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丽
学本式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践了几年,它让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变着角色,真正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去和老师同学交流,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并用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去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笔者浅谈一下学习单在“学本式”成长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围绕重点精心设计学习单
小学教师在备课时,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一定要掌握住,要仔细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书,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设计形式要多样化、趣味性,一定要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引领下,培养关键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学习单内容时。一定要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去和老师同学交流,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比如在教学 “平均数”时,研读课程标准后,笔者将教学重点确立为: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因此设立学习单的内容为:你们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用喜欢的图形表示矿泉水瓶,画一画,移一移,直观的看出平均数。试着动笔计算,求出平均数的!
学生通过学习单自主学习,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均数和教材中求平均数的方法,对“移多补少”和“公式法”这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具体操作有较深入的认识,即突破了教学重点。学习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育。
二、把握学情适时交流学习单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在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单后,让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单内容。教师要掌握学生探究学习单内容的情况,针对不同学情,展开针对式的教育。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笔者在教学“平均数”时,做了如下设计:同学们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了你们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那么就在小组内说一下你的方法吧。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你们组喜欢的方法进行汇报。数量多的给数量少的一些,使各个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那么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瓶子,并不是每人都收集到的实际数量,而是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不是真实存在的,平均数大于最小值而小于最大值。
这虽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但也是教师在把握学情后,让学生适时交流,适时引导而达成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明确告诉他该学习什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仅仅靠学生自己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中,通过合作,共同围绕想要解决的问题去研究。在这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平等交流,共同发展。
三、学有所用合理使用学习单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一定的知识后,必然要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合理使用学习单。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设置的学习单内容为:通过测量法数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得到长方形的面积,猜一猜它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并试着摆一摆进行验证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最后量一量解决例4(3),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学习单,让学生进行“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初步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有个了解,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知识。在完成学习单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当中巧妙地运用学习单可以收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为学生确定更为精准的学习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去和教师、同学交流,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并用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去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