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三维建构

2021-06-28 01:18赵蕾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本教师学生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从学生,文本,教师这三个方面提供理解和帮助:把握学生学情,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注重文本拓展延伸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合理搭建“脚手架”,教师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小学英语课;学生;文本;教师

【作者简介】赵蕾,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先行组织者”是指新材料学习之前向学生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在旧材料与新材料之间架构桥梁,可以增加对新材料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若根据教学实际,合理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英语课上可从学生,文本,教师三个方面践行“先行组织者”策略。

一、了解学生学情

奥苏贝尔曾这样写道: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由此可见,学生知识背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它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实施教学,了解学情是教师首先要做的事,也是教师掌握教学的诀窍。

1.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了解和分析学情,为学而教,因材施教,是开展任何活动的起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前后迁移,这对学生整体感知英语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教师要做到对教材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的清晰把握。虽然译林版小学英语根据不同话题设置单元,但是教师心中应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这些话题抽丝剥茧,英语阅读无非就是三大类,对话类阅读,故事类阅读和说明类阅读。当教师熟悉文本体裁时,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触类旁通。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了然于胸,教师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2.丰富学生课外英语活动内容。此外,英语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作为英语“第二课堂”的课外活动,它可以在巩固和利用课堂知识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教师应该重视开展各种英语活动,如组织英语歌曲,英语戏剧show,西方节日嘉年华,阅读绘本等,以此了解教材以外的语言信息,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进行购物,制作糕点,用英语沟通,从而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多方面了解学生从事课外英语活动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也要有选择性地引进课堂英语教学。

3.重视学生课堂预习与反馈。英语课上,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读不好或理解不了的地方。预习在英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往往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大打折扣的。在课堂上对单元的主题不了解,生词不会读是司空见惯的事,更何谈对文本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理解了。

因此,为了使预习有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学习单,让学生课前准备,或者采用课堂预习的方式,因为“预习环节是整个教学程序的一个步骤或环节,预习环节的设计与课堂的教学设计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阅读储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精简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生自主预习之后,教师需更进一步,对其预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可通过提问,检测,汇报等获取学生学情,让学生的预习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有效找寻文本延伸点

奥苏贝尔将“先行组织者”分为“说明性组织者”以及“比较性组织者”,所谓“说明性组织者”主要是解释新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提供适当的预备知识;“比较性组织者”主要描述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英语课相较于其他学科,又多了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的重要任务。并且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文化意识”被列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也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以小学英语课,如何对于特定的话题文本进行相应文化知识的拓展延伸呢?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我们有效找寻延伸点作了有效地指导。

延伸点一:中外文化相异处。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中外文化差异性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合理使用语言。在译林三年级上第八单元的对话阅读中,新年到来之际,Mike 和Helen欣然接受了Uncle John礼物,亲自打开了礼物,并表示赞赏和感谢。但是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对于别人的礼物,中国人倾向于拒绝,表现出无奈地接受,接受之后不会面对面地打开他们。由于地区和文化的差异,中外节日也有很大不同。在中国,有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而在西方国家,有万圣节,复活节,圣诞节和感恩节等节日。因此,教师可以及时地扩展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习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并使英语更加充实。

延伸点二:中外文化融合点。虽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造就了文化,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地交流逐渐深入,西方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也对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在小学英语课本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们会和书中的外国小朋友,中国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欣赏照片,一起观看魔术表演,一起参加野餐活动。这是一种融合,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渗透中外文化的融合点,让学生加深对语言变迁的理解。比如:译林版四上第二单元“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节课中,就可以向学生拓展salad源自西方,因為西方烹饪食物靠煎炸烤,温度太高,而对于蔬菜这种可食用的植物,却往往会烤焦。所以他们退而求其次,直接生吃蔬菜,但是直接生吃蔬菜像吃草一样,于是就发明了一种沙拉酱的东西,拌在蔬菜里,最后成了蔬菜沙拉。而由于中国烹饪方式的不同,蔬菜的处理也不同了。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了“沙拉”这个舶来词。Salad也逐渐成为中国餐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中国人也越来越注重养生,有了更多形形色色的沙拉:Slimming Salad, Beauty Salad, Health Salad, Wisdom Salad...接着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各种各样的沙拉,并且在这过程中操练英语。

三、教师合理搭建“脚手架”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引领和点拨作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老师教给学生的内容要高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最终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教师可以通过“先行组织者”合理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缩小或抹平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能力。

1.“脚手架”一: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熟悉情境。第一部分谈到奥苏贝尔对学生现有知识的重视,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情,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搭建“脚手架”,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以旧知引新知。

译林版牛津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 “Chinese New Year”, 沈峰老师抓住了六年级学生爱思考,爱表达,相对于中低年级学生体验丰富,更见多识广的特点,另辟蹊径,直接呈现New Year的情境,然后呈现课题Chinese New Year,询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传统节日都有切身的体验,激发了他们提问的欲望,学生们跃跃欲试,Why they are not the same? Wh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How to distinguish them? What can we do in these holidays? ...沈峰老师联系生活实际,以学过的New Year 引出Chinese New Year,通过名字的对比,让学生产生困惑,带着问题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她联系生活和教材,创设了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脚手架”二:引发共情。阅读产生共情时,才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发美好的阅读体验。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7 “Protect the Earth”,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现状并保护地球的环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保护地球的活动。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呢?为了唤起学生对地球更深刻的内在情感,孙聪老师引入绘本A mother and her son:一个爱儿子的母亲,讓儿子予取予求,最后变老,身心被掏空,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母亲的不易,并将这种感情迁移到文本的体会中,让学生感悟到地球也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学会关爱地球妈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3.“脚手架”三:艺术形式的合理利用。歌谣是一种艺术型的教学方式。它轻快直观、简单易懂、郎朗上口,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表达力很能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将歌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有助于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同时还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英语老师应该善于开拓不同的艺术形式并合理地使用它们。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堂教学课,执教老师执教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综合版块,教学重点是要正确运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这四个连接词并能清晰表达圣诞节的活动。老师把学生熟悉的圣诞歌谣Jingle Bells和教学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歌曲的改编,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也突出了主题,巩固了所学,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感受英语之美,创造英语之美,这样的收效是所有老师的期待和目标。

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学生英语学习有诸多益处,教师要在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基础上,恰当运用,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滢,王家伦.“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阅读课上的三维建构[J].中学语文,2013(28):20-22.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赵莹.论“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D].苏州大学,2014.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文本教师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聪明的学生等