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强调教学应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给予全体学生同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困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使其具有探究意识。这不仅有助化解班级中教学两极分化问题,更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思维发展夯实基础,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理解数量关系变化,具有推理能力、实践意识、知识迁移能力等。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执教高段小学数学的工作经验,浅议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有效途径
新课标指出“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情感态度得到协调发展[1]”。小学数学较为基础,大部分都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经常运用到的内容。但是对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枯燥讲授,布置大量习题作业,会让他们对数学产生乏味的印象。继而,因失去学习动力、缺乏探究热情,使部分学生沦为学困生。这便需教师正视教学问题,关注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让他们重拾学习自信,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在小学数学中关注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速,新时期对育人工作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千人一面施教方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随着知识难度的提升,部分学生的理解水平、学习能力欠佳。假如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学困生放任自流,便会造成两极分化问题的愈演愈烈。继而,使这部分学生因产生自我质疑,而后变得厌学,最后则开始自我放弃。只有及时介入转化教育,才能在分层教学中帮助学困生重拾学习自信,使他们喜欢数学,具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鼓励与认可中,不断进步,增强学习成就感。
(二)有助于密切师生间教学互动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更重视教学相长问题。只有关注学困生群体,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关心、更高的重视度,才能使教师深入了解与掌握本班真实学情,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知识消化情况。以便及时的发现教学问题,升级施教策略、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对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形成综合了解,让课堂教学高效实施。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可以分层施教的方式,使教学与该阶段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理解、学习特点等融合。从而,不会因过度关注学困生,造成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其他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例如:在人教五年级上《简易方程》的教学中,其与初中《一元一次方程》知識联系密切。教师需依据对班级学生的分层,设置三个等级、难度不同的问题。接着,使学优生自主探究;让基础尚可的学生观看慕课,合作学习;教师与学困生一同探讨,可结合和倍数知识,引入生活化问题——小明体重为30kg,爸爸的体重比他的体重4倍还多13kg,爸爸的体重应如何表示?在调动学困生学习兴趣中,使他们能够用字母表示数,列出算式。通过分层教学,走进学困生,促进转化教育的实施。
(二)关注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进取意识
为了激发学困生进取意识,教师应结合高段数学教学内容,应用多样化施教方式。这便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授课能力,灵活的选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及翻转课堂等不同方式。例如:在《小数除法》教学中,便可构建教学情景,针对对学生的分层,给予他们不同的购物任务单,让学困生在现实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算理——标价22.4元/包的面包(内装4小包),假如购买其中两包应付多少钱?每小包面包单价多少?同时,教师应注意对学困生实施鼓励、认可与引导教育,关注粗心、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存在畏难情绪等不同问题,施以针对性教学化解措施。在激发学生进取意识中,使他们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小组合作,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
在高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性,还应发挥同伴互助作用。这便需要教师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培养班级学生的分享、助人意识,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划为一组,使学困生融入到组间探讨中去。在生生互动中,让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加深数学理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因数与倍数》教学中,教师可分配给每组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大家共同探讨。并以组间比拼的方式,选择每组中的学困生作为“本组发表代表”,为大家进行讲授。可结合除法知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困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
(四)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困生数学素养
为了丰富高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让学困生积极融入集体,使他们注意力变得愈发集中,教师还应组织多元化、趣味性数学实践活动。进而,增强学困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节约用水》教学中,可使学生观看相应的纪录片,使其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宝贵。并在亲自测量与数据整理、盛水器皿测量中,得出水龙头关不紧时其每分钟的水资源浪费量。在应用数学知识说明问题中,让学困生能够温故知新,使其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拥有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意识。
三、结语
总之,提升小学数学施教效率,使教学面向班级中全体成员,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探究性学习中收获成长、汲取知识,需要教师具有“以生为本”的意识[3]。为此,教师需展开授课反思,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在给予这部分学生教学引导与日常关注中,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尊重与关心。进而,点燃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知识运用、多角度探思中温故知新。从而,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珊.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6):24.
[2]王瑞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8.
[3]葛巍巍.浅谈提升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力的策略[J].智力,2020(5):1.
作者简介:
邓生华(1988-3),男,汉族,贵州兴义,大学本科,职务:教师,职称: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两级分化、数学同课异构,数学分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核心教学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