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摄像头泛滥,谁在惦记你的“脸”?

2021-06-28 08:41杨皓然
电脑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脸部人脸实体店

杨皓然

零售数字化,摄像头让实体店“转危为安”?

作为一种安保手段,摄像头早已是大街小巷里各种实体店的“标配”设备。提前安装摄像头,能够在盗窃事件发生后尽可能地提供犯罪者的信息,帮助商户挽回损失,这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而由于摄像头信息记录的功能也会被人用于不法用途,因此,关于摄像头是否会侵犯个人权利、在哪些情景下才可以安装摄像头等相关的讨论亦不曾间断。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规定,例如不得在公共场所私装摄像头、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需要张贴标识等,来规范个人使用摄像头的行为。

不过,随着5G网络、人脸识别、物联网、信息通信等技术发展,关于摄像头的管理规范仍是尘埃未定,而摄像头“进化”的速度却是日新月异。从单纯的录像设备,到加入了芯片和算法的智能摄像头,其实现的跨度之大,跨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也跨入了一些灰色地带。

而除了以可视门铃为代表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以外,渐渐智能化的摄像头被运营得最广泛的领域——传统零售的线下实体店,便是智能摄像头引发消费者焦虑和恐慌情绪的主要领域。

说起来,传统零售正处在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

回顾过去十几年,传统零售实体店经济的衰退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国内在线支付迅猛发展、领跑全球,“电商+物流”模式崛起,网购商品更加方便、价格更加透明,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成长势头惊人,从传统的线下实体店铺手中抢走了大量的客户流量资源。而去年在疫情隔离的大环境下,直播带货热潮的兴起,全国消费者统一减少了外出购物消费的频次,而线上购物习惯进一步增强,传统的线下实体店可谓步履艰难。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们开始攀附科技,在进一步节省线下实体店开销的同时,将业务链接至线上,探求后疫情时代新的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作为线下实体店和线上平台的媒介,智能设备成功迎来了自己的时代。从送餐机器人,到智能门禁,再到智能迎宾前台,智能设备正在以过去所没有的势头,迅速地在线下实体店之间普及开来。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产品或多或少都需要智能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的支持。这倒也不难理解,智能设备的逻辑其实大抵相同,都是通过获取对象的信息数据,上传至处理器分析处理,最后再反馈给使用者进行后续的决策。

鉴于此,作为位于这一流程起点的产品,智能摄像头及衍生产品的市场前景可谓相当乐观。

智能摄像头浪潮翻涌,自然也会激起新的讨论。个人在家庭这样的私人场所使用智能摄像头自是无可非议,然而,商户使用智能摄像头抓取消费者信息无疑是再次触及了公众的敏感神经,纵使商户主动表示只会将智能摄像头用于店内管理,可消费者们仍旧心有余悸。

不安的“脸”,被防不胜防地消费

小江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据他介绍,自己曾经“误入歧途”,做过给人出售脸部信息的兼职。

“当时主要是当客服,等人来加微信,然后告诉他我们这边都卖什么数据,卖什么价格,然后谈成的话,对方打钱过来,我再发数据的网盘地址过去。”小江回忆道。

被3·15晚會曝光的智能摄像头品牌万店掌

“全民刷脸”时代,公民的隐私安全仍需保障

借由打工的这个机会,小江也向给自己兼职机会的负责人了解了一些行业内幕。根据小江的说法,人脸数据的来源主要是盗摄,也有从对方的社交账号那里“偷来”的各种照片,大多是生活照和自拍照。

“倒卖数据的那些人会把这些照片分类之后打包传到云盘去,按照每个包里包含的照片数量来定价格,一般在几块到十几块钱不等。”至于这些人脸信息会被用在何处,小江表示,通常是卖给一些水军工作室用于避开各类软件的人脸识别要求,“这生意虽然谈不上‘红火,但还是有一些买家。”

而那些被盗用的脸部信息,除了变成水军们的“面具”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变现”方式。

例如此前被不少媒体报道过的房地产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用于识别购房的消费者是否首次看房、是由第三方中介还是售楼处销售首次完成接待,然后精准“杀熟”,从中获利。这条潜规则流出后,不少购房者感到忿忿不平,甚至有购房者无奈地选择了戴着头盔看房,令人啼笑皆非。

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脸部信息还会变得更加“贵重”,人们在“脸”上面临的安全威胁,也会更加严峻。比如当下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盯上了这块“新产业”的不法分子,他们利用换脸工具,盗取他人脸部信息合成伪造视频,并用其攻击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虚假宣传、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虽说这些店铺大多声称智能摄像头仅用于安防影像的采集,但焦虑的群众还是担心自己的“脸”再被商家们开发出新的“变现手段”。

智能摄像头,能不能等一下维权的消费者

“丢脸”已经足够烦人,而“丢脸”之后维权无门,也是消费者们焦虑情绪的重要来源。

供职于西南地区某律师事务所的陆律师告诉电脑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归入隐私保护范畴。因此,商户未经许可采集、储存或非法利用、散布消费者的脸部信息,首先侵犯的便是消费者的隐私权。而根据商户对所采集到的脸部信息的操作行为,可能还会涉及到人格权下属的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不过,陆律师也表示,虽然能够判断商户违规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但消费者想要对此进行维权,也并非一件易事。

“轻微的侵权,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要求商户停止侵权行为。如果说商户利用消费者的脸部信息构成了严重的侵权问题,消费者不愿意通过协商解决,那么消费者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权——不过实话说,用这样的方式维权,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不一定成功。”并且,陆律师还指出,消费者就相关的侵权行为进行维权时存在一个问题,即消费者能不能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证据。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想要得到商户侵权的证据是十分困难的。商户安装智能摄像头之后,对于会收集哪些数据,数据会储存保管在何处,之后具体会怎样运用这些数据,拥有单方面的解释权,详情究竟如何,消费者完全是不清楚、无从了解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更现实有效的方法是出台相关规定,明确限制智能摄像头的应用场景,如此一来,在侵权事件发生之后,想要对涉事商户进行追责就能变得便利高效。”陆律师表示道。

“全民刷脸”时代的到来是科技进步的趋势,采用新技术的智能摄像头还有很大的产业价值等待发掘,如果因为涉及侵权问题就将其全面禁止,难免有因噎废食之嫌。对此,目前天津、南京、杭州等地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制定针对人脸识别领域的规定,力求从政策层面加大监管,让人们在充分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能多一份安全的保障。

不过,产业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政策的监管支持,也需要企业有自己的担当。在这个方面,被曝光的万店掌显然是一个反面教材。在3·15晚会之后,针对“搜集人脸信息”一事,其创始人周圣强并没有第一时间致歉,而是表示“公司只是帮客户做分析以改善经营,相关数据不会泄露和保留”,对于是否真的涉及违规采集人脸信息、采集到的人脸信息究竟被怎样使用,却依旧是含糊其辞。随后万店掌官网发布道歉声明表示将“紧急开展自查”,但也是再无回音。

智能摄像头产业想要挽回口碑,恐怕还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脸部人脸实体店
玻璃窗上的人脸
全国宠物实体店名录连载(广州)
智力考场:有趣的图片测试
做脸部运动让你显得更年轻
SmartShop智能购物
“领家系”可爱脸VS“高冷系”美人脸
实体店还会强势回归
长得象人脸的十种动物
商业新闻
“每日贴”抗皱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