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供水管路安装质量提升工艺研究

2021-06-28 20:44姜春鹏李笑颜刘勇
安家(建筑与工程)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艺优化漏水

姜春鹏 李笑颜 刘勇

摘要:针对动车组给水卫生管路泄漏进行分析原因,提出工艺优化措施。

关键词:车下供水管路   漏水  工艺优化

针对动车组运营中车下供水管路漏水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提出修复方案,并对类似车辆进行管路连接方式及伴热系统分析,提出工艺优化改进措施。

一 研究目标

通过对管路结构及伴热线结构进行分析,从设计层面对管路结构及保温伴热方式进行优化,从工艺方面进行工艺文件细化、工装改善,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从而更好地保证车下供水管路在高寒状态下的运行可靠性。

二 实施策划

1、对故障运营车辆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查找漏水故障原因,针对漏水车辆提出修复方案。

2、对相似结构车辆供水管路连接方式及结构进行分析,进行管路结构优化。

3、对相似结构车辆供水管路伴热系统进行分析,配合地面试验,验证设计图纸伴热线布置的合理性。

4、进行施工工艺优化。

三、工艺验证

1、通过验证管路结构,对相关结构车辆管路图进行管路设计分析,优化管路设计。

(1)管路接头位置优化

安装位置避开车下设备,放置在便于操作者检修部位。

(2)管路结构优化

水箱侧向二位端一二位侧供水管原设计结构是直管段加两个90°弯头结构,管路接头多,在现车运行中泄漏点多,隐患大。分析后将管路设计图纸优化,将其中一个90°弯头改为弯管,减少漏点。

2、进行管路伴热系统地面试验验证,优化伴热线安装方式。

进行地面试验,主要验证:伴热线间距对升温变化的影响及伴热线探头安装位置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取4段长度为2.5m的不锈钢管WC21X3,分别标上记号1#~4#(管路两端未封堵,管路内部未注水),1#管按图示位置缠绕伴热线及放置温控探头,2#管伴热线缠绕稀疏,温控探头贴近管壁,3#管伴热线缠绕较标准要求密集,温控探头触点位置按标准要求,4#管伴热线缠绕较标准要求密集,温控探头触点与伴热线密贴。各管缠绕方式分别见图1所示。

在同一时间、地点、环境温度下测试,通过试验发现加热时间和温度有以下关系,详见表1。

实验结论:通过1#管、2#管、3#管比较可以看出,电伴热线的疏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温度的升高快慢,电伴热线越密、温度升高越快,电伴热线越稀疏、温度升高越慢,但影响相对较小;而温控探头能否正确安装,直接影响到管路,如1#管和4#管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4#管的温控探头感应触头与电伴热线紧贴,使得整个温控探头的温度急剧升高,温控开关直接断开,而整个管路温度尚未达到预期的要求。

针对上述试验验证结论,进行设计图纸优化:

(1)保证在管路安装温控探头的地方,電伴热线的长度均匀缠绕后能够与原理图相匹配

(2)保证各管路伴热出线点间距均匀,并且与安装示意图要求一致。不能比探头位置伴热线稀疏。

3 结合现车进行工艺验证,优化管路方法及管路安装工装。

(1)供水管路增加二次保压要求

为保证供水管路安装后气密性,新车型动车组开始,对供水管路进行2次保压,对一次保压未能进行的车内电控柜、盒子间等设备后面的管路及车上车下连接活弯头处施工时可以保压验证,有效避免了设备安装后不易拆除管路后期泄漏隐患。

(2)管路画线工装试制

优化工艺文件,对供水管路伴热线安装要求及管路插入量及插入量画线辅助检查要求做了规定。

通过以上改善措施,有效降低了管路运营中的泄漏率,提高车辆运营安全可靠性。

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11

猜你喜欢
工艺优化漏水
房屋漏水,凭什么还要我交物业费?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漏水的鞋
下雨时才漏水
索氏抽提法提取酸枣仁油的研究
深圳港铜鼓航道常年维护疏浚工程的安全措施
航空发动机精密轴承座加工技术应用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基于DELMIA的汽车装配工艺仿真与优化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