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品行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政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落实“学史崇德”要求,重在立政德,坚持知行合一,从党的光辉历史、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在赓续精神血脉中坚定崇高价值追求,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夯实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道德根基。
[关键词] 政德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 历史经验; 光荣传统
[中图分类号] D2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5-0062-04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学史崇德”的要求。纵观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将以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品行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政德建设贯穿于党的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其优秀分子身上体现出的政治品格、为民情怀和道德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铸就了百年大党的辉煌伟业。学习党史,既要总结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历史经验,也要崇尚革命先辈的道德操守与高洁品格,照亮前行之路、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
政德建设: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经验
政德,即为政之德,既指以“德”作为治国的原则,也指为官者应具有的德行。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认识,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铭文中出现了“正德”二字(“正”通“政”,“正德”即“政德”)。从周公“以德配天”“修德配命”,到管仲“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到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再到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注重涵养政德、以官德教化民德的厚重传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围绕自身性质和地位,根据变化着的形势和任务,把政德建设与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为顺利完成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德”为根本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干部队伍建设原则。从毛泽东“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到邓小平强调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标准,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始终都把“德”摆在首位、作为根本。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管理城市、促进生产发展成为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毛泽东于1957年明确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1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针对当时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老化”、相当多的干部缺乏经济管理知识的情况,邓小平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因素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较大冲击和影响,对此,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提出“政治品德不过关,就要一票否决”的明确要求,把“德”的要求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纯化党员队伍是加强政德建设的有效路径。1926年8月,中央扩大会议通过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反对贪污腐化的文件——《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强调“应该很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奋斗,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中国共产党“在1950年、1951年、1954年、1957年开展了一系列的整风运动,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当时的高级干部进行思想和生活教育,在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朴素的思想和作风”。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这些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经验。
以政德建设为价值引领塑造民德是形成风清气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中国古代就有以官德教化民德的传统。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注重发挥政德建设对社会道德建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毛泽东非常重视干部作风建设问题。1939年初秋,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4人到杨家岭接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连说,要不得,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带动下,延安地区形成了“十个没有”的社会风气。2爱国华侨陈嘉庚从国共两党党员作风的鲜明对比中,看到中国的前途所在,发自肺腑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设一个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社会风气好转。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邓小平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3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撰写《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一文,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在群众面前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效。”
立德铸魂:继承发扬共产党人政德建设传统
政德就是治国理政的道德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华传统官德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地位、党员个体与党组织的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丰富政德建设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从3个方面对共产党人加强政德修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今天我们学习党史,要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从党的历史中体悟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诚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品格就是共产党人的大德。百年来,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中国共产党才具有了坚不可摧的力量,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培养党员干部的忠诚品质。共产党员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绝对忠诚。
从党的历史中体悟共产党人的无私精神和为民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共产党人的公德。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奮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提出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2
从党的历史中体悟共产党人的勤俭作风与干净操守。私德是指私人生活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操守。邓小平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事业发展中,重视锻造广大党员的人格力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许多公私分明、严以律己,艰苦朴素的故事,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砥砺前行。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语重心长地告诫领导干部:“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大量的贪腐案件表明,利益寻租往往以官员的家人作为突破口。严私德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严格约束自己,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谨慎交友。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和严格生活作风,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政德建设的重要方面。其中,明大德,坚定理想信念是核心。政治品德不过关,就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操守 。守公德,培养为民情怀、提升服务能力是关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品格必然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严私德,加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修养是起点。私德折射公德,培养勤俭、廉洁的品德是党员干部守公德、明大德的基础。
知行合一:在党史学习中锤炼政德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3学习百年党史修养政德,党员干部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学史明德,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干部标准与政德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对党员干部“才”的要求会发生变化,但“德”的标准没有变化。虽然“德”的表现形式会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特征,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大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廉洁持家”的私德要求不会变。明大德在不同的时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坚定信念作为立政德的根本永远不变。在革命战争时期,坚定信念表现为不为敌人威逼利诱所屈服,坚定地追随中国共产党走革命道路。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员要有明确的是非标准,不为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忠诚品格的“大德”则体现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史修德,善于从先进典型与反面典型两方面吸取经验教训。见贤思齐,要以党史上的先进人物为榜样修养政德。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人树立起精神标杆,成为党员干部修养政德的最好教材。在他们当中,有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誓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信念坚定者;有对待革命工作认真负责,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位置的公德坚守者;有公私分明、勤俭节约、重视家风家教养成的私德秉持者。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汲取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见不贤而内自省,要从党史上反面典型那里吸取教训。党的历史上,不同时期曾出现过一些失德、败德的反例,有的信念不坚定,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而叛变革命;有的丢掉了宗旨意识,脱离群众;有的经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陷入贪污腐化的泥潭。党员干部要引以为戒,慎独、慎私、慎微、慎初,坚守道德定力。
学史养德,努力在自律与他律中锤炼高尚品格。党员干部修养政德,要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毛泽东就是共产党员廉洁自律的崇高典范。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不为自己的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私利,还带头勤俭节约,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领导干部“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提高党员干部政德修养,还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让“老实人不吃亏”“投机者占不到便宜”。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贯穿到选、育、管、用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政德激励和惩治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诚信档案和政德考核机制,细化大德、公德和私德的标准,加强对干部政德的监督,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新时代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STA0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鄯爱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 任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