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馨,李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1633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1],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区域科技创新被我国纳入重大发展战略,各地都在积极实施创新体系的建设[2]。黑龙江省作为最早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为中国工业体系的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重心的逐步转型,这个中国新工业的摇篮因其产业结构大部分依靠自然资源的特点,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定量评价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区域发展和经济进步,提高其区域竞争力。
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还未得到统一,部分学者认为区域内通过无形知识转化为有形财产的能力就是区域创新能力[3],这种转化能力的前提是科学技术水平[4]、基础是区域内的现有资源[5],载体是技术能力[6],基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通过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整合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既有资源使用效率的能力[7]。还有学者指出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内长期利用创新技术进行生产并商业化的能力[8],决定着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受教育机构质量、可用人力资源、创新投入等因素的影响[9-11]。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是重点之一。
目前的区域创新指标体系均由多个指标构建[12],国外学者多从科学潜力、人员潜力、技术潜力、金融和经济潜力、信息通信潜力五个方面构建[13],国内常用的构建维度主要有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制度创新、宏观经济与社会环境五个方面[14-18],在应用的方法方面,主要有熵值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SVM建模评价[19-24]等。
借鉴国内外优秀学者的先进经验,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初选42个评价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每百人拥有的图书馆藏书量、国家级研发平台个数、万人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等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基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产出、创新绩效5个维度,33个指标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Heilongjiang
考虑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指标较多,且指标间相关性较高,在与多种评价方法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及其他30个省份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
选择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首先,该方法计量过程较为明确,方便理解;其次,该方法灵活性与实用性兼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可以有效的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政府针对结果调整工作,又可以根据宏观条件变化及时对结果进行调整;再次,这种方法能够创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含所有需要的指标变量,具有系统性;最后,AHP-综合评价法能够避免某些指标变量可能无法定量获取的问题。
2.1.1 构造判断矩阵
邀请相关专家对各层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运用1~5标度法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由于评价指标较多,不逐一列出,以区域创新能力(A)为例,A判断矩阵如下:
2.1.2 计算权值
表2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Table 2 The weigh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续表2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Continued table 2 The weigh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1.3 一致性检验
为避免专家判断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通过一致性比率CR检验:CR=CI/RI,其中CI=(λmax-n)(/n-1),值可通过查询指标表获得。当CR<0.1时,通过一次性检验;当CR>0.1时,则应当对判断值进行调整。得到λmax=5.079 9,CR=CI/RI=0.017 8<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评语集确定为V={V1,V2,V3,V4}={优秀,良好,中等,不好},根据评语集对对方案层进行打分,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i,根据公式Wi*Ri计算可得:B1=W1*R1=(0.098 2,0.135 6,0.154 6,0.131 4,0.215 9,0.242 3)*
同理,可得到B2,B3,B4,B5:
由表3及图2可知,当需要满足氨水浓度>15%的要求时,气相摩尔分率约0.292,此时吸收温度约为30℃。
最终评价向量为:B=W0*R。令R=(B1,B2,B3,B4,B5)T,得出新的矩阵,将其作为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 阵R。 将 评 语 集 赋 值 为V={V1,V2,V3,V4}={100,80,60,40},C=B*VT,即得到各个省份每年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值如下表所示:
表3 2015~2019年31个省份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capacity in 31 provinces from 2015 to 2019
续表3 2015~2019年31个省份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Continued 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capacity in 31 provinces from 2015 to 2019
从上述数据中整理得到黑龙江省2015~2019年 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如表4所示:
表4 黑龙江省2015~2019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Table 4 Comprehensive ranking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19
因子分析法就是把多个变量间的关系用少数几个变量表示出来,优点包括:首先,因子分析法能够消除各变量计量单位不一致造成了结果误差,在因子分析之前,通常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因子分析法反映样本之间的关系更加客观,运用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时,权数取决于信息量,无法进行认为调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再次,因子分析法通过提取出的因子,转存全部的原始指标信息,并通过对因子的控制,更好的达到解决问题的预期精度;最后,因子分析法全程电算化,能够减少计算误差,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我们选择因子分析法对上述结果进行检验。
在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得到KMO统计量为0.79,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0.01,通过检验标准,可以使用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默认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计算因子变量得分后进一步计算综合得分,最终确定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效用值。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创新环境得分*0.118 2+创新资源*0.301 5+企业创新*0.301 4+创新产出*0.150 7+创新绩效*0.128 2,最终确定我国31个省市2015~2019区域创新能力,因篇幅限制,在此不列式全部结果,最终整理得到黑龙江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名情况如表5:
表5 黑龙江省2015~2019区域创新能力排名Table 5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ranking from 2015 to 2019
通过对31个省市运用相同指标但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结果排名差距不大,以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果为例,分析黑龙江省近五年来的区域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2015~2019年度创新资源指标值分别为-0.708、-0.534、-0.413、-0.485、-0.524,创新环境指标值分别是0.029、-0.215、-0.334、-0.204、-0.278,企业创新指标值分别是-0.066、-0.210、-0.526、-0.414、-0.408,创新产出指标值分别为-0.732、-0.687、-0.756、-0.7679、-0.763,创新绩效指标值分别为-0.503、-0.705、-0.555、-0.604、-0.598,其中创新资源指标值与同年最高值相差约2.0左右;创新环境指标值与同年最高值相差约3.0左右;企业创新指标值与同年最高值相差约2.0左右;创新产出指标值与同年最高值相差约3.0左右;创新绩效指标中与同年最高值相差约1.5左右,差距较大,与东北地区的辽宁省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与吉林省相比虽相差不大,但仍处于落后状态,说明黑龙江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黑龙江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的最重要环节就是依靠政府扶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及主导作用。由政府制定区域创新相关政策,引导科技开发,强调产品创新,对合理的企业竞争行为给予鼓励并制定规范,促进企业发展及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政府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资金的投入,拨付部分资金为专业化研究机构进行科技创新提供经济支持,并对进行科研开发的创新型、技术型企业进行款项扶持,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此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加强创新环境的建设。
创新型人才是区域创新的主体,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吸引并留住人才至关重要。黑龙江省长期以来在人才引进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黑龙江省应认识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生产力”。首先,从人才培育的角度,高校应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培育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例如加强高校与研究院或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培养的方式,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从人才吸引的角度,黑龙江省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机制,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通过安家费、人才补助等补贴吸引外来人才;最后,从人才保障的角度,应完善人才保障机制,通过良好的环境、丰厚的待遇和落户政策等留住创新型人才,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建设,首先,黑龙江省的大中型企业要积极增设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优化老产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提高科技研究院向企业输送创新人才的力度,加大对科技研究院的改革,加强其与企业的协作,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及水平,逐步将其发展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最后,企业要加强创新投入。第一要扩大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才能加强对创新的投入,包括银行贷款和获得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第二,要确保资金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科学的指导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提高资金收益率。第三,推进企业股权改制,股利科研成果入股和技术入股,让科研岗位职工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创新产出,推动创新成果的输出,提高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
加强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是推进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想使研发活动更好的发挥功效就应该与经济更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制度强化,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鼓励企业,使其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推进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制度能够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真正将创新产出转化为经济竞争力,且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作为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仍然占比较大,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及加剧,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失去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是实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摸清当前产业发展瓶颈,通过技术革新进行突破,调整发展方向,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