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漾
摘 要:美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发展艺术潜能。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共同合作,完成某个主题的美术创作,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关键词:幼儿美术;合作;教育功能;美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96-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共同合作,完成某个主题的美术作品,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是让幼儿运用已经掌握或可能掌握的美术表现形式、手段,以合作的形式表现“自我”。一个合适的美术活动主题与表现形式有利于幼儿进行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形成“我们”的合作成果,是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强调有效的情感交流,凸显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因而,如何营造活动氛圍,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合作活动,从而让幼儿在合作活动中实现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需要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策略。
一、形成适合幼儿特点的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程序
形成适合幼儿特点的组织程序是开展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要想让他们领会“为什么这样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基于美术学科特点,从引导幼儿“怎样做”入手,开展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
1.强化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观察记录班级中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表现,与他人亲近、合作的态度,人际交往的情况等,据此安排美术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例如,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向幼儿传授具体的合作技巧,从而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或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别人”“我们”的联系与区别,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并不断提高合作交往技能。
2.引领幼儿树立合作程序意识
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合作程序因小组内部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实践引领幼儿树立合作程序意识。(1)确定任务,同组分工。教师可在充分尊重幼儿个体意愿的前提下,明确合作主题,给幼儿分配在小组合作中的具体任务。(2)各组分别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创作。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小组在同一时间就同一个活动主题展开讨论,然后让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合作进行美术创作活动。(3)教师、各小组对美术作品及活动状况进行评议。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作为重要的评定者,在活动中应以正面评价为主,评价的指向目标应是小组成员合作互助的共同成果。
二、 确定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表现方式
体现小组互助合作理念的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对美术活动内容以及表现方式有一定要求。从美术活动内容的角度来说,这种美术活动强调分工、互助、合作,所以活动内容要有利于幼儿进行分工与合作。教师可以将相关活动内容的构成元素分解成多个元素,由一名幼儿承担其中一个元素的创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内容的创作。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有效分解是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的表现方式对于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较大的影响。运用什么样的美术表现方式进行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运用已经掌握的美术表现技能进行表达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幼儿已经掌握的美术表现技能都可以运用,但在具体合作活动中,如遇到有多种表现方式可供选择的话,小组成员间可进行讨论,然后让幼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美术表现技能。绘画活动一般以单一的技能表现为主,手工活动的表现技能较多,幼儿可以有选择地运用。
三、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引导策略
在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承担着指导者、协助者、评判者等角色,要面向全体幼儿,并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培养。
1.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确定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的教学目标与合作目标,决定合作小组的人数及人员构成,安排幼儿的位置,准备美术活动所需材料,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2.确定课程内容,指导幼儿开展具体活动
在每次开展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前,教师都需向幼儿解释活动内容,指导幼儿搜集材料,让幼儿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任务。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前,笔者组织班上的幼儿合作开展“送给妈妈的心愿卡”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在活动之前,笔者先对幼儿进行感恩母亲的教育:“孩子们,低头看看你们穿的衣服,是谁洗得这么干净?”“每天早晨,妈妈会几点起床给你们做早饭?”在问题的引领下,幼儿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感受到妈妈的爱。“妈妈这么辛苦,在母亲节的时候,我们送给妈妈一张贺卡表示感谢,好不好?”幼儿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在确定活动内容之后,笔者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安排专人负责找来做贺卡所需的剪刀、画笔、油画棒、卡纸。笔者先做示范,然后让两组幼儿分别合作制作心愿卡。在制作完成之后,可将两组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体会合作创作的快乐。
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可明确告诉幼儿,希望看到每个人都认真投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积极地互帮互助,学会听倾别人意见,吸纳别人的可用信息,并鼓励幼儿主动提問、请教。
3.观察与介入,以提高活动效率
教师在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观察与介入,指的是与各合作小组建立面对面的互动关系,这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提高合作性美术教育活动的效率。例如,在活动开始后,教师可通过巡视,查看各小组成员是否了解活动内容、活动程序、具体分工,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幼儿予以表扬,对不明白活动内容、活动程序、具体分工的小组、幼儿,要耐心解释,直到他们了解为止。还可以直接参与各小组就美术表现内容、构思等的讨论,针对幼儿在美术创作活动中遇到的合作上的问题,可以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建议,或协助幼儿重新分工,以提高活动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时机,要为各小组及幼儿的美术创作活动营造宽松的氛围。
4.评估与总结
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评定各美术活动合作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及时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反馈,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发展。评价以幼儿参与合作活动的状态及作品是否体现幼儿的经验水平、认知状态为主,作品的表现技能次之。
四、结语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可开展合作性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共同合作,完成某个主题的美术创作,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形成适合幼儿特点的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程序,确定合作性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表现方式,并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以提高活动效率,促进幼儿在美术方面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军.基于低碳生活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初探[J].山西教育,2018(03).
[2]周桃花.涂鸦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微[J].成才之路,2019(23).
[3]王荔玲.幼儿园生态式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
[4]柳琴芳.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实践探究[J].天津教育,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