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比较分析

2021-06-28 00:52李贞邓蒙覃娴静江南冯启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

李贞 邓蒙 覃娴静 江南 冯启明

【摘 要】本文主要就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体系设置与学分要求、社会实践等内容对我国10所高校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培养方案的建议: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按照“综合、特色”的原则,合理设置研究方向;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社会实践的特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29-03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专业是医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重点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防治疾病,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对提高该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全国高校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均無统一的要求。本文通过检索10所高校在网站上公布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对比分析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体系设置与学分要求、社会实践等内容,以期发现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培养方案提出相关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为关键词,对高校网站进行检索,共收集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10所高校制订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对上述高校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社会实践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一般情况

10所高校中,有7所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招生,3所以医学一级学科招生。5所高校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专业开设在管理学院,4所开设在公共卫生学院,1所开设在医学院。

(二)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10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均体现培养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管理人才的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承担本学科教学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工作的能力。但不同高校对培养人才类型的具体描述不同。中国人民大学描述为“从事卫生行政以及医药管理部门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西南财经大学提出培养“从事健康政策分析与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或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的学术研究型及应用型的综合型人才”,复旦大学要求“造就一流的卫生管理学者和高层次管理人员,毕业后适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级各类与卫生相关的行政部门”。

(三)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设置

各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专业的研究方向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师资结构与研究特色而设置,详见表1。各高校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医院管理、卫生经济、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评价、医学教育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些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了某些特色研究方向,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健康与卫生服务,西南财经大学的健康治理,南方医科大学的健康行为测量,兰州大学的农村卫生管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心理与管理心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的心理健康与管理,复旦大学的卫生技术评估等。

(四)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各高校的课程学分要求见表2。毕业总学分要求差异较大,最低(首都医科大学)为21学分,最高(西南财经大学)为47学分。设置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选修课。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差异也较大。公共必修课学分要求为4~12学分,学位课必修课学分要求为5~24学分,学位选修课学分要求为3~16学分。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一般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英语3门课程,部分高校把卫生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SPSS应用等方法学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10所高校中,学位必修课开设较多的课程有卫生事业管理学(9/10)、卫生经济学(9/10)、卫生政策学(8/10)、医院管理学(6/10)、卫生(医学)统计学(6/10)、管理学基础(5/10)、社会医学(4/10)、社会研究方法与统计软件应用(4/10)等。学位选修课为前沿性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各高校选修课普遍在10门左右。有些高校根据其研究方向设置某些特色课程,如西南财经大学开设的健康治理理论与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设置的管理与心理测量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的药物政策分析,复旦大学设置的卫生技术评估理论与方法、卫生服务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这些课程体现了这些高校的研究方向特色。

(五)培养方案中的社会实践及其他环节

10所高校中,有5所学校要求研究生参加本学科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包括辅导答疑或指导课堂讨论、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有7所学校要求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并纳入总学分;有5所学校要求研究生到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实习。此外,有7所学校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或申请学位之前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5所学校要求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

三、相关建议

(一)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医疗卫生领域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管理人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但目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方案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改变以科研为导向建立的传统的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要培养目标,以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职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按照“综合、特色”的原则,合理设置研究方向

调查显示,各高校的研究方向过多,除了1所高校只设有2个研究方向外,其余高校设置的研究方向均在5个及以上,有1所高校设置的研究方向多达10个。另外,研究方向缺乏综合性:一些高校的研究方向狭窄,相当于一门课程,甚至一门课程的某一章节内容;有的研究方向按研究深度和范围分类;有的按研究对象分类;有的按研究目的分类。笔者调查发现,一些高校根据学科优势,设置了“人口健康与卫生服务”“健康治理”“健康行为测量”“临床心理与管理心理研究”“卫生技术评估”等特色研究方向,但整体看特色研究方向数量不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是新兴学科,需要借助学科外的一些研究方法来推动学科的发展。“综合”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加全方位能力;“特色”是考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的需求,体现学科优势。因此,应结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按照“综合、特色”的原则设置研究方向,以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部分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一些高校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和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而是根据现有师资开设课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缺乏科学论证。二是理论性课程偏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实践性课程偏少。因此,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一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围绕学科建设设置课程体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专业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课程应围绕应用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而设置。针对研究方向过于分散的问题,可根据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向特色,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促使研究方向向综合性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设置跨学科和学科前沿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设一些医学与管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的选修课;学位必修课设置要充分体现追踪前沿的要求,增加一些理论前沿性和探索性的课程。

(四)培养方案要体现社会实践的特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

有调查显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约90%会到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因此,如何在培养过程中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硕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培养。笔者调查发现,所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有一半高校培养方案没有明确规定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培養方案中,应强化社会实践教学,让硕士研究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派送硕士研究生到卫生部门或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管理处室进行轮转实习,并将实习单位的考核纳入研究生总体成绩考核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检索高校网站,收集了10所高校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专业的培养方案,分析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体系设置与学分要求、社会实践等内容,并针对培养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培养方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何畅,左军,关晓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

[2]刘颖,汪梅,杨海琴,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1).

[3]王冬,邢晓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1(6).

[4]洪学智,程薇,杨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4).

注: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GY2017037)

【作者简介】李 贞(1983— ),女,山东泰安人,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健康管理;邓 蒙(1997—),女,安徽亳州人,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覃娴静(1992— ),女,广西都安人,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江 南(1988— ),男,广西柳州人,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冯启明(1963— ),男,广西防城港人,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创刊40周年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我国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缅怀我国著名社会医学家
——梁浩材教授
浅谈管理学
我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的比较分析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少数民族地方医学院校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必要性的探讨
多部联合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