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中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读图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地理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用专业的知识来解读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传统课堂的枯燥和日渐增大的升学压力,导致很多初中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针对初中课堂的现状,从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着手,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解决措施
根据湘教版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它不仅有全新的结构,还有丰富的图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义务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读图是学习初中地理的一项必备技能,学会看图可以降低课程的深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还应该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一、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较差的原因
1.学生忽略了地理图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地理图示不够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感觉以后选择文理科时避开文科就行了,缺乏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对地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普遍较差。
2.读图能力不足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在读图的过程中也重视图示的学习和分析,但是学习方法还是不合理,往往对图只是一知半解,对整体不能够深入了解。
二、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一种特殊语言,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描绘出地图上那种精确的定位。但是目前教学状况显示,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普遍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没有很好地培养初中生的读图意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读图意识的培养[1]。培养地理读图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学习课本中的图示。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注重教学效率,当讲到图示时不是跳过就是敷衍了事,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理解课本上的图示,才能在日后的运用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2)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可以从图示的特点入手,认真讲解图示内容,包括顏色、面积、形状、气候等,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
2.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画图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会读图,还要学会画图,这对其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对图有深刻认识,其次按照自己记忆中所还原的将其描绘出来。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可以从小的图形开始绘制,循序渐进,按照熟练程度逐渐增大绘制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绘画的过程,还是学生对图形深入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让读图的过程更加简单明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地图的形象性,来促进学生对其的想象,进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地形和风向的相关知识点和现在全民都在玩的“和平精英”相结合,进行讲解和联想,通过具体、直观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
4.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解决问题是加强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初中生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求知欲强、喜欢交流沟通、勇于表现,老师可以充分地抓住这一特性,延续兴趣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将其与教材相结合,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联想[2]。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思考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促进逻辑思维的转变,形成地图思维,进一步提升读图能力。
5.直观式教学
地理和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不仅要记忆知识点,还要推演其规律和变化,很多学生刚接触时无法很好地适应。老师可以有效地借助现代化设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其演变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海陆变迁时,我们可以借助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其演变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想象与思考。
综上所述,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大自然,而现在的地理学习更离不开看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地图的运用,合理引导学生从图中学习,提升读图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让学生喜欢上地理。
参考文献:
[1]余庆树.探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5):282.
[2]曾焕良.初中地理课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