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分析

2021-06-28 02:40张琳
下一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作党建

摘 要:本文就高校学生党建与课程思政工作的协同育人的途径展开探究,通过对于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性进行分析,在强化联系、部门联动、队伍构建、信息化技术的融入等方面提出了强化课程思政与学生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与协同育人的建设方式。以期为优化高校学生思想导向,完善新时代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建;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机制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人才培养需要的不断拓展,高校作为教学主战场,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表现为学生的日常言行以及其价值体系的构建。伴随着新时期、新常态的背景,高校需要拓展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将党建与思政教育有机的融合,以完善高校育人能力。

一、课程思政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协同性

课程思政与学生党建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德育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方面,课程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对于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带动性,例如:在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中,通过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进而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前提,提升学生思想的凝聚性,使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进而提升党组织的规模;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进而确保在社会转型期,学生思想的一致性,通过党的先进性,规制学生行为,并在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的有效开展。此外,内容上的相通也为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运作提供了前提,其目标的一致性,可以提升工作方法的契合度,进而在有效的组织形态下,进一步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1]。

二、协同高校学生党建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策略

(一)强化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针对于学生党建与课程思政工作协同合作不深入的现象,需要明确职责分工,提升其关联度,强化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联系,强化课程思政教育中学生党建工作的融合度。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考量:(1)借助互动平台的建设,创新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宣传形式,调动学生借助于交流平台对于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兴趣;(2)应充分发挥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带动性,帮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因而引领学生思想潮流,促进工作的协同发展;(3)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强化党建工作的服务性,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建立提供标准,并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实践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结合性。因此,在高校建设中需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建中的理论基础性,并通过思政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入党动机,通过课程思政,强化学生的党性,进行学生信念,提升学生对于党组织的认知程度[2]。

(二)调动多部门的协同运作

通过高校内部党与政的有机融合,协调相关部门工作,进而实现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可操作性,进而协调好各部门间的职权范围,明确职责分工,将党建与思政的协调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建立党员干部与学生的沟通联动机制,以制度的优势,提升党员干部对于学生动态的了解,搭建党员干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通过党组织的关怀性,为学生解决问题,维护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提升多部门协同运作的有效机制。强化不同部门间的协作,通过在学生课程思政以及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交叉育人体系。例如:通过学生处、院系党组织间联动机制的建设,提升高校内部工作的一致性,在发现问题时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提升应急响应的实效性,推动党与政的工作水平[3]。

(三)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思政教师在进行学生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思政与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者与引领者,为此,需要提升高校思政教师对于党建工作的理解,进而利用教师以及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强化,拉动党建与学生思政工作的融合性,拓展协调机制下,课程思政与学生党建工作的联合育人作用,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1)充分发挥课堂作用,课堂是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阵地,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合理的设置党课,提升学生对于党的认知度,并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于党组织的向往;(2)提升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完善思政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思政教师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技术水平;(3)完善教师的参与机制,通过任课教師对党建工作的参与,在实践中落实教师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强化互联网技术的浓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高校在进行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络载体的辅助作用,提升思政工作的宣传度,并以此推动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借助信息化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完善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工作开展中的不足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更好的完善课程的思政设置,进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浓度,使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学生基本信息的掌握,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借助通讯技术与学生建立沟通。例如:可以在党组织内部建立微信群等形式,实现相关人员对于信息的分享以及师生间的实时沟通,促进高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并利用沟通渠道为学生宣传党建知识与信息,完善党建工作的育人职能。

结论

综上所述,为保证高校在课程思想与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中的科学性、有效性,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党建与思政教育做系统的融合,发挥其交互助作用,进而有效提升党建与思政在学生教育方面的协同性,拉伸教学应用效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高校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重来.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创新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0(32):45-48.

[2]马凤毛,刘春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专业思政”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J].大连大学学报,2020,41(05):114-118.

[3]周婉婷,马锦程.“互联网+课程思政”: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06):76-80.

作者简介:

姓名:张琳;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年10月;籍贯:怀化市会同县  民族:汉族;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与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工作党建
高校二级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家长(SP)互动协同培育模式研究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及挑战分析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