。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3.51%,较2019年末上升0.77个百分点,继续呈现出向传统信贷业务回归的特征,基本符合近年来强调的服务实体经济、回归信贷本源的监管导向。其中,招商和渤海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均超过60%,但两家机构的经营策略和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贷款也得有不同的“做”法。此外,招商和光大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较2019年略有下降(见表3)。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信用贷款余额为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0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1.16%,体现出近年来贷款线上化、信用化趋势,逐步减少此前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基本符合近年来增加信用贷款服务小微企业的监管导向。其中,浙商、渤海信用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结合两家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来看,其信贷资产质量与金融服务便利化还需要更好地平衡。
存款增速匹配信贷增速略显紧平衡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各项存款总额达30.48 万亿元,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总额,较2019年末增加3.17万亿元, 略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幅,同比增速12.34%,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0.87个百分点、同期各项贷款增速2.24個百分点。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观点,上市股份制银行并没有将创造的贷款留存在体系内,体现出吸收存款总体面临一定压力。按照“存款支持贷款”的观点,上市股份制银行的信贷投放并未有全额存款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2020年末,上市股份制银行存贷比为98.96%,也印证了吸存压力的存在(见表4)。
从增幅看,招商吸收存款能力显著领先同业水平,2020年增加7891.54亿元,高于其信贷投放增幅,同比增速为16.19%,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6.08个百分点;中信银行紧随其后,全年存款增加4990.28亿元,但增速仅为行业一般水平。其中,招商对公存款占总存款比重为63.89%,中信对公存款占总存款比重为79.28%, 分别体现了零售与对公两种策略,也体现出吸收零售存款更具成长性。
从增速看, 民生银行存款增速依然列后, 同比增速为3.61%,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和本行贷款增速,显示其负债端优化压力甚至高于资产端优化压力。考虑到民生同业融入资金出现明显负增长(-10.26%),其负债质量改善的需求更加紧迫。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存款增速分别为9.6%和7.63%,处于个位数增长区间,低于其2019年同期存款增速和2020年信贷增速,既与2020年股份制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力度较大有关,也体现出较大的存款吸收压力。根据兴业年报,其2020年压降了高成本结构性存款1353亿元,通过还原计算,调整后存款同比增速为10.07%,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从存贷比看,渤海、浦发和民生三家均超过100%,虽然存贷比不是监管指标,但从期限匹配、成本优化角度看,存贷比的改善压力将传导至未来其资产、信贷增速和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让位于改善资产质量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累计实现利润3971.04亿元,较2019年末减少135.6亿元,主要是民生银行利润出现负增长,比2019年减少198.22亿元。浙商和浦发也出现小幅负增长,分别降低4.44%和0.86%。除去民生调整后,上市股份制银行利润小幅增长1%,保持基本稳定。从净息差看,2020年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净息差为2.29%,比2019年扩大0.03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净息差为2.14%,也处于偏中等水平,体现出支持股份制银行稳健盈利的利率环境依然稳定(见表5)。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10.48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66.63亿元,主要是兴业银行增长156.15亿元。民生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了33.66亿元,考虑金融环境和资产质量较为稳定等因素,体现出其将更多的财务资源用于改善资产质量。平安和招商的不良贷款余额也出现下降(见表6)。
截至2020年末,上市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增速为4.02%,显著低于各项贷款增速10.56个百分点,体现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断加大、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特征。个别银行公布了不良处置力度,招商银行年报显示,其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549.29亿元;光大银行共处置不良贷款607.22亿元,比2019年增加159.17亿元。据人民网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近两年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含未上市的两家和尚未公布年报的华夏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近1.5万亿元。
从不良率看,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47%,较2019年下降了0.12个百分点,在利润基本与2019年持平的条件下,显得尤为不易。其中,仅民生和浙商两家银行的不良率小幅上升,分别上升了0.26个百分点和0.05个百分点。从拨备覆盖率看,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06.03%,较2019年下降了1.04个百分点,主要是渤海、浙商下降幅度较大,降幅接近30%,反应出各行资产质量和财务能力分化较为明显。
损失吸收能力提升与资本补充压力并存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资本净额为5.0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5628.4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3.41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2441.18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66%,比2019年略升0.06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比2019年下降0.17个百分点,非核心一级资本增幅高于核心一级资本增幅746亿元。整体上,股份制银行的资本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损失吸收能力不断增强,但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力度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加强空间(见表7)。
分机构看,民生、浙商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力度明显偏弱,全年补充不足100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19年有明显下降,但距监管关注门槛仍有一定的安全缓冲区间。招商和中信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2019年。考虑到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临近实施,上市股份制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未来将需要进行更多补充资本。
综合化经营特征明显且分化加大
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净利息收入为1.0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499.8亿元;投资净收益为1.1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439.1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25.98亿元,较2019年减少464亿元。从收入结构看,总体上基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利息收入与基于投行业务的投资收益平分秋色,年度利息收入变化高于投资收益变化,但各行特征差异较大,体现出各行在综合化经营的发力上有所不同。比如,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投资收益增幅显著超过利息收入增幅,兴业银行投资收益虽有所放缓,但投资净收益总额仍高于利息净收入82%,民生、光大和浙商投资净收益出现明显下滑(见表8)。
此外,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提出企业客户融资总量(Finance Product Aggregate,FPA)的概念,指银行对同一企业客户的表内外融资服务,包括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债务性融资和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中介性融资,是“商行+投行”综合经营的典型反映。目前对PFA的定义仍在探索,从年报看,兴业银行对公融资总量余额为6.06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6720亿元,增长12.47%。其中,表外非传统对公融资余额为2.03万亿元(包括债务融资工具、权益融资工具、资管产品项下对公融资、资产证券化业务、境外债等),表外传统对公融资余额为1.11万亿元,表内对公融资余额为2.92万亿元。招商银行客户融资总量余额为4.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703亿元。其中,传统融资(包括对公一般性贷款与商票贴现〔含转出未到期票据〕、承兑、信用证、融资性保函与非融资性保函等)余额为2.25万亿元,非传统融资余额为2.01万亿元。
无论从服务客户还是自身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更加立体地掌握客户的融资信息对银行来说都是有益的。但从资金端考虑,商业银行既是企业的融资提供方,又是外部资金中介方,厘清各类责任边界和建立风险隔离对于商业银行都显得更为必要。
同业融入运用和流动性管理水平仍可提高
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影子银行的角度看,股份制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认识和关注重心有所不同,但负债角度下同业融入资金始终是流动性管理的关键一环。截至2020年末,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同业融入资金(包括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余额为8.4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7572.81亿元,同比增长9.86%。总体上,同业融入占总负债的比重为16.61%,较2019年有所下降,也低于同期存款增速,证明同业融入主要是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而非资金吸收手段。分机构看,兴业和浦发同业融入资金占总负债的比重较高,均超20%,较2019年小幅增长(见表9)。
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安全缓冲并不宽裕,2020年末平均流动性覆盖率(除民生和华夏以外的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为137.86%,较2019年降低19.05个百分点,也低于2020年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的146%。同期,同业融入资金占比最高的兴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90.25%,浙商银行同业融入资金流失较多(流失691.54亿元),带动流动性覆盖率出现较大下滑,从223.49%降至111.49%。而同期,兴业银行存款增速处于中下水平,浙商银行的存款增速处于中上水平。因此,如何看待和用好同业融资资金,将其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流动性管理,仍是股份制银行和金融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零售管理资产理念值得关注
零售管理资产(AUM)理念已经深入股份制银行,至少有6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公布了相关业务情况。总体看,AUM主要包括零售存款和代客理财业务,主要反映了银行在零售领域“吸收”资金的能力,既包括以存款形式将资金吸收进表内,也包括以委托管理形式吸附在表外。
截至2020年末,招商银行AUM余额为8.94万亿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远超位列其后的浦发银行的3.13万亿元。招商银行AUM余额与存款和总资产的比例均与其他股份制银行不在同一比例区间,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从负债角度看,其存款占AUM的比例为63.36%,显示存款已经不是其“吸收”资金的主要形式;二是从资产角度看,其AUM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06.92%,相当于重构了一张零售的“资产负债表”,且规模超过了其传统资产负债表规模(见表10)。
值得探讨的是,如何从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角度去对待AUM这张“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AUM在零售领域打破了表内、表外的概念,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将通过声誉风险渠道、涉众风险渠道交织,如何做到对同一批客户既保证表内存款的兑付性,又能平稳破除表外“刚性兑付”预期,还保持资金不流失,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领域。也就是说,AUM这张“表”的弹性需要在什么范围才能保持资金流入基本稳定。从监管角度看,目前基于资本的风险监管体系是将表内和表外业务区分来看的,强调表内审慎监管和表外风险隔离,AUM在业务领域的实施相当于重组了监管对象,如何升级监管理念,重组监管工具箱,更加有针对性地护航商业银行发展转型是监管的挑战。也就是说,AUM这张“表”的稳健性需要在什么范围,才能保持现有的金融监管与应对措施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
2020年,上市股份制银行还呈现了很多经营特色,比如有的侧重集团化经营,有的加速支付平台建设,有的在供应链上发力,有的更加注重零售客户黏性;各行还普遍加大了科技投入,进一步创新产品服务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巩固技术基础。总体上,上市股份制银行呈现出良好的经营效率和稳固的风险抵御能力,将继续向高質量发展转型。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保监会博士后工作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