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鑫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应当有什么样的新思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从教学策略优化的角度来看,让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围绕某一议题进行有效的体验,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议题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方法,将其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也符合学科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
在实施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审视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教学过程的精确安排和教学评价的精准实施三个重点。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确定、议题情境选择、议题问题设问、议题活动探究、分享与实践以及多元的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从体验的角度来看,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必须具有一定的体验,本学科的知识相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而言,通过体验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尤其是结合生活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对本学科的知识更好理解与掌握,进而实现学科教学的目标。
一、议题引导体验,让初中道德与法治凸显学科价值
将议题式教学与学生体验结合起来,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来看是合乎逻辑的。教师精心选择一个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可以让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更好地凸显出来。所谓议题式教学法,就是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热点问题)结合所需要教学的知识提出来,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地讨论、思考中找到相应的策略,在问题剖析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个教学策略是非常恰当的。首先,通过议题引导体验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的认识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尤为适用。借助于议题引导体验,可以实现从认识论向实践论的转化;其次,议题引导下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将学科知识学习与生活理解衔接起来。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体验社会、形成认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植根生活的关键。
例如,在“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捍卫国家利益”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不少学生觉得国家利益是一个比较空洞的概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凭概念的重复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形成“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捍卫国家利益”的认识的。如果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某一个与国家利益相关的素材,如“贸易争端的背景下,每一个人应当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作为议题,然后围绕这个议题来思考,可以很好地拉近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奠定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用议题来引导学生的体验,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的体验目的是明确的,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议题不是空洞的议题式教学与体验教学相互结合,可以发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體验深化议题,彰显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魅力
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对体验式教学的相关传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再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去选择议题,课堂就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态。
以“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捍卫国家利益”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选择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即某些大国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的话题。学生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对外国的无理封锁义愤填膺,也对国内企业的成长感到自豪,同时又为一些“卡脖子”的技术感到困惑。当学生产生这些困惑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进行思考,如在生活当中是否遇到过利益冲突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的利益意味着什么?这样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将学生在生活当中感知到的利益作为基础,然后再去思考国家利益。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会发现: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今天中国的最大利益,就是自主的发展权益,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这个认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点都不抽象,因为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引用自己家人的一些语言,比如有些学生的爷爷奶奶会说“怎么都没想到能够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有些学生的爸爸妈妈则会说“现在在社会上,只要你有文化、肯吃苦,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些生活中的话语,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很多学生在转述家人的这些话时,仿佛身临其境,尽管这不是学生的直接经验,但客观上又是在生活当中与家人互动的时候获得的感知。在课堂上通过议题的明确,让这种感知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有益素材,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体验过程。
课堂上可以将这一体验结合前面所确定的议题进行升华:看到外国对中国“卡脖子”,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呢?学生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认识到这样的技术封锁必然会损害我们国家的利益,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就会损害每一个人的利益。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教师追问: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初中生应当怎么做呢?在这里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说一些“好好学习”的认识,更让学生去思考:怎样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将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后发现:在中学阶段所追求的考试分数,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进入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学校,而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应当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去形成建设社会的能力。这是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认识,最为可贵的是这种认识的形成,是在议题引导下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思考的过程。
三、议题体验互促,打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新空间
根据上述案例,可以发现传统教学中原本需要教师讲授出来的结论,都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自然呈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这种自发形成的认识,无疑能够更好地植根于学生的认识当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用一个明确的议题去引导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体验时,学生更容易形成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的认识。实际上证实了议题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可以互相促进,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所追求的应当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这些要素的落地,显然无法在松散的课堂以及缺乏体验的课堂上实现。通过议题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会更加明确,过程会更加丰满,核心素养落地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当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形成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之后,政治认同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培育,而在激活学生生活体验认识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这种思考结果有可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公共参与,于是理性精神与公共参与素养的落地也就有了可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到来,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用议题式教学凝聚学生的学习共识,用体验式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体验与议题结合起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应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理念的“标配”,应当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