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同行评教多样化的必要性分析

2021-06-29 11:46姚雅丽彭静吴四九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姚雅丽 彭静 吴四九

摘    要:一流教学是实现一流教育的基础,一流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测与评估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开展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中,同行评教尤为重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有效开展客观公正的同行评教,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完善同行评教体系,采取多样化的评教指标,对促进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模式、监督教学实施、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同行评教;同行听课;多样化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5-0046-03

教学评价是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激励和支持高校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是高校目前积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2016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提出“学校应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要求[1]。教师自评是教师课后的自我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即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评教是学生通过听课,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的收获与感受,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向教学管理部门反馈学习状况的途径,帮助了解学生需求,实现信息对称,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同行评教则是由了解学科特点、熟悉课程培养目标的教研室成员,通过听课、课程观摩、教学材料查阅等形式对同行教师教学作出的评价;督导评教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收集信息,规范教学环节,使其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即对教学过程进行“把脉”,提供“诊断”和“药方”。在以自我、学生、督导以及同行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同行评教已然成为高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手段,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属不可或缺的环节[2]。同行评教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来自同行间可靠的、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实现教师互助互学、协同促进、共同成长的目标。

同行评教成为常规性工作,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同行评教的重要性并未得到重视,教学单位对评教开展的过程规定不明确,只看重分数关注结果,忽视同行评教的过程化监督,缺少对评价分数的构成、改进教育的方式等进行分析[3]。许多教师以应付的态度待之,评价的主客体之间认识不足,并未认真参考教师的教学过程,只凭借对该教师的主观印象打分,评教结果欠妥。教学单位未对同行评教的指标作硬性规定,使得教学评价指标不统一、缺乏科学性,教师同行评教分数的构成不合理。同行评教反馈的机制不健全,未对具体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只注重结果,使同行评教流于形式。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同行评教形式过于单一,同行听课成为同行评教的主要形式,甚至成为众多高校同行评教工作开展的唯一途径,只看节选的某一堂课就对教师的教学状态进行评价是不合理、不全面、不客观的。教学秘书或者教研室负责人安排教师间相互听课,整个同行评教活动看似已经完成,实则不然。同行听课被广泛使用,眾多弊端日渐暴露。

一、同行听课的基本特征

高校教师开展同行评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采取的具体措施。目前最普遍的同行评教模式为同行听课,即同一教研室或相近学科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同行听课以同行专业的角度发现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为掌握授课教师的真实水平,同行听课通常是随机开展的,事先不告知授课教师,以便在其无准备的情况下掌握真实的课堂教学状态。

同行听课评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强制性的同行听课,即教学主管部门制定的任务性听课。一般包括两种情况:1.强调教学督促的过程,由较资深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观摩听课,听课对象一般为新教师或者教学评价排名靠后的教师,重点在自上而下地发现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2.重视评教结果,为完成主管部门的要求,安排教师间相互听课,重在得到评价的结果[4]。另一种形式是教师自发进行的听课评教,听课主体的积极性强、目的明确,听课教师教学经验较少,通过观察教学过程,学习好的教学技巧,重视听课后的收获与自我改进。

同行听课采取的最普遍形式是现场观摩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同行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观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然后,与授课教师或教研室成员共同讨论,交流授课环节中的优缺点,梳理同行评教中的差异性与共性,并将整理后的信息反馈给授课教师,帮助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进步。最后,授课教师分析同行意见,结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自我反思,理清教学思路,客观剖析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听课教师站在同行的视角评价教学过程,因其熟悉课程大纲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督促教师改进,听课教师从同行授课的精彩处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以课堂教学观摩开展同行听课的形式,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会暴露出众多弊端,如具有人为性影响实际课堂效果,听课对象分配缺乏科学性,听课分数区分度小等。

二、同行听课的弊端

从开展过程来看,同行听课主要是将评课、听课和教研活动相结合。同行听课已成为同行评教的常规性工作,但高校教师教学任务普遍繁重,科研压力较大,时间资源相对短缺,使得同行听课的实施难度增加,加之同行听课一般在基层教学组织中进行,教师之间的教学相互参与性也未能予以保障。目前,高校同行听课工作的任务性强,少数教师会为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去观摩同行教师的授课,或为帮助同行进步参与听课指导。主管部门强制性开展,使得教师参与同行互评的积极性不高,听课目标不明确,为了听课而听课,忽视听课的质量,听课后的意见交流等流于形式。

同行听课具有人为性,听课者随机进入课堂,必定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安排,造成授课教师的紧张,学生状态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评价结果与教师真实教学水平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同行进入课堂,授课教师会刻意关注学生学习状态,通过提问或引入案例等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也会有意无意地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技巧,使教学过程显得紧凑,重视语言的平仄等,同行听课时呈现的课堂状态与日常授课状态会有区别。

同行听课评教的结果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区分度小。高校开展同行听课会要求填写听课评价表,评价内容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听课后,同行在听课评价表上给出具体的评价分数和相关建议,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环节经常被省略,只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的分析。此外,听课评价表作为评价依据会被存档,碍于同行之间的情面,听课教师不会提出尖锐的意见,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及较少,大多是针对性不强或表扬居多的综合评语[5]。同行听课通常是相互的,为体现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也为保证自己能得到较理想的评价分数,同行评教的结果通常不够客观,整体分数偏高,普遍的优秀成为同行评教共同的选择,致使同行评教的结果区分度小,无论是分数还是具体建议都流于形式。

同行听课缺乏科学性。为保证听课涉及面广,安排同行互评时未从科学性的角度全面考虑听课者与被听课者之间的层次,具体应当关注的内容,课后意见反馈的形式等,通常是任务性地开展,得到评教结果即结束听课过程[6]。同行听课通常在新教师中以发现问题为主,帮助新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但课堂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新教师不会因听了几节资深教师的课在教学上就有突飞猛进的效果,一味地模仿是不合理的,要结合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等实际情况,吸收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行听课会有要求严格的教师,重点关注教师授课中的不足,却忽视了其可借鉴学习的地方,往往这类反馈也不能被授课教师全然接受,相反地,会对同行听课充满畏惧排斥心理,不利于激励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

三、多样化的同行评教指标

同行评教是掌握学科教学特点、熟悉教学目标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教学的过程。同行评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主要由一般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组成。一般的能力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课堂、处理分析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了解学习对象的水平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等。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技术和教师人格层面的能力。技术层面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实践和综合研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教学整体的指导力;人格层面由教师的自我感受、协同、开创的个性、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自我教育力等组成。教学研究能力则包含对学生的研究,知识的重组加工、教学过程的决策安排、动态教学过程的把握以及教学行为的反思等。教师的一般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组成教师教学开展的鲜活个体。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不能只关注教学质量展示的结果,如同行随堂听课,而忽视教师形成此类教学能力的过程,仅以同行听课作为同行评教的最终结果易被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等质疑,从教师能力结构的组成开展多样化的同行评教模式势在必行。

(一)集体评议

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评议,教研室成员之间对同行进行打分评议,教师对教研室工作开展的支持情况、参与课程考核试题的准备、修改教学大纲、研讨会的参与度等都可纳入同行评教的指标,集体评议占的权重可以由成员讨论决定。

(二)教学成效检查

教学成效检查作为同行评教的组成部分之一,关注教师授课班级学生的学分绩点、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平时考试成绩的分数、考试及格率以及从学生座谈会收集意见等,从授课学生的进步或者后退等方面考虑,将教师的教学成效纳入同行评教的考核指标。

(三)二级督导督促

教学单位组织二级督导以同行的角色进行评教,二级督导成员可包括退休的资深教师或者在职的资深教师。教师自愿加入到督导队伍中,不带任务性质的评价会使评价结果更客观。督促的形式可包括听课、教学材料审查、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同行访谈等,退休教师时间相对自由,资深教师也不必过多考虑相互评价对自身排名的影響,评教结果会更加客观。

(四)参与教学竞赛

教师参与教学竞赛,获取与同行沟通竞技的平台。通过赛前选题,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的培训,观摩往届获奖教师的教学示范演示等,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竞赛现场评委从教学设计、教案文档、教学方法与手段、目标达成、教学特色和课堂风采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点评指导。教学竞赛全程录像,教师赛后回放视频,了解自身的教学状态、打磨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发挥教学竞赛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参与教学竞赛也是同行评教参考的重要指标。

(五)参与教研教改项目

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在一线教学中发现问题,深入反思,调动教师思考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开展学术交流等进行教学研究探索。在实践教学中转化教学改革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也属于同行评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自我提升学习

教师参加学历晋升、专业技能或教学能力的培训对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也很重要。教师继续深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扩展专业知识,提升能力素养,丰富人格魅力,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技巧,直接或者间接地获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更自信全面地分享知识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总结

同行评教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而同行听课是同行评教采取的最普遍的形式。但同行听课的功能性弱化,流于形式,暴露出众多弊端,如同行间缺乏积极性、主观性强,评价分数区分度小,缺乏科学性指导等,使得教师对评价结果产生质疑。为保证同行评教结果的客观公正,多方位考量教师教学能力的组成,不仅要完善同行听课制度,确保听课质量,还要纳入多样化的同行评教指标,重视过程化考核,如集体评议、教学成效检查、二级督导监控、参与教学竞赛、参与教研教改项目、参加培训和学历晋升学习等。各项指标所占权重可由教学单位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参考教师的意见自行设定,并根据实际运行时暴露的问题及时调整。多样化的同行评教体系重视教师的积极参与,不局限于短期教学效果的提高,要引导教师树立发展性评价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实现高校一流教学质量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6-08-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

[2]陈浩,王晓芹,周克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同行评教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5).

[3][4]“大学教师发展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研究版),2019(10).

[5]张馨予,王杜春.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6]胡文君,姚焕新.高校听课评教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9(1).

编辑∕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