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琪
(苏州众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
新开通线路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站意味着,全市铁路客流基本依托该站点集散,少部分客流由于线路可达性等原因可能选择邻市高铁站乘车出行,但由于铁路线覆盖率逐年增加,通过跨线运营实现全国可达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常熟市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城市的前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沪通铁路于2013年底开建,2014年年初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沪通铁路为国家铁路主干道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7月1日,沪通铁路正式通车运营,结束了常熟的“无高铁”时代,沪通铁路常熟境内设常熟站,并预留常熟东站建设条件。对常熟站开站后9 个月的旅客发送情况进行分析对比,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常熟站总发送旅客91.99 万人次,日均发送3345 人次,单日最高旅客发送7017 人次,单日最低旅客发送510 人次。
铁路客流特点分析是开行方案优化的基础,需要通过列车开行概况、站点可达性、通过车现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调图周期,对一个周期内站点的列车到发情况分析研究,常熟站2021年1月20日至4月9日使用“1.20”列车运行图,每日上行方向发车51 列(含临客2 列、高峰线4 列),下行方向发车50 列(含临客2 列、高峰线4 列)。2021年4月10日使用“4.10”列车运行图,每日上行方向发车51 列(含高峰线3 列),下行方向发车50 列(含高峰线4 列)。
根据列车运行图,对经由本站列车的终到站进行分析,分方向汇总。“4.10”列车运行图中,常熟站列车可达方向为上海方向(43 对)、南京方向(6 对)、新长方向(15 对)、徐连盐淮方向(15 对)、浙江方向(4 对)、安徽方向(4 对)、湖北方向(2 对)、川渝方向(2 对)、广深方向(1 对)、山东方向(4 对)、河南方向(1 对)、山西方向(2 对)、宁夏陕西方向(2 对)。
同时与上轮运行图进行对比,常熟站列车发车对数及可达方向无变化,仅有C3884 开行区域由上海-盐城延长至上海-徐州东,同时由高峰线变更为固定车,C3882(上海一盐城)由高峰线变更为固定车。
作为中间站,除去停站列车,还会存在一定量的通过列车,如何针对通过车进行优化调整,也是方案分析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1]。常熟站一天通过不停站车共23 列:南京方向3 列、新长方向7 列、徐连盐淮方向3 列、浙江方向2 列、川渝方向2 列、广深方向3 列、山东方向1 列、山西方向1 列、北京方向1 列。
根据沪通铁路初步设计文件中设计的运输能力与客货需求适应情况,本线张家港至太仓区段平图设计通过能力240 对,近远期预测列车对数分别是128对、87 对,对应通过能力利用率分别是87%和72.8%。
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0月9日期间,常熟站实际运能为600352 人次,上车人数为367659 人次,利用率为61.2%。
其中上海方向的实际运能为257204 人次,上车人数为220357 人次,利用率为85.7%;南京方向的实际运能为63372 人次,上车人数为39576 人次,利用率为62.5%;新长方向的实际运能为190251 人次,上车人数为29342 人次,利用率为15.4%;杭州方向的实际运能为39179 人次,上车人数为36940 人次,利用率为94.3%;皖北方向的实际运能为22654 人次,上车人数为15864 人次,利用率为70.0%;川渝方向的实际运能为12102 人次,上车人数为11473 人次,利用率为94.8%;湖北方向的实际运能为13558 人次,上车人数为12230 人次,利用率为90.2%;广深方向的实际运能为2032 人次,上车人数为1877 人次,利用率为92.4%。
常熟市境内的常住人口193.52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6.68 万人,常住外来人口86.84 万人,常住外来人口重点来源地分别是安徽省27.85 万人、江苏省19.78万人、河南省12.49 万人。
苏州全域的铁路客流在长三角范围内依次为上海、安徽、浙江,长三角以外省市主要为河南、湖北、山东等。
根据常熟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7-2019年常熟境内的常熟收费站、常熟北收费站、白茆收费站、李市收费站、常通汽渡收费站的交通流量数据显示,2017年常熟至其他省市的交通流量为361.82 万车次,其他省市至常熟的交通流量为351.38 万车次,2018年常熟至其他省市的交通流量为351.53 万车次,其他省市至常熟的交通流量为340.19 万车次,2019年常熟至其他省市的交通流量为394.08 万车次,其他省市至常熟的交通流量为383.06 万车次。
根据汽运集团统计常熟市近三年往返周边省市长途客运客流量数据分析,2017年常熟市汽车客运量为381.32 万人次,2018年常熟市汽车客运量为330.77万人次,2019年常熟市汽车客运量为295.66 万人次,年均客流量为335.92 万人次,其中常熟汽车南站的年均客流量为241.81 万人次,常熟汽车北站的年均客流量为94.10 万人次。
2019年常熟市长途客运与省内联系密切,总客运量217.60 万人次/年其中:苏州115.69 万人次/年、无锡43.11 万人次/年、南通13.04 万人次/年、常州12.20 万人次/年、南京11.02 万人次/年,同时与其他主要省市的联系,上海市为48.97 万人次/年,浙江省为21.93 万人次/年,安徽省为3.96 万人次/年,河南省为1.46 万人次/年。
2017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146.60 万人次(接待境内游客2142.30 万人次),2018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272.96 万人次(接待境内游客2268.80 万人次),2019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378.54 万人次(接待境内游客2374.30 万人次)。
2019年常熟市重点游客来源地为江苏省游客1891.13 万人次,浙江省游客105.89 万人次,安徽省游客84.05 万人次,上海市游客81.91 万人次,河南省游客41.79 万人次,常熟市接待游客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常熟市高校共有学生19747 人,其中学生生源地较多的省市有江苏省13253 人(苏州3762 人、南通1478 人、盐城1086 人、扬州941 人、徐州936 人、无锡876 人、宿迁876 人、泰州767 人、淮安755 人、连云港639 人等),河南省1087 人,安徽省976 人。
依据《常熟市对口帮扶思南县工作计划(2017~2020年)》,常熟市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精心组织实施、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项对口帮扶任务[2]。双方全力抓好产业对接、民生帮扶、乡镇结对等工作,通过高频率、多渠道、深层次的交流互动,推动了常熟和思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互融互通,实现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3]。
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常熟市2019年对外客流总量631.1 万人次,对外客流量较大的省市有上海市158.2 万人次,安徽省143.1 万人次,浙江省117.7 万人次。
常熟市铁路客流日均3345 人次,换算年均发送量为122.09 万人次,折合市人均铁路出行0.8 次/年,远远低于2019年全国2.6 次/年和江苏省3 次/年的平均水平,主要受线路开通初期的影响,客流仍处于培育及转移阶段。对常熟市铁路现状客流的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盐通铁路通车大大提升了常熟的对外联通度,但是与上海的联系仍需加强。列车发车对数及可达方向未做调整,主要是C3884 次开行区域由上海-盐城延长至上海-徐州东,同时由高峰线变更为固定车,C3882 次(上海-盐城)由高峰线变更为固定车。目前常熟通过沪苏通线实现与上海、南京、南通、泰州、扬州、淮安、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山东半岛、浙江、安徽、川渝、湖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福建、广东等方向的通达,满足春运需求,但是常熟与上海之间的联系能力未能得到明显提升,这是下一步仍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与国内一线城市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直达车次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现状开行方案,常熟和北京已实现线路直达,但是尚未开通直达列车。根据张家港站始发G888 次列车(张家港-北京南),票额利用率为8.6%,说明存在客流上的需求,常熟站直达车次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结合常熟市客流需求特征,直达列车服务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根据现状开行方案,常熟与天津、河北、辽宁等地尚未实现列车直达,而结合手机信令及苏州市域的出行特征,存在客流上的需求,且已能实现线路上的直达。
结合上述分析,常熟市铁路开行方案下一步的提升方向是增加直达方向、丰富开行线路、整合分时运能等。对接上级铁路部门,争取逐步增加常熟站班次、线路,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第一,结合常熟站目前尚无直达济南西、深圳北和珠海站列车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D708 次列车(上海虹桥-北京南)、D2124 次列车(上海虹桥-济南西)、D3125 次列车(扬州一深圳北)、G1301 次列车(南通-珠海)在常熟站经停。
第二,结合常熟站往杭州方向客流需求情况,现状至杭州东的线路票额利用率均已超过96.2%,至杭州南的线路票额利用率均已超过94.5%,建议G7559次列车(连云港-杭州东)、D5455 次列车(南京-杭州南)在常熟站经停。
第三,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四川省作为与常熟人口流动的重点省市,目前仅有一趟至成都东站的直达列车G3288 次(上海虹桥-沙坪坝),现状票额利用率95.8%,建议G3284 次列车(上海虹桥-成都东)或D2206 次列车(上海虹桥-成都东)在常熟站经停。
第一,G7325 次列车(张家港-温州南)终点站温州,且苍南属于上海路局,建议G7325 次终点站延长至苍南,进一步完善常熟铁路网络。
第二,D5461 次列车(启东-杭州南)终点站为杭州南,安徽作为与常熟联系极为密切的长三角省份,目前只有两趟与皖南联系的车次,建议D5461 次终点站延长至黄山北。
第三,D5562 次列车(上海虹桥-阜阳西)票额利用率90.6%,建议D5562 次终点站延长至河南,服务常熟与重点联系城市河南方向客流,满足常熟境内河南省12.5 万常住人口的工作生活联系需求,满足40 多万河南省游客的出行需求,进一步加强常熟与河南的联系,完善常熟铁路网络。
第四,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省会,目前常熟无法直达的,当前线路条件允许,所以建议G3280 次列车(上海虹桥-郑州东)终点站延长至石家庄。
第五,常熟站目前无法直达大同,当前线路条件允许,建议G3144 次列车(上海虹桥-太原南)终点站延长至大同。
第一,争取上海至华北地区(河北、天津、沈阳)方向经常熟停站的车次,增强常熟站可达性。
第二,增开常熟至上海工作日早高峰(上午8 点左右)始发列车,强化常熟至上海的早高峰通勤服务能力。
第三,调整运行图,增加上午10 点左右至上海方向的经停列车,增强到上海方向的线路覆盖率。
第四,增开常熟至杭州始发列车,满足常熟与杭州的出行需求,强化两地联系。
第五,增开南通至广州的常熟站经停列车,同时服务江西、湖南方向客流,但可能性不大,目前常熟到广州的客流不多,到湖南和江西没有合适的车次可以延长,凭空开一列新的车比较困难。建议G1301 次(南通-珠海)经停常熟,这列车终点站是广州珠海,途中经停江西和湖南。
列车开行方案是否高效,主要取决于线路的终到方向与实际客流需求方向的契合程度。准确分析铁路旅客的需求和组成,对于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起决定性作用,建议可从常住人口、现状铁路客流、公路客流、长途客运、文化旅游、高校生源、对口帮扶、手机信令等方面开展分析,并从增减运营线路、调整终到站点和增减停靠站点等角度提出调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