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蕙
【摘 要】本文分析政治认同的内涵及培养意义,提出基于政治认同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加强政治認同教学设计、丰富政治认同教育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政治认同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关键词】高中政治 政治认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26-02
政治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思想性深、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在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以及综合素养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课程知识教学转变为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政治认同则是构成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一、政治认同的内涵与培养意义
(一)政治认同的内涵
政治认同指特定环境下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情感与意识上的归属感。对高中政治课教学而言,政治认同不仅是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构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与教育意义。
从政治认同的形成来看,其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理解:第一个维度为政治认知,即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的基本了解,是政治认同形成的基础。政治认知属于认知的范畴,需要学生全方位了解我国的政治生态,比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中国政府的施政理念等。第二个维度为政治理解,即对我国政治现状形成原因以及具体表现的深刻理解,如对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形成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作用等的理解。政治理解是学生政治认同形成的关键,学生只有从思想深处理解了中国政治,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政治认同。第三个维度为政治认同,即对中国政治的高度认同。政治认同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是学生基于主体选择而产生的,具有自主性、坚定性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认同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二)政治认同培养意义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对学生政治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促进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升政治认同,才能促进和带动其他素养的发展。其次,能够培养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与自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深入理解,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再次,有利于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又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基于政治认同培养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
(一)加强政治认同教学设计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师需要在课前加强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提高教学成效,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要注重落实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政治认同素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预设教学目标。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全面挖掘政治认同教学内容。政治认同虽然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教材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章节来介绍该内容,而是包含在教材各章节的内容中。因此,要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师需要注重从教材内容、社会时事、日常生活等方面挖掘政治认同方面的教学素材,并注重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以此加深学生对政治认同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二)丰富政治认同教育内涵
政治认同以政治为中心,其是学生对政治所形成的价值判断与主体选择。此处的政治并非抽象意义上的政治,而是具有明确所指的国家政治。因此,政治认同本质上就是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认同。国家政治的构成要素非常丰富,除了最为基本的政治体制以外,政治思想、政治实践等都属于国家政治的范畴。因此,在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中,教师要丰富政治认同的教育内涵,全方位提升高中政治教育中政治认同的培养效果。其一,政治思想认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属于政治思想认同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在理论讲解与分析中予以高度重视。其二,政治体制认同。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体现,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各项政治制度则是其具体内容,教师在相关章节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认同感。其三,政治实践认同。政治实践指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所采取的各种实践措施,如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形成政治实践认同。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政治认同是高中生政治思想成长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在高中生政治认同的培养中,政治课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政治生活部分的内容,更是学生政治认同培养的主要载体。因此,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对政治认同的培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少知识点更是具有很大的理解难度,比如,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区别,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国家议会的区别。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上述内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对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要在开展理论教育时引入大量的现实案例,比如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教学中,展示全国政协会议的提案,如高考改革提案、教育公平提案等,让学生了解政协的作用及其实现自身作用的路径;另一方面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借助信息化教学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载体,有效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成效。
(四)开展政治认同实践教学
政治认同兼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涵,就世界观的角度而言,政治认同是学生基于自主认知的价值判断,是学生对国家政治基本态度的抽象表达与集中阐释;而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政治认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广泛地开展基于政治认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了解我国政治思想、政治体制与政治实践。以“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与当下的时政热点如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访乡村,通过对基层干部、贫困户、脱贫户的采访调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扶贫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借助鲜活的案例深化学生对执政为民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促进学生学习反思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更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第一,完善教学评价内容。要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需要完善政治认同教学评价的维度、具体内容和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使教学评价有据可依。评价内容要根据政治认同内涵的三个维度来设计,科学确定教学评价的各项标准,关注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发展和个体差异性,力求評价内容能促进所有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高。
第二,丰富教学评价方式。要在政治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评价效果,教师需要注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特别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还可采用作业评价、写作评价、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六)加强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并不困难,但此种政治认同并不具备长期性,非常容易产生动摇,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极为发达的今天,高中生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干扰,出现政治认同不坚定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理智上树立学生的政治认同,而理智上的政治认同,一方面有赖于课程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则和校园教育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环境教育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尽管没有明确的教育组织形式以及教育开展方法,但同样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隐性教育的效果更加持久深入。因此,学校要重视政治教育环境的创设,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为目标,优化校园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布置。比如,在校园橱窗中,定期更新展示我国政治实践的新动向。
政治认同是构成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成长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从政治课教学设计、政治认同教育内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以及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岚,刘彦喆.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教育相关性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
[2]张帅.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18(1).
[3]刘丙胜,刘卿.试论政治认同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6(4).
[4]成平.问题导向:中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策略[J].教学月刊,2016(5).
【作者简介】龙 蕙(1988— ),女,安徽肥东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政治教育教学。
(责编 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