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静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推行数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本论文研究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教会学生识别创新机会、选择创业团队,思考将土建专业领域中的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将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
关键词:岗位创业;创业教育;建筑类专业教育;融合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教育改革的高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推行数十年,从一项解决就业的举措转变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对创业教育内涵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建立新组织、创造新岗位,将创业简单等同于开淘宝店、注册公司;没有明确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创业更应该是立足具体岗位的创新创业,是用创新的方法、工艺、技术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即岗位创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少资金、人脉、社会经验等原因,自主创业成功比例非常小。从交易成本理论看,创业教育应从惠及面狭小的自主创业向受众更广的岗位创业转变。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创业教育以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的公共选修课形式进入课堂,没有将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嵌入科学专业,授课方式采用购买网络创业课程,或者由思政课教师进行大班授课,无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缺乏学科领域的支撑和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成为无水之源,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和重视。只有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教会学生识别创新机会、选择创业团队,思考将土建专业领域中的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将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
综合以上所述,目前国内外高职院校关于岗位创业视域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展,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不仅是对现有创业课程的丰富和深化,同时为我国建筑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符合我国《职业教育行动方案的》的要求。
二、研究现状
(一)岗位创业理论研究现状
Pinchott(1985)在其专著《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第一次提到了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创业的理论(intrapreneurship),并很快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同。内创业指在一个现有的成熟企业中,由个人或者团队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力,创造新的业务、流程或者多样的活动,给企业带来利润。黄兆信(2012)结合高校创业教育,根據内创业概念提出了岗位创业,即在现有的组织制度内,以创新的思维看待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发挥创新创造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使公司获利并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周春芬(2010)从浙江实际出发,提出高职高专一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概念,认为人才培养应适应于企业内部创新创业需要、立足于具体岗位创新创业的要求,并从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法选择、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吴成程(2018)参考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案例,提出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岗位创业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四大模块的课程设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现状
经济驱动方式的转型促进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对如何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亨利·埃茨科威兹(1995)提出的基于“大学——产业——政府”的“三重螺旋理论”,斯劳特(2001)提出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英美高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三种:磁石模式、辐射模式、混合模式。张坛柳(2019)针对建筑类专业,提出创业+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建筑(土建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孟昕(2018)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提出通过创新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及讲座等方法,增加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间的粘性。吴承卉(2018)提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结合专业教学现有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系列讲座、科研训练等多方面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综上说述,岗位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战略,不少学者都开展了针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探究,但未有学者结合岗位创业需求,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法的研究。
三、融合背景和方法
结合岗位创业需求,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需要考虑三大背景。
(一)“互联+”背景。将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融入创业教育中,对建筑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客户需求,进而做到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上宣传推广自己的设计作品或者服务;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工地现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既保证教学效果又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BIM技术背景。随着国家《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等各种政策的出台,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依托专业各类信息化、工业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打造BIM技术实验实训中心,教师学生共同创业,成立技术服务咨询公司,在实践创业项目过程中深化专业所学。
(三)“一带一路”背景。自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框架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额持续上涨,基建类企业获得了大量的国际工程项目订单。土建类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以及跨国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四、融合方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和理论培训学习,鼓励专业教师持有“职业规划师”、“创业导师”等证书;管理学院教师与土建类教师定期进行课程内容讨论与交流;聘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对课程教学体系提优化建议,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
(二)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以学科为基础,结合土建专业学生特点,通过基础课、专业课、培训课等课程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创业指导。
(三)开展技能竞赛、创业竞赛。目前高职土建类的技能竞赛包括建筑识图比赛、结构设计大赛、BIM信息化建模大赛等,创业类竞赛包括“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等,通过竞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通过竞赛加深专业学习,同时通过竞赛平台推广创新创业成果。
(四)转化专业科研成果。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研究适用于实际项目的技术工法;结合实际设计项目,开发创新的设计作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依托科研课题,研发新材料新工艺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依托学校、政府各类创业园,围绕专业核心技术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实践,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五)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研究学生创业教育学分积累和转化制度,将创新实验、论文发表、申请专利、自主创业等内容折算成学分,把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抵扣专业实践课程;修订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优先支持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根据创业需求跨专业选修课程,甚至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五、小结
本论文站在岗位创业视角,探索融合路径。应用“内创业”理论,结合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特点,明确创业教育是基于具体岗位的创新创业,是用创新的方法、工艺、技术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着眼于覆盖所以学生的岗位创业,而并非“精英模式”的自主创业。
站在学科建设角度,探索融合路径。本论文重点研究如何将创新教育内容扎根专业教育,研究切实可行的融合模式,开发结合专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培养学生用專业知识点亮创业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2]吴承卉,陈兰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索———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10~13.
[3]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
基金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jg20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