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敏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全面化提升。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数学课堂;应用探究
一、以教育发展时代为背景,积极更新并转变数学课堂教学观念
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程教学活动效果的全面化提升。为了有效实现这一课程教学发展目标,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相应的课前导学工作,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提前预习与事先准备,从而有效降低课堂学习压力。同时,还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进行清晰划分,认清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影响作用,如此一来才能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为构建合作小组数学课堂学习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目前我国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整个课堂教学发展期间,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同时教学认知理念上也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的主观判断能力逐渐缺失,对数学学科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的不良现象问题。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并避免以上现象问题的频繁出现,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理当依照社会教育发展新趋势,针对课程教学观念进行及时更新与转变,树立正确且完整的“以人为本”核心教育价值观,在课堂中为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去组建学习小组,从而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能够真实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为往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学科教育需求为核心,选择并提供适宜的合作学习机会
虽然,就目前而言初中数学课堂中所开展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具备相应的多项明显优势,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这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而事实的确如此,在正式进行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活动期间,数学教师必须做好事先的心理准备工作,通过科学方式平衡好合作學习模式与其他课程教学模式之间的和平共处发展关系。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课程知识讲解与分析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函数内容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上都非常抽象,因而倘若仍然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教学,不但起不到相应的学习效率提升作用,反而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理解与主观判断能力,大幅度降低其课程学习效率。
因此,为了能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初中数学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期间,就必须先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要求,并同时不断提高自我的岗位教学专业化水平,秉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基础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角度出发,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合作学习时机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保障。
三、以科学分组为方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合理分配
其一,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实现组员之间的分工明确,是有效提升并强化合作学习课堂效果的重要前提保障。初中数学教师,在正式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事先针对每个组员的基本职责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其中主要包含了“课程学习记录、问题拟定、合作学习内容板块划分”等细节工作。如此一来,才能有效保障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完成好相应的组内分工任务,真正意义上实现组员之间的合作共赢、互相配合。
其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正式进行组员分配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组员之间的竞争学习效果,同时实现组内的优势互补。就必须将小组内的各个组员实力进行均衡化分配,尽量避免因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差距,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造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还要通过组员的合理分配,来实现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此一来便可以维持合作学习模式的长期稳定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正式进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期间,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进行全面提升,通过教学理念更新与改变、选择更加科学的小组成员分配方式来为学生营造更为舒适、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将核心素养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田俊莲.关于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
[2]石炳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
[3]张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2015.
[4]潘晓彬.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滕俊峰.合作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