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服务育人背景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探究

2021-06-28 00:54金言成
成才之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劳育服务育人人才培养

金言成

摘 要:我国教育的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综合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当前高校的使命和责任。高校的管理服务水平决定着该高校的层次与所培养的人才的品质,所以高校管理服务工作至关重要。高校应在管理服务育人背景下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管理;服务育人;劳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08-02

社会的前进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是美德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人才塑造的重要职责,其中劳育是基石,关乎着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因此,高校應在管理服务育人背景下,重点开展劳动教育。

一、高校管理服务育人的教育价值

1.有助于校风学风建设

校风代表着学校的育人环境,彰显着学校的育人品质,表现着师生的品德情操与精神状态。良好的校风蕴含着显著的凝聚力与约束力。学风是校风的具体体现,优良的学风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力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高等院校深化管理服务育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鞭策和育人作用,推动教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更好地履行职责,营造充满关爱、积极正向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更积极、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推动校风学风的建设。

2.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校的管理服务工作,其本质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营造和谐、轻松的育人环境及氛围。无论高校中的哪一项工作,都应考虑其影响及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推进服务育人,能够鼓励教职员工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将服务工作和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深入探究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利用严谨的作风与优雅的举止,在无形之中感染学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育人工作中劳育和德智体美教育之间的关系

德智体美劳是评判学生综合发展的基本维度,也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凭借。高校应全面开展德智体美劳教育,发挥其组合性力量,规避教育偏颇现象的出现。

1.劳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校不仅是一座象牙塔,而且是社会组成的关键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大学生只有认识和了解社会,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思想品德和劳动紧密关联,并相互促进。广大群众在评判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时,会关注其是否热爱劳动。劳动属于一种社会活动,思想品德可以在劳动中形成。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劳动特有的规律、规范,并加以遵循,进而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所以说,思想品德可以在劳动过程中逐步锤炼而成。同时,思想品德在劳动活动中又发挥着指导作用,能够使人更好地进行劳动。

2.劳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

劳育和智育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中较为关键。其中,智育侧重于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它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体力劳动影响着脑力劳动,比如语言文化的产生及发展便是建立在日常体力劳动之上的。劳育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娴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体力劳动也会受到脑力劳动的作用,比如体力劳动所运用的劳动工具便是科技进步的表现,所采用的劳动技术和劳动方案便是智力的体现。

3.劳育和体育之间的关系

在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劳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强健的体魄有助于各项劳动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劳动技能的提升。在体育活动中,某些体育项目是在劳动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其既简化了劳动形式,又优化了劳动方式,可以说是劳动的缩影。有机整合劳育与体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运动理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自主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劳育和美育之间的关系

劳动与美密切相关,人们在劳动中能够发现美,而美学思想也隐藏在劳动过程中,可以提高劳动的趣味性,增强劳动的吸引力。在劳动过程中,人可以成为鉴赏美与创造美的主体,并逐渐形成审美追求。许多优美的歌曲、曼妙的舞蹈、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它们源于劳动,并表现出劳动之美。在高校教育中,美育较为重视兴趣培养、潜质挖掘和创造力提升,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高校美育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实践,而劳育可以成为美育的一种有效补充,让学生通过劳动发现美和创造美,促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管理服务育人背景下劳育开展策略

高校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秉承服务育人理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策略开展劳动教育。

1.依托立德树人目标,深化育人理念

在高校管理服务过程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是根本,概括而言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专属服务,构建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三育人”清晰指出了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质。高校还应为学生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努力等。高校可以利用助教和助管等相关辅助性岗位,引导学生加入到育人工作中,让学生在校内积极参与各项劳动活动,如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校园空间利用和环境维护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使学生明确义与利、个体与集体、成功与失败、所得与所失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高校应深化育人理念,通过整治校园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增强人文关怀,落实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整合起来,通过关心人和帮助人完成教育与引导。

2.优化劳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高校应优化劳育课程设置,全面发挥劳育课程的效能。首先,应增设公共必修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其次,应将劳育融入专业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最后,应增强劳育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高校应依照自身与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与学生相适应的劳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在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劳育课程,增加社会实践次数,优化劳动实践形式。

3.引导学生参与校内管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高校工作人员也是劳动人员,他们长时间地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辛勤地付出,无私地服务,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为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学校工作人员工作的理解,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学校的特定服务岗位,在原岗位职工指导下进行体验。通过参加校内服务工作,学生可以切身体会校园管理服务工作的辛苦,感受管理服务工作的各种状态。这样,学生就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更好地与校园文化相融相生。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室改造、植树造林和学校迎新等劳动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达成育人目标。

总之,高校的管理服务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层次与所培养人才的品质。高校应高度重视服务育人工作,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奋斗,营造文明融洽的育人氛围与怡然自得的环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可以采取深化育人理念、优化劳育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参与校内管理等手段,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妹香.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鲍宇.德智体美劳视域下民办高校构建育人体系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6).

[3]任嘉庆,张勇.高校管理服务育人视阈下开展“劳育”探究[J].北京教育,2019(06).

猜你喜欢
劳育服务育人人才培养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