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福
摘要:语文来源生活,生活再现语文,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教学脱离生活,学生学习脱离生活,学到的知识无法很好地服务于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潜在的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看、听、读、说、写、演等,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关键词:孕育回归联系
一、生活中孕育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搭石”,为学生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
《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分数不是学习目标,真正能将所学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语文学习广阔的天地。
幼儿如何学会开口说话,是靠每天听大人们谈天说地,各种电视节目等输入大量的高频词,一次、两次,无数次的重复,孩子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脱口而出。明代著名心理学家王阳明,很晚才会开口说话,但因他的祖父和父亲每天在家吟诵古诗词,诵读四书五经,六七岁时他一开口说话,就能背诵四书五经。
同事家的二宝,两岁左右就背诵好几首古诗,能从一数到四十,能识0—9的数字,只因常和姥姥乘坐电梯,公交车等学会的。
同学为了培养孩子表达能力,每周在家组织一次即兴演讲比赛,家中的成员都得参加,有时就时政选出两三个关键词即兴演讲,有时就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选几个关键词即兴编造故事。这样的教学在我们学校也一直进行着。每节课前拿三分钟时间让孩子讲书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故事,或是推荐书目,老师把孩子说的内容录音,然后让孩子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想象力,既将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消除了孩子的学习恐惧症。
二、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1.利用网络,丰富课堂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书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就能使深刻理解周总理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2. 讲析课文,联系生活
现行的语文教育早已形成严密的体系,课程有其统一的要求,而且教材也有统一的使用规定,对于众多的语文范本,语文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范本教学,学生也必须详细地学习足够的范本,才能完成基本语文知识和素养的积累和培养。因此对课文的讲析,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任务。
但对于古今中外的各式范文,有人说这怎么跟生活尤其跟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呢?这一点对于心有生活的教师,也许并不是很难的事,只须细心体会,总能从生活中寻出与范文联系契机。讲《赤壁赋》,可以从徐州的放鹤亭、苏公塔、苏堤等引出苏轼及其人生怀抱;讲《鸿门宴》,可以从丰生沛养的刘邦引出楚汉相争的历史风云;讲《世间最美的坟墓》,甚至也可以从坟墓与人生的探讨中与生活联系起来等等。
3. 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女孩点燃火柴看到的美好环境,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小女孩痛苦生活的理解,还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認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