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在高校宣传“扶志扶智”思想中的运用

2021-06-29 06:31武宇红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家规家训家风

武宇红

(太原学院思政部,山西太原 030012)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曾谈到:“贫困与教育有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要积极发挥高校力量,精准发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1]高校可利用其人力资源优势(高校被称为是人才库和智力源),对贫困地区村民进行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在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的过程中,借助家规家训这一内生性道德资源来寻求突破,建立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的长效机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打好基础。本文以太原学院定点精准扶贫村为例,精选适合当地群众的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以“扶志扶智”为主题,研究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在高校“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中的运用。

一、太原学院定点精准扶贫“扶志扶智”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定点精准扶贫“扶志扶智”工作基本情况

太原学院于2018年5月11日分别派驻扶贫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到静乐县堂尔上乡东窑村,丰润镇石家沟村和大端地村三个村。近年来,主要采取消费扶贫的模式帮助这些定点扶贫村脱贫摘帽,利用帮扶专项资金,驻村工作队动员社会力量、社会爱心人士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帮助当地村民销售土特产。目前已经形成了“职工福利团购,学生食堂定购,驻村干部代购,帮扶活动促购”的消费扶贫模式,每年多次开展“以购代扶”活动。驻村工作队还帮助当地村民积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争取贴息贷款以支持发展生产,并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村民职业技能。自2018年帮扶以来,还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先后开展了“爱心下乡、科技扶贫、助学暖心、文化下乡和劳动技能培训”等活动。

(二)定点精准扶贫“扶志扶智”工作存在的问题

太原学院在定点扶贫村的“扶志扶智”工作逐步开展落实,当地农民已经在经济上脱贫,但村民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依然严重,缺乏志气、缺乏智慧。有的村民没有发展的志气,有的村民光有一腔热血却没有方向和技能,大多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苦于经济压力和孩子教育、医疗等原因,没有勇气和智慧回家乡创业。定点扶贫机制中又缺乏精神扶贫和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需对当地加大精神和文化支持力度,强化“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建立“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在宣传“扶志扶智”思想中的重要意义

山西家规家训文化起源较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家规家训已经初步成型。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士大夫家规家训,宋元时期,山西家规家训文化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山西家规家训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近五百年间,又陆续出现了常家、乔家、王家、曹家、渠家等著名晋商,晋商的家规家训文化凸显了山西明清时期到近代以来家规家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这些优秀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为官与经商之道,突出了这些士大夫、文人、商贾对于子孙后代道德养成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视,他们在个人修身、齐家、处世、为官、经商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立身之道强调“以德立身、重德向善”,教育子女强调“读书明德、勤励、立志、慎德、志学”等。治家之道主要体现了“勤”“俭”“孝”“和”等核心之道。“勤俭”为持家之本,“孝”为爱家之本,“和”为齐家之本。处世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为人厚道”“讲求公德”。经商之道强调将“诚信”放在第一位,为官之道强调以“民为本、清廉公正、淡泊名利”。将这些优秀的家规家训运用于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村民对“扶志扶智”思想的接受和认同

刚刚脱贫的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对于国家的政策了解和接受程度低,尤其是国家在扶贫过程中由原来的物质给予、金钱扶贫到“扶志扶智”的扶贫方式转化时,村民表现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参与知识技能培训的意愿不足,缺少自力更生的内在驱动力,陷入人穷志短、封闭落后、精神匮乏的困境。因此,扶农民精准之“志”,增农民所需之“智”,需要寻找一条契合农民文化心理特点的宣传方式来帮助村民激发其内生动力,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强其志气、长其智慧。而山西优秀的家规家训就成为在“扶志扶智”思想宣传中契合村民文化心理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载体。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中国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家规家训的方式宣传,能够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而选择当地村民所熟知的、本土的优秀家规家训更加有利于村民对于宣传思想的接受和认同。经走访调查定点扶贫村山西省静乐县堂尔上乡东窑村,发现当地村民对于山西优秀家规家训的了解情况比对于中国优秀家规家训的了解情况好一些(表1表2)。

表1 静乐县东窑村25户村民家规家训了解情况走访调查

表2 静乐县东窑村25户村民对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了解情况

在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思想宣传中融入与“扶志扶智”思想相关的山西优秀家规家训,选择当地村民相对熟知的家规家训,以故事的方式讲解,用农民能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呈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当地村民对于“扶志扶智”思想的接受和认同。

(二)有利于“扶志扶智”思想的宣传与践行,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

经走访调查定点扶贫村山西省静乐县堂尔上乡东窑村,发现村民们基本上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或者没有家规家训,若有也多以口头形式进行传承,由此可见,该地家规家训意识淡薄,这也是中国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

山西优秀家规家训涵盖一个人成长中为人处世所需之智慧,可激发人之志气,增长做人之智慧。将山西优秀的家规家训作为高校定点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思想宣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载体,对于当地村民的家风建设有积极作用,可帮助当地村民加深对山西优秀家规家训的了解,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形成自己的家规家训,或者帮助当地村民传承、发展已有的家规家训,从而营造良好的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2]良好家风的形成,有利于人们对于“扶志扶智”思想的理解和践行,也是村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力量之源。

(三)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扶志扶智”思想宣传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家风文化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来源之一。[4]山西优秀家规家训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相似之处,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和谐”“敬业”等内容。将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作为精准扶贫中“扶志扶智”思想宣传的内容载体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同时也在宣传中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家风文化的发展。

(四)有利于激励党员干部和当地富裕村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带头作用,更好地做好“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

贫困地区村民大多缺乏志气,缺乏智慧,想直接获取物质扶贫,不求改变,慵懒主义盛行。有些人富起来后又没有集体主义思想,建设家乡、回报家乡意识淡薄,未能起到先富带后富的积极作用。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崇高事业追求、高尚道德生活的热忱减少,热爱人民的情怀淡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敷衍行事、缺乏干劲的现象,甚至在利益诱惑时,放弃底线,贪污腐化。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内容中谈到个人修身需“慎德志学”,治家之道为“勤俭持家”,处世之道应“助人为乐”“讲求公德”,为官之道是“以民为本、清廉公正、淡泊名利”。这些家规家训启发广大群众和党员领导干部在真、善、美的追求中修身养性,进而体验崇高的价值追求所带来的幸福感。家规家训文化以家为场,以血脉为系,在这样的家族血缘关系下,容易唤醒那些先富起来的村民帮助贫困族人富起来的信念和情感,使得这些人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和先富起来的村民道德得到提升,以更好地促进“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的落实。

(五)有利于建立将“扶志扶智”思想深入人心的长效机制

在“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中,村民对“扶志扶智”思想理解不够,主动性差,落实效果一般。村内年轻人多数在外务工,留守老人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有的村庄还有留守儿童。这些村致贫的原因主要是缺资源、缺人才、缺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金融贷款、社会各界资金扶持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当地村民的志气和提高当地村民的技能不是长久之计,需要花大力气建立激发当地村民内生动力的长效机制。将山西优秀家规家训融入“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有利于村民家风建设,有助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约束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最为深层的文化力量,也是将“扶志扶智”思想深入人心的长效机制。

三、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在宣传“扶志扶智”思想中的运用

(一)开展家风建设运动,使家风建设深入每一个家庭

在定点精准扶贫村开展家风建设运动,改变贫困村家风意识淡薄的现象,传承已有家规家训,发展新时代家规家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村民对山西优秀家规家训的了解。一是开展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学习。可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如观看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推出的《山西传统家规家训》视频,师生与村民共同解读学习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可搜集体现本地优秀家规家训的相关资料与村民分享,如《静游冯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迁入山西静乐的静游冯氏,其家族精神是:“艰苦创业、勤奋好学,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信真理,不畏强暴,廉洁奉公,恪尽职守。”[5]可将与山西优秀家规家训有关的故事融入时代元素并以小品、戏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如《百年沧桑日升昌》中的故事“用好庸的可顶个能的”“要用能做的,不用能说的”“国朝有难,自当奋力”。[6](P40-85)二是利用贫困村现有文化资源和基础,加强对山西优秀家规家训的宣传。如定点扶贫村东窑村在太原学院的帮扶下,绘制了“百米”文化墙,以弘扬中华文明,宣传村规民约。东窑村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山西优秀传统家规家训的宣传和学习,利用“百米”文化墙,精选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中经典的家规家训,以文字、图画、故事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呈现内容,并定期更换。三是帮助各家各户制定属于自己家的家规家训,促进家风建设。在深入学习山西优秀家规家训的基础上,各家各户针对自己家的情况,制定适合时代、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家规家训,有条件的以书籍的方式呈现,或者将新制定的家规家训写入家谱或族谱中。在家风建设过程中,宣传方式和家风建设内容要符合村民心理特点、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和风俗习惯,学习内容要简单明了,宣传方式尽量采用农民最为喜欢的戏剧、小品等方式,宣传内容也可以拍成视频上传到农民喜欢的“快手”“抖音”平台,方便村民观看。为加强工作的落实,可发挥高校师生人力资源优势,采取一组帮一户,一户一措施,建立团队帮扶,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二)将家风建设运动与“扶志扶智”思想有机结合

“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式,“扶志扶智”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经走访调查定点扶贫村村民,发现村民认可“志”“智”概念侧重于精神层面。“志”既是远大志向、发家致富的志向,也是斗志。“智”既是生存所需之技能,也是生存所需之智慧,包括教育学习、为人处世、经商做官之智慧(表3)。

表3 对定点扶贫村22户“扶志扶智”涵义理解调查

村民接受和认同“志”“智”的概念偏重于精神层面,这为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与“扶志扶智”思想的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家风建设活动与“扶志扶智”思想相结合,重点是精选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中体现“志”“智”思想的内容,融入家风建设活动中。名门望族在立身之道中都强调“志”的重要性,如:代州冯氏遗训中提到“立志”,遗训中这样阐释:“人只怕无志耳。有志决要做一番人,一生根脚便从此处竖起。”[7](P122)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中涉及治家之道、处世之道、经商之道、为官之道的内容是每个人一生生存发展所需之智慧,如:祁县乔家家规家训中有此叙述:“勤俭持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7](P206)这是名门望族治家之道的智慧。灵石王家树德院正窑廊联所书为:“忆先祖粗糠敝屣,不忘扶困襄弱。”[7](P285)名门望族在兴盛之后多告诫子孙后代要扶困助人,帮扶弱小,这是处世之大智慧。祁县渠家号规为:“为商贾托天理常存心上,不瞒老不欺幼义取四方。”[7](P236)诚信是晋商兴盛的重要原因,是晋商经商之道之智慧。山西永宁州于成龙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济世救民、廉政报国的做官之道,堪称一代楷模。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中这些“志”“智”思想涵盖一个人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生存发展之道,继而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因此,在高校“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中将山西优秀家规家训融入和践行非常重要。将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中的“志”“智”思想融入家风建设活动时,还应注意发展创新,创造性地总结新时代“志”“智”思想,植入革命精神、当代道德风尚和法律法规,增加山西优秀家规家训中体现较少的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如山西静乐人高君宇的“两个世界”理论,高君宇在给他的女朋友石评梅的家书中写道:“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8](P7)

(三)在家风建设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山西优秀家风家训在高校“扶志扶智”思想宣传工作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家规家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在融入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帮助村民辨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防止群众在传统文化中找寻封建思想,防止走极端。要防止宗族势力抬头,防止宗族势力介入对抗法律,歪曲家风建设活动的目标。需在家风建设活动中和家规家训活用的同时加强现代公民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作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首要目标。聚焦做人的工作,聚焦培育文明乡风,是推进这一目标的关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山西优秀家规家训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可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以及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和价值。

猜你喜欢
家规家训家风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鸭子的家规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