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2021-06-29 02:24谭青教授博士李潇涵胡菁菁
商业会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信息化能力

谭青(教授/博士) 李潇涵 胡菁菁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2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浙江东阳 322100)

一、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突破性的效率飞跃、数字化的智能因子等特征在社会环境中交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改变着会计环境,会计职业正发生颠覆性变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辅以智能机器人,大企业“智能财务”和小企业“会计外包”将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核算型”会计岗位将逐渐消失,会计人员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且新技术背景下会计工作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和融合是大势所趋(张多蕾等,2019)。“大智移云”时代对会计人员在复合型的知识架构、协调管理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徐玉德、马智勇,2019)。为适应时代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素养、创新实践素养、独立思辨素养和信息化技能素养等,应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重心的调整、完善硬件设施、供给结构的改善以及教育方式的探索与更新(仲怀公、陶思奇,2020)。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及培养体系在契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评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问题不可忽视,会计教育需要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融入会计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社会输送适应需求的、多元化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信息化背景下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呈现多维连接、智能应用、数据复合、集成分析处理等特点,势不可挡的信息化浪潮强有力地推动了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步伐,会计专业教育理念、方法、资源、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进程在有序推进,形成一股促进会计教学模式创新、融入信息化的动力,推动着会计教学主体、教育教学配套资源的逐步改进和完善。

(一)学生能力需要重构

在信息化的冲击和推动之下,会计体系中的互联网要素特征突出,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可以完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等会计基本功能。会计职能将从事后的核算监督逐步向事中管理和事前预测职能扩展转型,管理决策与预测作用逐渐突出。会计领域的新形态、新模式对高校学生未来的能力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新培养模式的定位要考虑到技术手段对会计资源的实时快捷处理和全程动态监督,要加大对会计专业学生预测决策和分析管理能力、供应链信息流和网络技术工具等知识拓展、创新意识和综合意识素养等方面的培育关注度,同时不可忽略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综合性。

(二)教师能力呈现单一性特征

在知识储备上,高校会计教师具备系统、专业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战略风险管理等知识,但从总体的职业对接路径来看,留给会计实践工作的空间并不多,影响了相关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积累。在时代特征要素不断更新迭代的影响下,教师主体对于互联网技术工具应用、云计算分析、信息集成处理等方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程度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时代会计教育的适应协同性。

(三)教学配套资源可优化

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师需要及时、客观地了解和观察教学配套资源的情况。方法理念方面,传统课堂模式知识传输路线单一,创新的发散思考氛围和能动的探索意识受到限制。教材方面,目前会计学类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缺少新兴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大数据、云计算等内容的融入,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张宝贤、唐建荣,2017)。以会计制度设计为例,当前本科高校所选教材主要包括概论、会计工作组织及核算系统、业务流程等传统设计,而对“互联网+”时代诸如客户管理、供应商战略、实时价值链、区块链等如何键入到会计制度设计中,如何运用大技术分析、可视化技术实时监控流程中的重大风险等内容的介绍很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教材内容也是围绕设置会计科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展开,关注事后反映,对于预测、项目决策、基于云技术的实时做账、实时审计等知识和内容鲜有涉及。考评制度方面,教学评价体系缺乏一定的综合性,部分参考指标的涉及范围较窄,影响考评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理念、教材编写思路、考核评价制度等已难以应对未来的人才需求,教学配套资源需要进一步创新改革。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定位

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和经济环境快速发展的需求,要关注顶层设计的重置更新,结合智能化和网络化等信息特征,完善会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

(一)重置会计教育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站在战略的制高点,统筹考虑研究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和各要素,从最高层次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所有层次和子系统都能围绕总目标产生预期效益。在顶层设计重置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会计处理方法和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关键意义,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方法变革、观念创新和趋势方向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推动会计教学的“信息化”突破;要引导学生关注数据背后的财务价值及深入挖掘的意义,培养学生专业复合技能、多元创新思维及综合素质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互动式、自主式课堂,推进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定制化和多样化,促进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专业能力更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监督和引导。

(二)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化时代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职能逐步弱化,未来财务人员应注重剖析数据、挖掘深层次管理信息和经济价值。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储备呈现“金字塔”结构,智能化、复合型等高端会计人才十分匮乏。根据整体市场环境对会计人才专业能力和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在专业基础上发展管理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复合型培养模式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李闻一和严汉妮(2018)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方面应注重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大数据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要素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以及移动应用、智能应用、软件建模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Gordon Boyce et al.(2019)认为,调整完善课程体系时需意识到具备多领域知识的必要性,在课程体系中适度增设关于沟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类课程,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向综合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设置大数据会计、大数据审计、计算机应用、数据挖掘分析、公司战略及风险控制等新型课程,优化课程组织中的内容及搭配,提升效率效果。

(三)培养基于财务网络平台的实践能力

当前,线上集合的财务网络平台在大中型企业中普及程度加深。在会计业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的特征下,财务人员越来越需要深入战略管理、业务决策内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会计实践教学必须落到实处,相关的实训软件应当体现市场经济的需求,反映时代的变化,匹配教学模式的更新,积极推动学生自身定位和角色的转换,在帮助学生发挥能动性中加强管理决策意识,在实训中增强专业及信息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财务平台软件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笔者认为,会计实验软件可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构建互联网教学实习工厂,学校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模拟企业真实市场竞争环境、管理环境等,真实再现企业运作模式;采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开发互联网校企合作软件,将校企合作通过互联网实现;开发区域“财务云平台”,“财务云平台”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财务基地,学校可灵活聘用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参与高校会计教学(张宝贤、唐建荣,2017)。

四、会计教育信息化变革保障体系建设

面对信息化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会计教育必须关注行业未来的趋势方向,关注能力、资源、方法等多种需求的动态变化,革新教育方法理念、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考评标准是会计教育在变革新时期的关键发力点,也是会计教育信息化变革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见图1。

图1 创新培养体系的框架探索

(一)革新会计教育方法理念

会计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贯穿于会计教学的始终,起到指引与导航作用。会计教育理念应强化后果理念、解惑理念、原理理念、动态理念、质疑理念和德育理念(栾甫贵,2013)。在新技术环境下,会计的人才培育供需结构需要调整,教育方法理念也需革新。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素养,明确会计教学目标的新方向和新要求,强调道德准则要求和自我约束、职业能力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和局限,注重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有效反馈,结合案例教学、会计实训网络平台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手段推进课上课下融合的自主学习模式,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操、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

1.优化教学资源。高质量的会计教材是优化教学资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会计专业教材的变革需要推陈出新,坚持与时俱进,要结合会计人才的复合型能力要求,在教材系统中增加互联网、信息化的相关内容,提升其与会计专业的协调融合程度;了解信息化时代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有效技术条件,积极运用数字资源,以二维码、APP等形式在教材中提供延伸知识讲解、自主思考内容等信息,提高整体的充实度;还可以加入市场案例、模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互动,帮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培养批判思考等能力。

2.优化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师资水平是提升会计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的形象和特质需要向灵活性、多元性、实践性、创新性转变。互联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文本内容,还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学习资料,互联网具有连接、开放、共享等特征,是天然的知识创新、传播与分享工具(张多蕾等,2019)。会计专业教师要具有前瞻性视野,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目前会计知识输出模式,用互联网的动态性思维进行教学,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资本市场实践相结合;教师要跟踪资本市场动态,了解新兴业务,及时转变观念,运用信息技术创建特色化、综合化、引导性的新型会计教学模式。

高校应引进具有不同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复合型教师,填补师资力量的缺口,鼓励组建会计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短板,形成“会计+互联网”的教学科研氛围(范泽明、李田、孙钰鹏,2018)。另外,可以关注校园学习和社会工作之间沟通渠道的搭建,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远程网络课堂的教学形式,并根据专业未来主要的工作方向,邀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向学生传授实践操作要领,同时考虑分批次、分时段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操作演习,结合校内和校外力量组建多元化的师资团队。

(三)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成绩考评标准

市场认可程度是对会计高等教育成果的直接反馈,目前,教学评价机制不能适应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范泽明、李田、孙钰鹏,2018)。新型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需要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相结合。以往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遍采取专家听课或学生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前者容易因人情关系而有失公允,后者则容易使教师为了评教结果而“讨好”学生,新技术环境下,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开辟评教功能,记录教师和学生每节课的上课状态,例如备课、签到、作业、测试、活动等内容,每个学期末平台将根据大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张多蕾等,2019)。

在学生成绩考评标准方面,可以建立新型“线上+线下”双层级学生成绩考核系统,将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室实地授课结合,并借助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进一步规范管理日常上课签到、课后作业提交及期中、期末考核等评价环节;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征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指标,拓展构建“平时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情况+课外专业项目+管理决策创新能力+期末卷面”的多维度教学评价模式,并合理分配参考权重,促进考评结果的全面性、综合性及合理性。

五、结论

会计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信息化背景下会计角色发生转变,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强调对财务经营活动的管理决策、预测分析及战略规划。会计教育领域的未来需要结合社会环境动态,在夯实专业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会计人才的信息技术潜能,通过增设计算机数据及战略管理等前沿和复合性课程、结合智能化市场环境培养软件实操能力、推进教学方法理念的变化更新、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材模式体系、联合校内外力量丰富师资团队、拓展教学评价及学生考评指标等渠道,进一步推进会计与互联网的融合,多角度关注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培养未来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信息化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